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523079.0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0号501室
专利发明(设计)人:石勃,菅云凯,康雷,薛情,王宁,薛文军,刘霞,张锋,李帅,韩玮祎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势能等效计算有效试验高度;S2测量平整度和垂直度初始探伤检查;S3进行冲击实验;S4测量实验后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探伤检查;S5对比实验前后测量和探伤数据,得到构件的塑性变形量和由冲击造成的内部裂纹;S6判断构件质量是否合格。该检测方法能够解决目前缺少爬架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检验方法的问题,从而达到根据试验得到的承载面平整度、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探伤检查项目来综合判断防坠摆块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实验效果,保证防坠摆块使用时的质量的目的。
主权利要求:
1.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势能等效计算有效试验高度:根据m1h1=m2h2计算得到有效试验高度h2,其中,m1表示机位范围内恒载和活载总重,m1=(恒载×分项系数+活载×分项系数)×冲击系数,h1表示防坠摆块触发距离,m2表示试验冲击块的配重,h2表示有效试验高度;
S2测量平整度和垂直度初始探伤检查:测量防坠摆块初始平整度和垂直度,使用塞尺和角度尺测量待检测摆块的承载面的平整度和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并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构件内部缺陷或裂纹,并记录原始测量数据和探伤结果;
S3进行冲击实验:根据S1计算得到的有效试验高度,使用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简易实验装置进行冲击试验,试验结束后,拆下防坠摆块;
S4测量实验后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探伤检查:测量试验数据,再次测量防坠摆块承载面的平整度和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构件内部是否有裂纹,记录数据;如果检测试样发生断裂,不再测量;
S5对比实验前后测量和探伤数据,得到构件的塑性变形量和由冲击造成的内部裂纹:
确定变形量和内部新增裂纹,对比试验前后的测量数据,得到承载截面的塑性变形量和垂直度变化量,对比试验前后试样的探伤结果,得到因冲击造成的内部缺陷或裂纹;
S6判断构件质量是否合格:结论判定,根据《建筑施工升降设备检验标准》的要求,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等缺陷;当承载截面的塑性变形值超过3mm,发生明显变形,会造成导轨与外侧导轮之间过度挤压,以及横杆与承载面搭接偏移,形成安全隐患;试验使用防坠摆块材质为铸钢,根据《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的相关规定判断防坠摆块的质量等级,当检测到构件内部或外侧产生裂纹,质量不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有效试验高度h2控制在6m以内。 说明书 : 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爬架防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背景技术[0002] 目前行业内对爬架的防坠方面的检测,一般都是检验爬架的整体防坠落性能,对小部件的检测还不够完善,尤其防坠摆块的检测只有材质、表面处理的检测,对防坠摆块的抗冲击性能和承载力检测还没有具体的检测方法,这导致了使用防坠摆块时质量得不到保证。发明内容[0003]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0005] 一种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 S1根据势能等效计算有效试验高度:根据 计算得到有效试验高度 ,其中, 表示机位范围内恒载和活载总重, 表示防坠摆块触发距离, 表示试验冲击块的配重, 表示有效试验高度;[0007] S2测量平整度和垂直度初始探伤检查:测量防坠摆块初始平整度和垂直度,使用塞尺和角度尺测量待检测摆块的承载面的平整度和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并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构件内部缺陷或裂纹,并记录原始测量数据和探伤结果;[0008] S3进行冲击实验:根据S1计算得到的有效试验高度,使用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简易实验装置进行冲击试验,试验结束后,拆下防坠摆块;[0009] S4测量实验后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探伤检查:测量试验数据,再次测量防坠摆块承载面的平整度和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构件内部是否有裂纹,记录数据;如果检测试样发生断裂,不再测量;[0010] S5对比实验前后测量和探伤数据,得到构件的塑性变形量和由冲击造成的内部裂纹:确定变形量和内部新增裂纹,对比试验前后的测量数据,得到承载截面的塑性变形量和垂直度变化量,对比试验前后试样的探伤结果,得到因冲击造成的内部缺陷或裂纹;[0011] S6判断构件质量是否合格:结论判定,根据《建筑施工升降设备检验标准》的要求,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等缺陷;当承载截面的塑性变形值超过3mm,发生明显变形,会造成导轨与外侧导轮之间过度挤压,以及横杆与承载面搭接偏移,形成安全隐患;试验使用防坠摆块材质为铸钢,根据《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的相关规定判断防坠摆块的质量等级,当检测到构件内部或外侧产生裂纹,质量不合格。