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撕膜设备和撕膜方法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1020576.5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周伟,王鹏,范荣坤,王家林,梁海涛,甘宇,林梁东,周国栋,叶礼鹏,孟永松,张旭,刘媛
专利摘要:本公开涉及一种撕膜设备,用于将待撕件上的膜去除,包括:易撕贴,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和粘接部;撕膜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撕膜辊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配合以夹持夹持部,在第二状态下,夹持夹持部的撕膜辊旋转并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方向与待撕件的表面平行;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运动,以使得撕膜辊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压辊,位于撕膜辊的行进路径上,且压辊压接于待撕件的表面;第二移动结构,用于在撕膜辊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压辊沿着第二方向移动。本公开还涉及一种撕膜方法。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撕膜设备,用于将待撕件上的膜去除,其中,包括:
易撕贴,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和粘接部;
撕膜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撕膜辊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夹持所述夹持部的所述撕膜辊旋转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平行;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得所述撕膜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压辊,位于所述撕膜辊的行进路径上,且所述压辊压接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
第二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撕膜辊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刚性夹持部和包覆所述刚性夹持部的外部的第一弹性缓冲部,所述刚性夹持部包括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外露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部设置;
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中心轴线均经过所述旋转盘的中心点,所述第一部分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部分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升降移动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槽,所述旋转盘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撕膜辊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夹持部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粘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一侧的至少两个子粘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待撕件包括第一边缘,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子粘接部包括第一子粘接部和第二子粘接部,所述第一子粘接部和所述第二子粘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边缘的两个边角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夹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吸附孔,多个所述吸附孔与抽真空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夹持面为平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压辊包括刚性支撑部和包覆于所述刚性支撑部的外部的第二弹性缓冲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撕膜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集成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板连接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导向槽,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六导向槽,所述第六导向槽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五导向槽内,所述压辊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六导向槽内。
10.一种撕膜方法,其中,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撕膜设备进行撕膜,包括以下步骤:易撕贴的粘接部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配合以夹持易撕贴的夹持部;
压辊压接于待撕件的表面;
撕膜辊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撕膜方法,其中,所述撕膜辊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
易撕贴的粘接部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具体包括: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使得所述粘接部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撕膜方法,其中,撕膜辊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的步骤中:所述压辊位于所述撕膜辊的行进路径上,且压辊与所述撕膜辊沿所述第二方向同步移动。 说明书 : 撕膜设备和撕膜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公开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撕膜设备和撕膜方法。背景技术[0002] 随着柔性OLED产品逐渐普及,大尺寸车载产品成为新兴主流方向,传统的保护膜撕离方式为撕膜模组或Robot。在对应车载等大尺寸产品时,传统撕膜方式容易出现面板Peeling或在撕膜末端出现保护膜再次搭接产生拉胶,破坏产品形态、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发明内容[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撕膜设备和撕膜方法,解决撕膜造成面板剥离的问题。[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撕膜设备,用于将待撕件上的膜去除,包括:[0005] 易撕贴,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夹持部和粘接部;[0006] 撕膜辊,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撕膜辊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夹持所述夹持部的所述撕膜辊旋转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平行;[0007]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运动,以使得所述撕膜辊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0008] 压辊,位于所述撕膜辊的行进路径上,且所述压辊压接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0009] 第二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撕膜辊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0010] 可选的,所述撕膜辊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011] 可选的,所述夹持部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粘接部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一侧的至少两个子粘接部。[0012] 可选的,所述待撕件包括第一边缘,所述夹持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缘的长度的一半。[0013] 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子粘接部包括第一子粘接部和第二子粘接部,所述第一子粘接部和所述第二子粘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边缘的两个边角粘接。[0014]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刚性夹持部和包覆所述刚性夹持部的外部的第一弹性缓冲部,所述刚性夹持部包括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外露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部设置。