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082851.X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广汉市妇幼保健院
权利人地址: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衡阳路28号广汉市妇幼保健院
专利发明(设计)人:张俊,向廷琴,文燕,陈进机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包括有底板、床板、支板、矫正机构和顶升机构,底板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板,两块支板上部之间固接有床板,底板顶部右侧与床板右部之间设有矫正机构,底板顶部与床板左部之间设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还与支板滑动配合,顶升机构与矫正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使儿童躺在床板上,医护人员拉动矫正机构运作,矫正机构运作将鹅绒的脊柱挺直,且矫正机构还带动顶升机构运作,顶升机构运作带动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停止拉动矫正机构,如此,无需医护人员用手将儿童的膝部弯曲,比较方便。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底板(1)、床板(2)、支板(4)、矫正机构(5)和顶升机构(6),所述底板(1)一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板(4),床板(2)固接于两块支板(4)一侧之间,矫正机构(5)安装于床板(2)与底板(1)之间,顶升机构(6)安装于底板(1)与床板(2)之间,顶升机构(6)与两块支板(4)滑动配合,顶升机构(6)还与矫正机构(5)固定连接;
矫正机构(5)包括有摇杆(51)、第一丝杆(52)、连接块(53)、沙袋(54)、第一导向杆(55)和u型座(56),所述u型座(56)固接于底板(1)顶部,第一导向杆(55)对称式的转动式穿接于u型座(56)两侧之间,第一丝杆(52)对称式的转动式穿接于u型座(56)两侧之间,第一丝杆(52)位于两侧第一导向杆(55)之间,其中一根第一丝杆(52)与顶升机构(6)连接配合,连接块(53)转动式的套装于第一丝杆(52)上,连接块(53)一端滑动式的套装于第一导向杆(55)上,沙袋(54)固接于远离底板(1)的连接块(53)一侧,沙袋(54)贯穿床板(2),摇杆(51)固接于两根第一丝杆(52)一端,摇杆(51)位于u型座(56)两侧;
顶升机构(6)包括有第一锥齿轮(61)、第二锥齿轮(62)、连接轴(63)、第三锥齿轮(64)、第四锥齿轮(65)、第二丝杆(66)、螺母(67)、第二导向杆(68)、推杆(69)、异形块(610)、第一接触块(611)、支撑架(612)和顶块(613),所述支撑架(612)固接于底板(1)顶部,第二丝杆(66)转动式的连接于朝向u型座(56)的支撑架(612)一侧与底板(1)一侧之间,第四锥齿轮(65)固定套装于第二丝杆(66)一端,第二导向杆(68)对称式的固接于朝向u型座(56)的支撑架(612)一侧,螺母(67)套装于第二丝杆(66)上,螺母(67)还端部滑动式的套装于第二导向杆(68)上,推杆(69)对称式的固接于靠近支撑架(612)的底板(1)一侧,推杆(69)一端与螺母(67)一侧固定连接,异形块(610)固接于两根推杆(69)一端之间,第一接触块(611)滑动式的设在两块支板(4)内侧之间,顶块(613)固接于第一接触块(611)一侧,顶块(613)贯穿床板(2),连接轴(63)转动式的连接于u型座(56)内一侧,第三锥齿轮(64)固定套装于连接轴(63)一侧周向,第三锥齿轮(64)与第四锥齿轮(65)啮合,第二锥齿轮(62)固定套装于连接轴(63)一端,第一锥齿轮(61)固定套装于其中一根第一丝杆(52)一侧周向,第一锥齿轮(61)与第二锥齿轮(62)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旋转机构(7),旋转机构(7)包括有导轨(71)、u型齿条(72)、柱齿轮(73)、第三转轴(74)和第一限位块(75),所述导轨(71)对称式的固接于底板(1)顶部,u型齿条(72)滑动式的设在两个导轨(71)之间,u型齿条(72)外一侧与靠近底板(1)的异形块(610)一侧固定连接,第三转轴(74)转动式的连接于底板(1)一侧,柱齿轮(73)对称式的固定套装于第三转轴(74)周向上,柱齿轮(73)与u型齿条(72)啮合,第一限位块(75)固接于第三转轴(74)周向上,第一限位块(75)与床板(2)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锻炼机构(8),锻炼机构(8)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81)、第二传动组件(82)、第一放置块(83)、第二放置块(84)、夹块(85)、第一弹簧(86)、限位板(87)、支撑板(88)和转杆(89),所述第二放置块(84)固接于床板(2)两侧,夹块(85)滑动式的穿接于第二放置块(84)两侧,第一弹簧(86)对称式的连接于第二放置块(84)内侧与夹块(85)内侧之间,转杆(89)转动式的穿接于第二放置块(84)两侧边缘位置,第一放置块(83)固定套装于两根转杆(89)之间,限位板(87)对称式的固接于底板(1)一侧,限位板(87)远离底板(1)的一侧与第一放置块(83)接触配合,支撑板(88)对称式的固接于底板(1)一侧,第一传动组件(81)连接于第三转轴(74)周向与支撑板(88)一端之间,第二传动组件(82)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81)的轴上与转杆(89)周向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缓冲机构(9),缓冲机构(9)包括有方形套筒(91)、接触杆(92)和第二弹簧(93),所述方形套筒(91)对称式的固接于底板(1)一侧,接触杆(92)滑动式的设在方形套筒(91)内,接触杆(92)一端与第一限位块(75)接触配合,第二弹簧(93)连接于接触杆(92)一端与方形套筒(91)内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包括有第二限位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所述第二接触块(102)固接于第三转轴(74)一侧,第二限位块(101)固接于床板(2)一侧中部,第二限位块(101)与第二接触块(102)接触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床板
