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卡车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410927.7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圣井唐王山路北潘王路西
专利发明(设计)人:邵为宪,孔忠,程利君,刘强,王光帅,刘广华,孙崇超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卡车,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前橡胶支撑,前橡胶支撑包括竖直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凹槽,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板,水平凹槽内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底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水平凹槽和凸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平行布置,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本发明中的前橡胶支撑,凸块与水平凹槽配合,扩展了橡胶层的布置方式,由原来的倾斜布置增加了水平布置和竖直布置,增强了左右和竖直方向的隔振效果,提高了连接强度。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橡胶支撑(1),前橡胶支撑(1)包括竖直的第一安装板(107),第一安装板(107)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凹槽,第一安装板(107)的底部连接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板(103),水平凹槽内设置有凸块(105),凸块(105)的底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板(104),水平凹槽和凸块(105)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109),第三连接板(103)和第四连接板(104)平行布置,第三连接板(103)和第四连接板(104)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第三连接板(103)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水平的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一连接板(101),第一连接板(10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106),侧板(106)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101)连接,侧板(106)的底端与第三连接板(103)连接,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两个侧板(106)围成水平凹槽,第二连接板(102)、第三连接板(103)和两个侧板(106)围成安装空腔,第二橡胶层位于安装空腔内;前橡胶支撑(1)可拆卸连接前支架(2),第四连接板(10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14),前支架(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1014)适配的第二连接孔(202),前支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第二安装孔(203),第一安装板(107)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一安装孔(108);还包括后橡胶支撑(3),后橡胶支撑(3)包括支撑托盒,支撑托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302),与第三安装板(302)相对的一侧敞口设置,支撑托盒内连接有后支撑件,后支撑件包括上支撑板(304)和下支撑板(305),上支撑板(304)和下支撑板(305)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层(308),下支撑板(305)与支撑托盒可拆卸连接;后橡胶支撑(3)可拆卸连接后支架(4),上支撑板(304)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309),后支架(4)包括水平板(401)和竖直板(402),水平板(401)连接竖直板(402)的中部,水平板(401)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309)适配的第四连接孔(404),竖直板(4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第四安装孔(403),第三安装板(302)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三安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橡胶层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橡胶体(1010)、隔板一(1011)、第二橡胶体(1012)和隔板二(1013),第一橡胶体(1010)的两侧分别硫化连接第四连接板(104)和隔板一(1011),第二橡胶体(1012)的两侧分别硫化连接隔板一(1011)和隔板二(1013),隔板二(1013)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板(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第四连接板(104)的顶部还设置有板筋(1015),第二连接孔(202)所在的一端还设置有突起(204),板筋(1015)与突起(204)的位置对应并抵靠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板(304)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3010),水平板(40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05),第一定位孔(3010)与第二定位孔(405)适配并通过销轴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橡胶支撑(1)和后橡胶支撑(3)各有两个,两个前橡胶支撑(1)和两个后橡胶支撑(3)左右对称布置,两个前橡胶支撑(1)的第三连接板(103)呈V形布置。
