专利名称: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1286120.3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权利人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黄晓文,左强,洪顾麒,刘久翔,黄振飞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固定连接的鞋板,所述鞋板的表面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用于通气的若干个透气组件,若干个透气组件沿鞋板的长度方向呈矩形阵列排布,且透气组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鞋板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与若干个透气组件均啮合传动的调节组件,鞋板的表面开设有以供调节组件滑动的引导槽。本发明通过引导槽、调节组件、透气组件和鞋板等之间的配合,可以改变透气组件相对于鞋板的位置进而改变鞋板上的透气位置,避免患者长期穿戴时因透气位置固定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透气效果,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
主权利要求:
1.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固定连接的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鞋板的表面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用于通气的若干个透气组件,若干个透气组件沿鞋板的长度方向呈矩形阵列排布,且透气组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鞋板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与若干个透气组件均啮合传动的调节组件,鞋板的表面开设有以供调节组件滑动的引导槽;当调节组件沿着引导槽滑动时,可带动若干个透气组件同步转动并改变鞋板的透气位置;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引导槽滑动配合且与透气组件传动连接的柔性齿条,柔性齿条靠近支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拨块,通过拨块带动柔性齿条沿着引导槽移动;
所述引导槽包括开设在鞋板外表面的弧形槽和开设在鞋板内并与弧形槽接通的迂回槽,拨块和柔性齿条分别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和迂回槽内;
所述透气组件包括与鞋板转动配合且与调节组件啮合传动的齿柱,齿柱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齿柱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透气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通孔;
所述齿柱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开设将通孔分为位于上方的上孔和位于下方的下孔,且下孔沿着齿柱外表面方向整体呈漏斗状设置;
所述鞋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安置齿柱的圆孔,圆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设置且与环形槽活动贴合的两个支撑组件;通过支撑组件和环形槽实现齿柱与鞋板的转动配合,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与两个通孔对应且整体X状排布;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圆孔固定连接的底座,底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环形槽的上槽面和下槽面活动贴合,底座的底部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塞块;
沿着引导槽移动拨块带动柔性齿条同步移动,柔性齿条带动齿柱和通孔转动,进而改变通孔基于鞋板的相对位置;当齿柱转动时通孔靠近底座,最终塞块可沿着下孔的弧形面开始下降,且塞块可将下孔堵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设置在鞋板靠近支架的表面,迂回槽整体呈U形或J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与底座呈滑动配合且塞块与下孔的形状和尺寸均适配,当塞块沿着齿柱的环形槽移动时与下孔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块相对于底座的可滑动距离等于环形槽下槽面与齿柱底面之间的距离。 说明书 : 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背景技术[0002] 临床上,骨折病人常因疼痛、肌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独立完成下肢直腿抬高等锻炼,而缺少恢复训练会导致出现足下垂、足内翻和足外翻等并发症。为解决上述问题,患者通常需要穿戴下肢固定鞋以辅助训练。[0003]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137012U,公开了名为一种骨科用下肢矫正鞋,包括硬板鞋底、鞋套、紧固螺钉、加强固定带和可调节扣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便于锻炼时固定患者脚底位置;其次,优选的开口设计可以预防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便于观察趾端血供;此外,所述的可调节扣襻,便于患者可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舒适度调节;最后,所述船形结构的骨科用下肢矫正鞋,可以灵活地进行下肢锻炼,适用于各类下肢骨折病人。