[0012] 进一步的,S1中的有效试验高度 控制在6m以内。[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能够解决目前缺少爬架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检验方法的问题,从而达到根据试验得到的承载面平整度、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探伤检查项目来综合判断防坠摆块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实验效果,保证防坠摆块使用时的质量的目的。附图说明[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16]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简易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的防坠摆块试验前后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19]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0] S1确定爬架体系数据,根据待测防坠摆块的爬架设计体系,确定爬架防坠的触发距离 、机位范围内的架体自重荷载(恒载)、依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施工荷载(活载),得到:试验荷载 =(恒载×分项系数+活载×分项系数)×冲击系数;确定冲击块配重和有效试验高度,为了试验安全和操作方便,我们将有效试验高度控制在6m以内,据此选择合理的冲击块配重 ,根据 得到准确的有效试验高度 ( );[0021] S2测量初始平整度和垂直度,试验前,使用电子塞尺和水平靠尺测量防坠摆块承载面前端部承载截面处(爬架导轨横杆与防坠摆块接触截面)的平整度,使用角度尺测量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如图3示意的角度1),记录数据;初始超声探伤检查,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待测防坠摆块的原始缺陷,包括气泡、裂纹等缺陷,记录结果;[0022] S3使用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简易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冲击试验,将待测摆块安装到附墙支座,并与荷载传递结构保持良好的接触,提升配重 的冲击块到有效实验高度 ;待冲击块稳定后,打开自动脱钩,释放冲击块;使其自由下落冲击荷载传递结构的面板,冲击荷载经过刚性荷载传递结构传递到防坠摆块的规定承载截面;冲击试验完成,拆下防坠摆块;[0023] S4测量试验数据,使用电子塞尺和水平靠尺测量试验后的防坠摆块承载面前端部承载截面处的平整度,使用角度尺测量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如图3示意的角度2),根据垂直度和塞尺测量的平整度依据三角函数关系确定防坠摆块承载截面的变形量,如果检测试样发生断裂,不再进行测量;[0024] S5试验后超声探伤检查,使用超声探伤仪检查试验后的构件内部或表面是否有裂纹形成;[0025] S6结论判定,根据《建筑施工升降设备检验标准》的检验要求,承力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等缺陷;当承载截面的塑性变形值超过3mm(实验经验值),我们认为发生明显变形,会造成导轨与外侧导轮之间过度挤压,以及横杆与承载面搭接偏移,形成安全隐患,我们判定其质量不合格;试验使用防坠摆块材质为铸钢,根据《铸钢件超声检测第1部分》的相关规定,当检测到构件内部或外表面产生裂纹,我们判定其质量不合格。[0026]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0027] 在具体使用时,S1根据势能等效计算有效试验高度;S2测量平整度和垂直度初始探伤检查;S3进行冲击实验;S4测量实验后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探伤检查;S5对比实验前后测量和探伤数据,得到构件的塑性变形量和由冲击造成的内部裂纹;S6判断构件质量是否合格,保证防坠摆块使用时的质量的目的。[0028]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缺少爬架防坠摆块抗冲击性能检验方法的问题,从而达到根据试验得到的承载面平整度、承载面与后侧面的垂直度、探伤检查项目来综合判断防坠摆块的力学性能,具有很好的实验效果,保证防坠摆块使用时的质量的目的。[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专利地区:北京
专利申请日期:2022-05-13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526598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