6.一种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动力总成,车架和动力总成通过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卡车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卡车。背景技术[0002] 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连接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启动电机等)和车架的部件,能够将动力总成悬空安装在车架上,通过柔性连接,在支撑动力总成的重量的同时,起到隔振作用,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目前主要的柔性连接方式有胶垫悬置,液压悬置,半主动/主动悬置。专利公开号为CN20180052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发动机用前悬置软垫总成,并公开了以下内容,前悬置软垫总成包括与发动机相连接的上骨架以及与车架相连接的下骨架,上骨架和下骨架之间设有弹性装置,并通过弹性装置将上骨架和下骨架连接为一体,橡胶体育上骨架和下骨架硫化成一体。橡胶体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设有一层钢质隔板,隔板与橡胶体硫化在一起。该重型卡车发动机用前置软垫总成,软垫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上述重型卡车发动机用前悬置软垫总成中,作为起主要减震作用的前橡胶支撑单纯使用V形布置,隔振效果差,橡胶体容易变形,使用寿命短。发明内容[0003] 针对上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前橡胶支撑单纯使用V形布置存在的隔振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效果好的卡车动力总成悬置装置。[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前橡胶支撑,前橡胶支撑包括竖直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凹槽,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连接有倾斜的第三连接板,水平凹槽内设置有凸块,凸块的底端连接有第四连接板,水平凹槽和凸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平行布置,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本发明中的前橡胶支撑,凸块与水平凹槽配合,扩展了橡胶层的布置方式,由原来的倾斜布置增加了水平布置和竖直布置,增强了左右和竖直方向的隔振效果,提高了连接强度。[0005] 优选地,第二橡胶层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橡胶体、隔板一、第二橡胶体和隔板二,第一橡胶体的两侧分别硫化连接第四连接板和隔板一,第二橡胶体的两侧分别硫化连接隔板一和隔板二,隔板二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板。通过倾斜布置的橡胶层,起到多方向隔振的效果,隔板一可以提高橡胶的强度,防止橡胶变形。[0006] 优选地,第三连接板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水平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侧板,侧板的顶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侧板的底端与第三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两个侧板围成水平凹槽,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两个侧板围成安装空腔,第二橡胶层位于安装空腔内。水平凹槽起到限位和保护第一橡胶层的作用,安装空腔起到保护第二橡胶层的作用。[0007] 优选地,前橡胶支撑可拆卸连接前支架,第四连接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前支架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适配的第二连接孔,前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板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一安装孔。[0008] 优选地,第四连接板的顶部还设置有板筋,第二连接孔所在的一端还设置有突起,板筋与突起的位置对应并抵靠在一起。板筋和凸块配合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螺栓打紧时,橡胶扭曲变形,提高橡胶支撑的使用寿命。[0009] 优选地,还包括后橡胶支撑,后橡胶支撑包括支撑托盒,支撑托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相对的一侧敞口设置,支撑托盒内连接有后支撑件,后支撑件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层,下支撑板与支撑托盒可拆卸连接。[0010] 优选地,后橡胶支撑可拆卸连接后支架,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后支架包括水平板和竖直板,水平板连接竖直板的中部,水平板上设置有与第三连接孔适配的第四连接孔,竖直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动力总成的第四安装孔,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三安装部。[0011] 优选地,上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水平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适配并通过销轴连接。便于吊装装配时,快速对齐后橡胶支撑和后支架的连接孔,提高装配效率。前支架与前橡胶支撑用双头螺柱连接,后支架与后橡胶支撑用螺栓连接。当售后维修需要拆卸变速器时只需将销轴拔掉,拆下后支架与后橡胶支撑连接螺栓就可以将变速器连同后支架同橡胶支撑脱离。从而降低拆卸难度,提升拆卸效率。[0012] 优选地,前橡胶支撑和后橡胶支撑各有两个,两个前橡胶支撑和两个后橡胶支撑左右对称布置,两个前橡胶支撑的第三连接板呈V形布置。