[0004] 该装置通过在鞋型硬板的表面开设若干个透气孔以实现透气保证舒适性,但是因透气孔在鞋型硬板上的位置固定,导致鞋型硬板的透气位置固定,患者在穿戴时透气散热的位置固定导致舒适性有限,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0005]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因透气孔在鞋型硬板上的位置固定,导致鞋型硬板的透气位置固定,患者在穿戴时透气散热的位置固定导致舒适性有限等问题。[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可以自由调节透气位置的辅助固定装置,既不会影响透气效果同时还需要操作简便。[0008] 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和与支架固定连接的鞋板,所述鞋板的表面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用于通气的若干个透气组件,若干个透气组件沿鞋板的长度方向呈矩形阵列排布,且透气组件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鞋板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与若干个透气组件均啮合传动的调节组件,鞋板的表面开设有以供调节组件滑动的引导槽;当调节组件沿着引导槽滑动时,可带动若干个透气组件同步转动并改变鞋板的透气位置。[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引导槽滑动配合且与透气组件传动连接的柔性齿条,柔性齿条靠近支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拨块,通过拨块带动柔性齿条沿着引导槽移动。[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引导槽包括开设在鞋板外表面的弧形槽和开设在鞋板内并与弧形槽接通的迂回槽,拨块和柔性齿条分别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和迂回槽内。[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弧形槽设置在鞋板靠近支架的表面,迂回槽整体呈U形或J形设置。[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透气组件包括与鞋板转动配合且与调节组件啮合传动的齿柱,齿柱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齿柱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透气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通孔。[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柱的外表面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开设将通孔分为位于上方的上孔和位于下方的下孔,且下孔沿着齿柱外表面方向整体呈漏斗状设置。[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鞋板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安置齿柱的圆孔,圆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设置且与环形槽活动贴合的两个支撑组件;通过支撑组件和环形槽实现齿柱与鞋板的转动配合,两个支撑组件分别与两个通孔对应且整体X状排布。[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圆孔固定连接的底座,底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环形槽的上槽面和下槽面活动贴合,底座的底部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有塞块。[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塞块与底座呈滑动配合且塞块与下孔的形状和尺寸均适配,当塞块沿着齿柱的环形槽移动时与下孔重叠。[001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塞块相对于底座的可滑动距离等于环形槽下槽面与齿柱底面之间的距离。[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导槽、调节组件、透气组件和鞋板等之间的配合,可以改变透气组件相对于鞋板的位置进而改变鞋板上的透气位置,避免患者长期穿戴时因透气位置固定带来的不适感,同时也不会影响整体的透气效果,整体结构简单且操作简便,实用性更高。附图说明[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20]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立体图;[0021] 图2为本发明的鞋板仰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3为本发明的鞋板内部结构示意图;[0023]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图;[0024] 图5为本发明的齿柱和环形槽结构示意图;[0025] 图6为本发明的圆孔和鞋板结构示意图;[0026]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0027] 图8为本发明的导柱、鞋板和齿柱结构示意图;[0028] 图9为本发明的圆孔和安置槽结构示意图;[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导柱和斜面结构示意图。[0030] 图中:1、支架;2、鞋板;3、引导槽;4、调节组件;5、透气组件;6、支撑组件;7、导柱;101、圆孔;102、安置槽;401、柔性齿条;402、拨块;501、齿柱;502、通孔;503、环形槽;504、第一侧板;5021、下孔;5022、上孔;601、底座;602、弹簧;603、塞块;604、第二侧板。