[0015] 可选的,所述夹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吸附孔,多个所述吸附孔与抽真空结构连接。[0016] 可选的,所述夹持面为平面结构。[0017] 可选的,所述压辊包括刚性支撑部和包覆于所述刚性支撑部的外部的第二弹性缓冲部。[0018]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0019] 旋转盘,所述旋转盘上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中心轴线均经过所述旋转盘的中心点,所述第一部分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二部分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0020] 升降移动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槽,所述旋转盘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槽内,[0021] 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板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槽内。[0022] 可选的,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集成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板连接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导向槽,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六导向槽,所述第六导向槽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五导向槽内,所述压辊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六导向槽内。[0023]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撕膜方法,采用上述的撕膜设备进行撕膜,包括以下步骤:[0024] 易撕贴的粘接部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0025]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配合以夹持易撕贴的夹持部;[0026] 压辊压接于待撕件的表面;[0027] 撕膜辊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0028] 可选的,所述撕膜辊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029] 撕贴的粘接部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具体包括:[0030]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粘接部连接,并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使得所述粘接部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031] 可选的,撕膜辊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的步骤中:[0032] 所述压辊位于所述撕膜辊的行进路径上,且压辊与所述撕膜辊沿所述第二方向同步移动。[0033]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辊与撕膜辊相配合进行撕膜,在撕膜辊转动撕膜的过程中,压辊下压防止面板与待撕膜层之间拉扯应力过大导致面板膜层的剥离。附图说明[0034] 图1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撕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0035] 图2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撕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0036] 图3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撕膜辊的结构示意图;[0037] 图4表示撕膜辊夹持易撕贴、压辊压接待撕件的状态示意图;[0038] 图5表示撕膜辊上升以起膜的状态示意图;[0039] 图6表示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易撕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0]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0041]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0042] 参考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撕膜设备,用于将待撕件上的膜去除,包括:[0043] 易撕贴4,包括沿第一方向(参考图4中的X方向)相邻设置的夹持部41和粘接部42;[0044] 撕膜辊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撕膜辊1被配置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41,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夹持所述夹持部41的所述撕膜辊1旋转并沿第二方向(在易撕贴粘接于待撕件上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平行;[0045] 第一移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和/或所述第二部分12运动,以使得所述撕膜辊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0046] 压辊2,位于所述撕膜辊1的行进路径上,且所述压辊2压接于所述待撕件的表面;[0047] 第二移动结构,用于在所述撕膜辊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压辊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0048] 本实施例中,采用压辊2与撕膜辊1相配合的方式进行撕膜,在撕膜辊1的行进路径上设置压辊2,压辊2下压以防止面板与待撕膜层之间拉扯应力过大导致面板膜层的剥离。[0049] 本实施例中,撕膜辊1在旋转的同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去除待去除的膜,即采用卷膜的方式去膜,可以减少灰尘掉落的风险,且防止撕膜末端再次搭接造成的拉胶问题。[005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撕膜辊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即不是完整的圆柱状结构,在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相接处具有缝隙,为了防止所述撕膜辊1与待撕件直接接触,影响待撕件(例如面板)表面膜层的平坦性,本实施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撕膜辊1位于待撕件的上方,即撕膜辊1与待撕件是不接触的,并在此基础上,将撕膜辊1与压辊2相配合进行撕膜,提高撕膜质量。[0051]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撕膜辊1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粘接部42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052] 所述撕膜辊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可通过夹持所述夹持部41以夹持易撕贴4,单独的所述第一部分11可与所述粘接部42连接,以控制所述易撕贴4移动,使得所述粘接部42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即通过所述撕膜辊1的设置可实现易撕贴4与待撕件的粘接、撕膜,无需手动粘接,更无需其他移动控制结构易撕贴4与待撕件的粘接,节省成本,简化操作步骤。[005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撕膜辊1与所述粘接部42的连接方式可有多种,例如吸附,具体的在后续的实施方式中描述。[0054] 参考图4和图6,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部41为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沿所述第三方向(参考图6中的Y方向),所述粘接部42包括间隔设置于所述夹持部41的一侧的至少两个子粘接部402。[0055] 采用上述方式,增大了所述粘接部42的面积,即增大了所述易撕贴4与所述待撕件的粘接面积,提高起膜率。[0056] 相邻两个所述子粘接部402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所述粘接部42所包括的所述子粘接部40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0057]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撕件包括第一边缘201,所述夹持部4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长度的一半。[0058] 所述粘接部42粘接于所述第一边缘201,所述夹持部41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即在撕膜时,从所述第一边缘201开始,撕膜辊1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向待撕件上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相对的第二边缘202移动以进行撕膜,相比相关技术中,易撕贴4仅仅粘接待撕件的一个边角,并且沿着对角线进行撕膜的方式,提高起膜成功率。