提高隔振效果,起到主要的隔振作用。[0013] 一种卡车,包括车架和动力总成,车架和动力总成通过上述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连接。[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前橡胶支撑除现有的倾斜布置的橡胶支撑外,通过水平凹槽与凸块的配合增强了限位和连接强度,同时水平凹槽和凸块之间的橡胶层能够在竖直和左右方向辅助隔振,提高隔振效果;通过橡胶支撑和支架的配合,将车架和动力总成之间的连接转换为橡胶支撑和支架之间的连接,提高了装卸效率,减小了车架和动力总成的加工成本;前橡胶支撑和前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结构,防止螺栓打紧时橡胶变形,影响使用寿命;后橡胶支撑和后支架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孔,便于吊装装配时,及时对齐连接孔。附图说明[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6]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左侧的前橡胶支撑和前支架的示意图。[0017]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右侧的前橡胶支撑和前支架的示意图。[0018]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左侧的后橡胶支撑和后支架的示意图。[0019]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右侧的后橡胶支撑和后支架的示意图。[0020]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前橡胶支撑的爆炸示图。[0021]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托盒的结构示意图。[0023]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中:1、前橡胶支撑,2、前支架,3、后橡胶支撑,4、后支架,101、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104、第四连接板,105、凸块,106、侧板,107、第一安装板,108、第一安装孔,109、第一橡胶层,1010、第一橡胶体,1011、隔板一,1012、第二橡胶体,1013、隔板二,1014、第一连接孔,1015、板筋,201、前支架主体,202、第二连接孔,203、第二安装孔,204、突起,301、托盒顶板,302、第三安装板,303、束线孔,304、上支撑板,305、下支撑板,306、支撑框,307、斜支撑板,308、第三橡胶层,309、第三连接孔,3010,第一定位孔,3011、延伸边,401、水平板,402、竖直板,403、第四安装孔,404、第四连接孔,405、第二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7] 如图1‑9所示,一种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前橡胶支撑1,前橡胶支撑1包括竖直的第一安装板107,第一安装板107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8,用于连接车架。第一安装板107的一侧从上向下依次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和第三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1和第二连接板102水平布置,第三连接板103倾斜布置,第三连接板103的与第一安装板107连接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第三连接板10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度,第一连接板10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侧板106,侧板106的顶端连接第一连接板101,侧板106的底端连接第三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1、第二连接板102、两个侧板106和第一安装板107形成水平凹槽,第二连接板102、第三连接板103、两个侧板106和第一安装板107形成安装空腔。水平凹槽内设置有凸块105,凸块105与水平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层109,第一橡胶层109分布在凸块105与第一连接板101、第一安装板107和第二连接板102之间,并与上述部件硫化连接;凸块105连接有倾斜布置的第四连接板104,第四连接板104的连接凸块105的一端高于另一端,第四连接板104平行第三连接板103,第四连接板104和第三连接板103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层,第二橡胶层位于安装空腔内,第二橡胶层包括依次布置的第一橡胶体1010、隔板一1011、第二橡胶体1012和隔板二1013,第一橡胶体1010的两侧分别与第四连接板104和隔板一1011硫化连接,第二橡胶体1012的两侧分别与隔板一1011和隔板二1013硫化连接,隔板二1013与第三连接板103螺纹连接。[0028] 第四连接板104的顶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014,第一连接孔1014的中心线竖直布置,第四连接板104的顶面还设置有两个板筋1015,两个板筋1015位于第一连接孔1014的两侧。前橡胶总成通过第一连接孔1014连接前支架2,前支架2包括前支架本体201,前支架本体201整体呈棱锥形,前支架本体20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2,第二连接孔202的中心线方向垂直前支架本体201的长度方向,第二安装孔203所在的一端还设置有两个突起204,第二连接孔202与第一连接孔1014适配并通过双头螺柱连接,两个突起204与两个板筋1015位置对应,并抵靠在一起。支架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03,第二安装孔203的中心线方向平行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用于连接动力总成。[0029] 本实施例提供的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还包括后橡胶支撑3,后橡胶支撑3包括支撑托盒,支撑托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302,第三安装板302上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部包括通孔、长圆孔和凹槽,用于连接车架,支撑托盒的后侧设有延伸边3011,为适应车架折弯面,所述延伸边与车架折弯角度一致。