具体实施方式[0031] 实施例一:[0032]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折用辅助固定装置,主要用于降低骨折患者在穿戴固定装置时的不适感,该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支撑小腿部的支架1和与支架1固定连接且用于支撑脚部的鞋板2,支架1和鞋板2上还设置有透气面料(图中未示出),当患者穿戴时与透气面料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支架1和透气面料均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在这里不做详细说明。[0033] 鞋板2的表面贯穿并转动安装有用于通气的三个透气组件5,三个透气组件5沿鞋板2的长度方向呈矩形阵列排列;同时,透气组件5的底面与鞋板2的底面以及透气组件5的顶面与鞋板2的顶面均呈共面状态。鞋板2的表面滑动安装有与三个透气组件5均啮合传动的调节组件4,鞋板2的表面还开设有以供调节组件4滑动的引导槽3,当调节组件4沿着引导槽3滑动时,可带动三个透气组件5同步转动,进而调整透气组件5相对于鞋板2的相对位置,改变鞋板2的通气位置,降低患者在长期穿戴时的不适感。当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增加透气组件5的个数,并保持每个透气组件5与调节组件4的啮合传动状态。[0034]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透气组件5包括贯穿鞋板2并与其转动配合的齿柱501,齿柱50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鞋板2的顶面和底面保持齐平,并且齿柱501与调节组件4呈啮合传动状态;同时,齿柱50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用于透气且呈对称设置的两个通孔502;本实施例中,两个通孔502的连线在初始状态时与鞋板2的长度方向呈垂直状态,同时三个齿柱501相互之间处于未啮合的状态。[0035] 进一步的,调节组件4包括与引导槽3滑动配合且与每个齿柱501均传动连接的柔性齿条401,柔性齿条401靠近支架1的端部固定安装有拨块402,通过拨块402可带动柔性齿条401在引导槽3内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拨块402设置在鞋板2的后跟位置(靠近支架1的表面),这样的设置使得引导槽3在柔性齿条401的安装后,不会存在露出的间隙。[0036] 在上述结构中,引导槽3包括开设在鞋板2后跟位置的弧形槽和开设在鞋板2内部并与弧形槽接通的迂回槽(U形或J形,只要提供可供柔性齿条401弯曲部分容纳的位置接口),拨块402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内,柔性齿条401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和迂回槽内。具体的,柔性齿条401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齿条,其靠近拨块402的一侧表面是光滑的,通过柔性齿条401没有齿的部分可实现引导槽3的整体密封,同时柔性齿条401在迂回槽内移动时可自动发生弯曲。[0037] 使用时,通过支架1将患者的脚部置于鞋板2上,并通过通孔502实现穿戴本装置时的透气。使用过程中,沿着引导槽3移动拨块402带动柔性齿条401同步移动,柔性齿条401带动三个齿柱501同步转动,使得齿柱501上通孔502同步转动,进而改变通孔502基于鞋板2的相对位置;反向移动拨块402通过柔性齿条401带动齿柱501反向转动,可带动通孔502反向转动复位。[0038]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三个(若干个)齿柱501设置呈依次啮合传动的状态,此时只需要其中一个齿柱501与柔性齿条401啮合传动即可,当柔性齿条401带动其中一个齿柱501转动时,三个齿柱501仍可以实现同步转动。具体的,需要增加其中一个齿柱501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并降低柔性齿条401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使得柔性齿条401只与该增加厚度尺寸的齿柱501啮合传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若柔性齿条401与最右侧(图3视角)的齿柱501啮合,则无需开设需要一定长度的引导槽3,也无需设置具有一定长度和一定厚度的柔性齿条401,同样也能达到调节整体齿柱501同步转动的效果,更加节省工作成本。[0039] 综上所述,通过引导槽3、齿柱501、柔性齿条401和鞋板2等结构的配合,可以自由调节通孔502相对于鞋板2的位置,进而改变鞋板2上的透气位置,避免患者长期穿戴时因透气位置固定带来的不适感,并且透气效果不会发生改变;整体结构简单且利用了鞋板2本身的形状,同时操作简便,实用性更高。[0040] 实施例二:[0041] 请参阅图1至图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本装置在冬季的适用性,齿柱501的外表面且位于齿的上方开设有环形槽503,环形槽503的开设将通孔502分为位于上方的上孔5022和位于下方的下孔5021,下孔5021整体呈漏斗状设计,即下孔5021沿着齿柱501外缘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弧形面,弧形面的底端与齿柱501的底面刚好对应。[0042] 具体的,鞋板2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圆孔101用于安置齿柱501,同时圆孔1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呈对称设置且与两个通孔502对应的两个支撑组件6,并且支撑组件6活动设置在环形槽503内,通过支撑组件6和环形槽503实现齿柱501相对于鞋板2的转动装配。[0043] 进一步的,两个支撑组件6与两个通孔502整体形成X状,当齿柱501带动通孔502转动时即可使得通孔502与支撑组件6发生接触。