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832810.8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塔里木大学
权利人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专利发明(设计)人:冯宏祖,夏欣,苟长青,王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在棉花条田种植油菜诱集带。本发明选用的油菜,特别是新油17号油菜相对棉花开花早、花期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强,大大降低棉田中牧草盲蝽的数量,从而降低由于牧草盲蝽的危害而造成的蕾铃脱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牧草盲蝽诱集植物,为牧草盲蝽的生态防控提供新途径。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棉花条田种植油菜诱集带诱集牧草盲蝽;在棉花条田两边单行条播1行油菜,视地块大小每间隔30‑40米再条播1行油菜;
所述油菜品种为新油17号;
棉花的播种时间为4月上中旬,油菜的播种时间为5月初;
所述油菜的株距为10cm;
所述棉花条田中,采用一膜六行的栽培模式,窄行10cm,宽行66cm,株距10cm,膜间距
66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花品种为新陆中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6‑7月份,每隔1‑2周对油菜诱集带连同靠近油菜诱集带的1‑2膜棉花进行喷药防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防治使用的农药包括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噻虫嗪、烯啶虫胺。 说明书 : 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 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属于半翅目、盲蝽科,作为棉田主要害虫,是新疆的优势种。近几年,牧草盲蝽在南疆泛滥且呈上升趋势,尤以牧草盲蝽的第二代危害较重,对南疆棉区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进入2000年,农田原有的种植结构、模式受时代进步观念的改变整体上有了较大变动,自从转Bt基因棉花因自身优势被人们广泛种植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数量上升,南疆棉区的牧草盲蝽数量剧增,其危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牧草盲蝽具有隐蔽性强、转移寄主等特点,其生活习性为防治带来了极大困难。[0003] 近年来,于田间种植诱集植物对害虫进行综合防治的措施备受关注。通过利用昆虫取食寄主植物存在选择性,在农田合理栽种昆虫的嗜好植物,能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例如,利用苘麻诱集棉田棉铃虫成虫产卵、利用玉米来诱集玉米螟成虫、在毛豆田种植黄瓜来集防治烟粉虱等。因此,开展牧草盲蝽诱集植物对棉田牧草盲蝽诱集效果的评价,建立利用诱集植物诱杀防治牧草盲蝽的技术体系,为牧草盲蝽的生态防控提供新途径。发明内容[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在棉花条田种植油菜诱集带。[000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棉花条田两边单行条播1行油菜,视地块大小每间隔30‑40米再条播1行油菜。[000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菜为早中熟春性油菜品种。[0009]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菜品种为新油17号。[0010]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棉花品种为新陆中73。[0011]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油菜的株距为10cm。[001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棉花的播种时间为4月上中旬,油菜的播种时间为5月初。[0013]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棉花条田中,采用一膜六行的栽培模式,窄行10cm,宽行66cm,株距10cm,膜间距66cm。[0014]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6‑7月份,每隔1‑2周对油菜诱集带连同靠近油菜诱集带的1‑2膜棉花进行喷药防治。[001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药防治使用的农药包括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噻虫嗪、烯啶虫胺。[0016]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0017] 本发明选用的油菜,特别是新油17号油菜相对棉花开花早、花期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强,大大降低棉田中牧草盲蝽的数量,从而降低由于牧草盲蝽的危害而造成的蕾铃脱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牧草盲蝽诱集植物,为牧草盲蝽的生态防控提供新途径。附图说明[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001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田间设计图;[0020]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株行距配置图;[002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油菜诱集带中牧草盲蝽发生总量的对比图;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002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量的对比图;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002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菜诱集带、油菜诱集带棉田、对照棉田的牧草盲蝽种群发生动态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5] 实施例1棉田防治牧草盲蝽的方法[0026] 供试寄主植物:油菜品种为新油17;棉花品种为新陆中73。