支撑托盒上与第三安装板302相对的一侧敞口设置,支撑托盒的顶部的托盒顶板301设置有束线孔303,用于整理线路。支撑托盒内设置有后支撑件,后支撑件包括水平的下支撑板305,下支撑板305与支撑托盒的底面板螺纹连接,下支撑板305的上方设置有平行的上支撑板304,上支撑板304的底面连接有支撑框306,支撑框306的截面为梯形并且上宽下窄布置,下支撑板305的顶面连接有两个斜支撑板307,两个斜支撑板307呈V形布置,支撑框306和斜支撑板307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层308,第三橡胶层308硫化连接支撑框306和斜支撑板307。[0030] 上支撑板304上设置有两个第三连接孔309和两个第一定位孔3010,后橡胶支撑3通过第三连接孔309连接后支架4。后支架4包括水平板401和竖直板402,水平板401为阶梯状并且有两层,底层阶梯设置有第二定位孔405,第一定位孔3010与第二定位孔405适配且通过销轴连接,销轴与第一定位孔3010和第二定位孔405间隙配合,方便拆卸动力总成时拔出,底层阶梯高度十毫米,第二定位孔405下部设置有C5导斜角,用于动力总成落装时引导销轴进入第二定位孔405。顶层阶梯设置有两个第四连接孔404,第三连接孔309与第四连接孔404适配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连接孔309为螺纹孔,第四连接孔404为长圆孔,第四连接孔404的半径比第三连接孔309直径大两毫米以上,用以补偿动力总成落装时的装配误差,保证橡胶支撑变形时也能完成螺栓顺利穿装;顶层阶梯的上方设置有垫板,垫板上设置有与第四连接孔404对应的通孔,通孔直径比螺栓直径大零点五毫米,由于第四连接孔404为长圆孔,且直径较大,垫板能够增大螺栓压紧面积,防止螺栓松脱。竖直板402上设置有第四安装孔403,用于连接动力总成。水平板401和竖直板40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用于保证强度。[0031] 上述前橡胶支撑1、前支架2、后橡胶支撑3和后支架4各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前支架2和后支架4靠近中心布置,前橡胶总成和后橡胶总成远离中心布置,用于将动力总成的四个端部和车架连接在一起。[0032] 实施例2[0033] 一种卡车,包括车架和动力总成,车架和动力总成通过实施例1中的卡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连接。左右两侧的前橡胶支撑1分别连接车架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前支架2分别连接动力总成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左右两个前橡胶支撑1的第三连接板103在同一平面,并且呈V形布置;左右两侧的后橡胶支撑3分别连接车架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后支架4分别连接动力总成的左后端和右后端,后橡胶支撑3靠近车架的下翼面布置,后橡胶支撑3的托盒和车架的上翼面之间用于走线,并通过束线孔303捆扎固定。[0034] 本发明的安装过程为,将左右两侧的前橡胶支撑1通过第一安装孔108分别连接在车架的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置,将左右两侧的后橡胶支撑3通过三安装部分别连接在车架的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置;将左右两侧的前支架2通过第二安装孔203分别连接在动力总成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将左右两侧的后支架4通过第四安装孔403分别连接在动力总成的左后端和右后端;将动力总成吊起,来到车架安装位置的上方后下落,使用销轴连接后橡胶支撑3的第一定位孔3010和后支架4的第二定位孔405,便于对齐,使用双头螺柱连接前橡胶支撑1的第一连接孔102和前支架2的第二连接孔202,使用螺栓连接后橡胶支撑3的第三连接孔309和后支架4的第四连接孔404,解除吊装,动力总成装配完成。[0035] 应当理解,在称某一元件或层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能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连接或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层,也可能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在称某一元件被“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所有附图中类似的数字指示类似元件。如这里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0036] 这里可能会使用便于描述的空间相对性术语,例如“在…下”、“下方”、“下部”、“以上”、“上方”等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理解,空间相对性术语意在包括图中所示取向之外的使用或工作中的器件不同取向。例如,如果将图中的器件翻转过来,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或“下方”的元件将会朝向其他元件或特征的“上方”。于是,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取向。可以使器件采取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相应解释。[0037] 本文所采用的术语仅做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用途,并非意在限制本文件内的表述。如这里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还要理解的是,当用于本说明书时,术语“包括”指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39]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0040]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专利地区:山东
专利申请日期:2022-04-19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460407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