[0044] 请参阅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组件6包括与圆孔101孔壁固定连接且活动设置在环形槽503内的底座601,底座60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环形槽503的上槽面和下槽面活动贴合,进而实现对齿柱501的支撑并使得齿柱501可以相对于鞋板2发生转动;底座601的底部通过弹簧602弹性连接有塞块603,底座601的底部呈内凹状可供塞块603上下滑动。当齿柱501转动时通孔502即开始靠近底座601,最终塞块603可沿着下孔5021的弧形面开始下降,最终塞块603可将下孔5021堵住。[0045] 在上述结构中,塞块603相对于底座601的可下降距离等于环形槽503下槽面与齿柱501底面之间的距离;同时因通孔502和底座601的初始错位设置,使得通孔502转动不到180度时即可与塞块603形成对应。[0046] 使用时,通过柔性齿条401、通孔502、齿柱501和引导槽3等结构的配合,自由改变通孔502相对于鞋板2的位置,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齿柱501基于鞋板2开始转动时,还会相对于底座601和塞块603开始转动,使得上孔5022和下孔5021开始向对应的塞块603移动,当下孔5021与塞块603对应时在弹簧602的作用下,塞块603基于底座601向下竖直滑动并最终将下孔5021堵住,此时即可实现鞋板2上通孔502的整体密封(即关闭鞋板2底部通气)。[0047] 实施例一中,虽然通过柔性齿条401和齿柱501等结构的设置可以改变鞋板2上的透气位置,但是透气的设计不适用于冬季等温度较低的环境,一成不变的透气会导致患者脚部冰凉影响康复训练,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0048] 相比于实施例一,通过齿柱501、底座601、塞块603和环形槽503等结构的配合,既可以自由改变鞋板2上的透气位置以满足透气需求,也可以将下孔5021堵住实现鞋板2底部的密封,进而既适用于夏天等高温环境的散热,也适用于冬天等低温环境的保暖。在齿柱501相对于底座601转动的过程中,底座601的底面配合塞块603还可以起到清理环形槽503内杂物的作用,即在对下孔5021堵住的过程中还可以将环形槽503内的杂物推出,避免杂物停留产生异响和影响脚感;整体操作与改变透气位置一致,且与齿柱501相对于鞋板2的转动结合在一起,适用性更强。[0049] 实施例三:[0050] 请参阅图1至图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装置使用时的体验感,在鞋板2的表面和齿柱501的表面均贯穿并呈上下滑动安装有若干个导柱7,鞋板2上的导柱7沿着三个圆孔101呈环形阵列排布,齿柱501上的导柱7沿齿柱501的外圆呈环形阵列排布并且位于环形槽503的中间。[0051] 进一步的,在底座60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齿柱501上导柱7位置对应的第二侧板604,在齿柱5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鞋板2上导柱7位置对应的第一侧板504。当齿柱501转动时带动第一侧板504同步移动,第一侧板504与鞋板2上的导柱7接触时可驱动鞋板2上的导柱7竖直上升,齿柱501在转动时即相对于底座601和第二侧板604移动,使得齿柱501上的导柱7相对于第二侧板604移动,当第二侧板604与齿柱501上的导柱7接触时可驱动齿柱501上的导柱7竖直上升,后续当第一侧板504和第二侧板604与导柱7分离时,导柱7因重力又会自动下落。[0052] 请参阅图1至图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因第一侧板504在随着齿柱501转动时可与鞋板2上的导柱7接触,因此在鞋板2上开设有与圆孔101接通的安置槽102以供第一侧板504的滑动;同理,在齿柱501的外表面开设有与环形槽503接通的凹槽以供第二侧板604的滑动。鞋板2上的导柱7对应安置槽102安装,齿柱501上的导柱7对应凹槽安装。[0053] 在上述结构中,导柱7的底面开设有与第一侧板504/第二侧板604对应的斜面,当第一侧板504/第二侧板604在相对靠近导柱7时,即与斜面接触进而驱动导柱7竖直上升。[0054] 使用时,通过柔性齿条401、齿柱501和引导槽3等结构的配合改变通孔502相对于鞋板2的位置,通过底座601、塞块603和环形槽503等结构的配合实现下孔5021的快速封闭,该部分工作过程和效果与实施例二中相同,在此不重复赘述。区别在于:当齿柱501基于鞋板2开始转动时,还会带动第一侧板504同步移动,使得第一侧板504与阵列的鞋板2上的导柱7依次接触;齿柱501在转动时底座601上的第二侧板604即相对于齿柱501发生转动,使得第二侧板604与阵列的齿柱501上的导柱7依次接触。当第一侧板504/第二侧板604与导柱7接触时,通过斜面可驱动导柱7竖直上升与患者的脚底接触,对患者的脚底起到按压按摩的作用;当第一侧板504/第二侧板604与导柱7分离时,导柱7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鞋板2/齿柱501自动滑下。[0055] 实施例二中,通过环形槽503和塞块603等结构的设置可以控制下孔5021的开关,但对于患者在固定时的康复恢复效果十分有限,患者只能靠移动腿和脚来帮助恢复,存在一定的使用局限性。[0056] 相比于实施例二,通过齿柱501、底座601、鞋板2和导柱7等结构的配合,在齿柱501转动带动第一侧板504移动时,底座601上的第二侧板604相对于齿柱501也在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一侧板504和第二侧板604均可与导柱7接触并驱动导柱7竖直上升,与患者的脚底持续接触起到按压作用,即在辅助固定过程中还可以起到辅助康复的作用;整体运行与齿柱501的转动以及底座601相对于齿柱501的转动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多功能的效果,满足了实际使用中的更多需求。
专利地区:江苏
专利申请日期:2022-10-20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553105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