[0027]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农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参2见图1‑2,棉田面积约8hm,长度约为784m,宽度约为102m,宽膜种植棉花,采用一膜六行的栽培模式,窄行10cm,宽行66cm,株距10cm,膜间距66cm,4月13日播种。全田三分之一的面积2(约2.7hm ,长度约为261m,宽度约为102m)作为油菜诱集带试验区(简称诱集带棉田),其余面积不种诱集带(简称对照棉田)。[0028] 诱集带棉田从地边开始每隔15膜(约35米)种植1行油菜诱集带(命名为Y1、Y2、Y3、Y4),于5月1日播种,油菜出苗后及时间苗和定苗,株距为10cm。诱集带棉田和对照棉田生育期不施用化学农药,株行距配置及其他管理技术相同。[0029] 调查方法:自5月下旬开始,每7天进行一次调查,至8月下旬调查结束。在害虫调查的同时,同步记录棉花、油菜的生育期。[0030] ①油菜诱集带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调查:每条油菜诱集带调查3个点(图1),每个点调查10株,由于牧草盲蝽的成虫善于飞行,若虫喜藏匿,故在接近取样点前先观测植株叶片上成虫数量,再全株调查,包括茎、叶、蕾、花和荚果。[0031] ②诱集带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调查:在距离各油菜诱集带第2、第4、第6和第8个膜棉花各选3点(图1),每点取10株棉花,调查时先观测棉株叶片上成虫数量,再全株调查。[0032] ③对照棉田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调查:调查点和诱集带棉田样点相对应(图1),调查方法同诱集带棉田。[0033]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0034] 实施例2油菜诱集带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0035] 图3为不同油菜诱集带中牧草盲蝽发生总量的对比图;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0036] 从图3可以看出,棉田油菜诱集带上诱集到大量的牧草盲蝽,而且在不同油菜诱集带上的牧草盲蝽诱集量存在显著差异,地边两条诱集带Y1和Y4上诱集的牧草盲蝽数量最多,棉田中间两条诱集带Y2和Y3上的数量较少,两者差异显著。[0037] 实施例3油菜诱集带棉田牧草盲蝽的种群数量[0038] 图4为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量的对比图;其中,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下具有显著性。[0039] 从图4可以看出,油菜诱集带棉田中牧草盲蝽数量随着远离油菜诱集带逐渐减少,在临近油菜诱集带的第2个地膜上棉花上牧草盲蝽的数量最高,和对照棉田无差异,从第4膜开始随着间隔距离的增加牧草盲蝽数量迅速下降,和对照棉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40] 实施例4油菜诱集带牧草盲蝽种群动态调查[0041] 图5为油菜诱集带、油菜诱集带棉田、对照棉田的牧草盲蝽种群发生动态对比图。[0042] 从图5可以看出,牧草盲蝽从6月中旬开始进入棉田,6月下旬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开始上升,7月中旬牧草盲蝽的数量达到高峰。油菜诱集带上的牧草盲蝽虫量达到107头/30株,显著高于油菜诱集带棉田的20头/30株和对照棉田的33头/30株(P<0.05),同时可以看出油菜诱集带棉田牧草盲蝽种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棉田。此时正值棉花花铃期,从而降低了由于牧草盲蝽危害造成的蕾铃脱落。[0043] 实施例5油菜诱集带棉田中油菜、棉花的花期调查[0044] 表3为棉花与油菜诱集带的开花期及花量统计表。[0045] 由表3可见,油菜于6月上旬进入初花期,花期一直持续到8月底仍有少量在开花。棉花6月下旬进入初花期,8月中旬进入铃期。由于牧草盲蝽具有嗜好取食植物的幼嫩部位和繁殖器官的习性,尤其对开花植物有着明显的趋好性。油菜相对棉花开花早、花期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强于棉花,可将刚迁入棉田的牧草盲蝽诱集到油菜诱集带上,再配合化学防治将其消灭,可大大减少棉花上的虫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牧草盲蝽诱集植物。[0046] 表3棉花与油菜诱集带的开花期及花量[0047][0048] 注: 表示蕾期; 开花率<15%; 15%≤开花率<50%; 50%开≤花率<80%; 开花率<80%; 表示铃期。[0049] 实施例6油菜诱集带管理技术[0050] ①品种的选择:选用早中熟春性油菜品种新油17号。[0051] ②播种[0052] 合理播期:根据油菜品种的特性,适期播种,确保油菜的花期较棉花花期提前1‑2周,可提高油菜诱集带的控害效果。[0053] 播种方式:在棉花条田两边单行条播1行油菜,棉田中视地块大小每间隔15膜,在膜间条播1行油菜。油菜出苗后及时间苗和定苗,株距为10cm。[0054] ③生长期管理[0055] 油菜生长期肥水管理同棉花相同,肥水充足能够延长油菜的花期。[0056] ④油菜诱集带牧草盲蝽的化学防治[0057] 6‑7月份,每隔1‑2周对油菜诱集带连同靠近油菜诱集带的1‑2膜棉花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对天敌杀伤小的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噻虫嗪、烯啶虫胺等药剂。[0058] 结论:[0059] (1)油菜诱集带对牧草盲蝽的具有很好的诱集作用,且棉田地边油菜诱集带对牧草盲蝽的诱集效果最好(图1)。6月中旬后采取对油菜诱集带喷洒农药的方法,诱杀迁入棉田的牧草盲蝽,减轻其发生及危害。[0060] (2)棉田中牧草盲蝽数量随着和油菜诱集带间隔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减少。在临近油菜诱集带的两膜棉花上牧草盲蝽的数量最高,和对照田无差异,从第4膜开始随着间隔距离的增加,牧草盲蝽数量迅速下降,和对照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图2)。[0061] (3)前期(6月上旬之前)牧草盲蝽种群数量在油菜诱集带棉田和对照棉田无显著性差异;高峰期油菜诱集带牧草盲蝽的数量显著高于棉田(油菜诱集带棉田和对照棉田),油菜诱集带棉田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棉田(图3)。此时正值棉花花铃期,因此棉田种植油菜诱集带可大大降低棉田中牧草盲蝽的数量,从而降低由于牧草盲蝽的危害而造成的蕾铃脱落。[0062] (4)油菜相对棉花开花早、花期长,对牧草盲蝽的诱集作用很强,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牧草盲蝽诱集植物(表2)。[0063]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专利地区:新疆
专利申请日期:2022-07-15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522654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