[0059]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子粘接部402包括第一子粘接部和第二子粘接部,所述第一子粘接部和所述第二子粘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两个边角粘接。[0060] 在撕膜时,所述第一子粘接部和所述第二子粘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两个相邻的边角粘接,增加了粘接面积,提高起膜成功率。[0061] 示例性的,所述粘接部42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粘接部和所述第二子粘接部之间的第三子粘接部,所述第三子粘接部用于粘接所述第一边缘201的沿其延伸方向的中间区域,进一步的增加粘接面积,提高起膜成功率。[0062] 将所述粘接部42划分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子粘接部402,多点式粘接,增加与待撕件的粘接面积,增加待撕件的受力点,提高起膜成功率。[0063]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部42为一整体结构,所述粘接部42为与所述夹持部41同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粘接部4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边缘201的长度的一半,增加与待撕件的粘接面积,提高起膜成功率。[0064]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部分11包括刚性夹持部111和包覆所述刚性夹持部111的外部的第一弹性缓冲部112,所述刚性夹持部111包括夹持面,所述夹持面外露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部112设置。[0065] 所述第一弹性缓冲部112的设置可以增加所述撕膜辊1和膜(待撕件上待去除的膜)之间的摩擦力,更好的卷绕膜。[0066]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吸附孔101,多个所述吸附孔101与抽真空结构连接。[0067] 通过吸附的方式固定膜,便于取放,尤其是所述第一部分11吸附所述粘接部42未设置胶层的一面,将易撕贴4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后,需要与所述粘接部42分离,然后再与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41。[0068] 示例性的,所述夹持面上所述吸附孔10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分布密度以及吸附孔101的尺寸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在一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撕膜辊1的径向方向,设置有3列所述吸附孔101,每列所述吸附孔101包括了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吸附孔101,但并不以此为限。[0069] 示例性的,一列吸附孔101中的第一吸附孔在另一列吸附孔101上的正投影可与另一列吸附孔101中的第二吸附孔重合,也可位于另一列吸附孔101中的相邻两个吸附孔101中间。[0070]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部分11上的吸附孔101在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吸附孔101重合。[0071]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部分11上的吸附孔101在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吸附孔101交错设置,即所述第一部分11上的吸附孔101在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2上的相邻两个吸附孔101之间。[0072]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面为平面结构。平面结构的设置保证了易撕贴4的平整性,利于所述粘接部42与待撕件的粘接。[0073]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辊2包括刚性支撑部21和包覆于所述刚性支撑部21的外部的第二弹性缓冲部22。[0074] 所述刚性支撑部21的设置可以保证所述压辊2的强度,保证对待撕件受力的均匀,所述第二弹性缓冲部22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压辊2对待撕件的损伤。[0075] 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移动结构包括:[0076] 旋转盘31,所述旋转盘31上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导向槽301和第二导向槽302,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中心轴线均经过所述旋转盘31的中心点,所述第一部分11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301内,所述第二部分12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内;[0077] 升降移动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板32,所述第一导向板32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导向槽303,所述旋转盘31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向槽303内,[0078] 水平移动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导向槽304,所述第一导向板32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槽304内。[0079]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导向槽30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相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导向槽301水平设置(与待撕件的表面相平行),可通过气缸驱动所述第一部分11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移动,以将所述粘接部42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并在所述粘接部42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后,反向运动至所述旋转盘31的中心点以与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41。[0080] 在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移动之前,可通过所述升降移动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部分11的升降(所述升降移动单元可包括气缸,可通过气缸驱动所述旋转盘31沿着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吸附所述粘接部42。[008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气缸驱动所述导向板沿着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带动所述易撕贴4移动,以将所述粘接部42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0082] 可通过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部分12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008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向槽30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02可以是相连通的,便于所述第一部分11和/或所述第二部分12的移动,所述第一导向槽30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02也可以是不相通的,以便于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的对位,例如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一端为封堵端,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延伸方向,所述封堵端的封堵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远离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一侧的侧壁重合,即所述第一部分11位于所述封堵端时正好与所述第二部分12正对(所述第一部分11在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延伸方向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部分12重合)。[008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01之间可以通过滑块连接,所述滑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形状相符,但并不限于此。[0085] 示例性的,所述刚性夹持部111还包括沿所述撕膜辊1的延伸方向外露于所述第一弹性缓冲部112的第一外露部分,所述第一外露部分复用为所述滑块。[0086]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部分12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之间可以通过滑块连接,但并不限于此。[0087]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刚性夹持部111还包括沿所述撕膜辊1的延伸方向外露于所述的第二部分的所述第二弹性缓冲部112的第二外露部分,所述第二外露部分复用为所述滑块。[0088] 在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所述夹持部41后,可通过气缸驱动所述旋转盘31沿着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移动,以使得所述旋转盘31向远离待撕件的方向移动,从而实现起膜(起膜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可以为45度,但并不以此为限),[0089] 示例性的,所述旋转盘31通过旋转轴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板32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旋转盘31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底部设置有贯穿所述导向板设置的条形通孔,该条形通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延伸方向相平行,所述旋转盘3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302之间设置有移动滑块,该移动滑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条形通孔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0090] 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开口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向槽301的底部的面积。[0091] 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开口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槽302的底部的面积。[0092] 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的开口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导向槽303的底部的面积。[0093] 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的开口端的面积小于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的底部的面积。[0094] 所述撕膜辊1的移动和所述压辊2的移动可以是独立驱动,也可以是统一控制,可以是同步移动,也可以是不同步的运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移动结构与所述第一移动结构集成设置,所述第二移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板32连接的第二导向板33,所述第二导向板33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五导向槽305,以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六导向槽306,所述第六导向槽306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五导向槽305内(所述第六导向槽306可沿所述第五导向槽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压辊2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六导向槽306内。[0095] 所述第一导向板32沿着所述第四导向槽304移动,以带动所述撕膜辊1沿着平行于待撕件的表面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卷膜的同时,带动所述第二导向板33同步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压辊2同步移动,保持所述撕膜辊1和所述压辊2在平行于待撕件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间距,避免由于所述撕膜辊1和所述压辊2在平行于待撕件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间距过大,而使得待撕件表面的膜层受待去除的膜的拉扯力大而产生剥离的现象,并且避免由于所述撕膜辊1和所述压辊2在平行于待撕件的表面的方向上的间距过小,而使得待去除的膜受力过大而断裂的问题的发生。[0096] 所述第五导向槽305的设置,可以调节所述压辊2和所述撕膜辊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间距,所述第六导向槽306的设置,可以调节所述压辊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以调节对待撕件的表面施加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造成对待撕件的表面的损伤,或者压力过小,无法起到下压待去除膜、防止待撕件的表面的膜层受到较大的拉扯力而剥离的作用。[0097]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撕膜方法,采用上述的撕膜设备进行撕膜,包括以下步骤:[0098] 易撕贴4的粘接部42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0099] 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易撕贴4的夹持部41;[0100] 压辊2压接于待撕件的表面;[0101] 撕膜辊1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0102]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撕膜辊1还具有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粘接部42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并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103] 撕贴的粘接部42粘接于待撕件的边缘,具体包括:[0104] 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粘接部42连接,并移动至待撕件的边缘使得所述粘接部42与待撕件的边缘粘接。[0105] 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撕膜辊1旋转,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且所述压辊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直至去除待撕件表面所需去除的膜,的步骤中:[0106] 所述压辊2位于所述撕膜辊1的行进路径上,且压辊2与所述撕膜辊1沿所述第二方向同步移动。[0107] 示例性的,在步骤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易撕贴4的夹持部41,之后还包括:[0108] 撕膜辊1上升,以实现起膜。[0109] 以下以待撕件为矩形显示面板100,待撕件上待去除的膜为保护膜200为例,具体介绍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撕膜设备进行撕膜的过程。[0110] 所述撕膜辊1的第一部分11吸附,所述易撕贴4的粘接部42,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粘接部42与显示面板100的第一边缘201(对应于矩形显示面板100的长边或短边的一侧)连接;[0111] 所述第一部分11解除吸附,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所述第一部分11和所述第二部分12相配合以夹持易撕贴4的夹持部41;[0112] 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控制下,所述压辊2压接于保护膜200的表面,压辊2位于撕膜辊1的行进路径上(在所述撕膜辊1的移动方向上,所述压辊2和所述撕膜辊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0113] 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所述撕膜辊1上升(向远离显示面板100的方向移动),以起膜(卷起保护膜200的起撕端,撕膜辊1上升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例如,撕膜辊1上升预设距离后,部分保护膜200与显示面板100剥离,位于显示面板100和撕膜辊1之间形成斜面,该斜面与显示面板100之间的夹角α的角度为45度,参考图2和图5);[0114] 在所述第一移动结构的控制下,所述撕膜辊1旋转,同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矩形显示面板100包括所述第一边缘201和与所述第一边缘201相对的第二边缘202,所述第二方向为从所述第一边缘201到所述第二边缘202的方向)移动,且在所述第二移动结构的控制下,所述压辊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撕膜辊1同步移动,直至去除显示面板100上的保护膜200。[0115]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保护膜200上的灰尘等落入到显示面板100的表面,在保护膜200完全剥离后,所述撕膜辊1才会停止移动,甚至是,在保护膜200完全卷绕于所述撕膜辊1上后才会停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所述撕膜辊1停止移动时(即位于移动终点时),所述撕膜辊1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边缘202远离所述第一边缘201的一侧。[0116]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专利地区:北京
专利申请日期:2022-08-24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538488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