(2)远离沙袋(54)的一侧开有两条凹槽,床板(2)的凹槽与第一限位块(75)配合。 说明书 : 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背景技术[0002] 儿科中,部分儿童会出现麻痹瘫痪的情况,为了保证儿童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儿童进行治疗,则需要让儿童躺着,目前,儿童躺在床上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将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且推动儿童的脚摆动使得踝关节成九十度,操作比较麻烦,且需要医护人员手拉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0003] 因此,需要设计和研发一种能够将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且能使踝关节成九十度,操作方便,且能带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的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发明内容[0004] 为了克服手动将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且推动儿童的脚摆动使得踝关节成九十度,操作麻烦,且需要医护人员手拉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且能使踝关节成九十度,操作方便,且能带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的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0005] 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包括有底板、床板、支板、矫正机构和顶升机构,底板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板,两块支板上部之间固接有床板,底板顶部右侧与床板右部之间设有矫正机构,底板顶部与床板左部之间设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还与支板滑动配合,顶升机构与矫正机构固定连接。[0006] 可选地,矫正机构包括有摇杆、第一丝杆、连接块、沙袋、第一导向杆和u型座,底板顶部右侧中间固接有u型座,u型座顶部两端与床板底部右侧固定连接,u型座前后两侧上部都左右对称转动式的穿接有第一导向杆,u型座前后两侧上部之间左右对称转动式的穿接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上转动式的套有连接块,连接块滑动式的套装于第一导向杆上,连接块顶部固接有沙袋,沙袋贯穿床板右部,沙袋与床板配合,左侧第一丝杆前端与右侧第一丝杆后端都固接有摇杆。[0007] 可选地,顶升机构包括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连接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丝杆、螺母、第二导向杆、推杆、异形块、第一接触块、支撑架和顶块,底板顶部左侧中间固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右侧面上部中间与底板顶部右侧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二丝杆,支撑架右侧面上部前后对称固接有第二导向杆,两根第二导向杆之间滑动式的套有螺母,螺母套装于第二丝杆上,第二丝杆右端固接有第四锥齿轮,u型座内底部左后侧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上部周向固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啮合,连接轴顶端固接有第二锥齿轮,左侧第一丝杆后侧周向固定套装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底板顶部左侧前后对称滑动式的设有推杆,推杆位于支撑架上方,推杆右端与螺母左侧面固定连接,两根推杆左端之间固接有异形块,床板左部滑动式的穿接有顶块,顶块底部固接有第一接触块,第一接触块与异形块斜面接触配合,第一接触块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支板内侧面滑动配合。[0008] 可选地,还包括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有导轨、u型齿条、柱齿轮、第三转轴和第一限位块,底板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导轨,导轨位于支板左侧,两个导轨之间滑动式的设有u型齿条,u型齿条右端与异形块左侧面下部固定连接,底板顶部左侧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前后两侧周向都固接有柱齿轮,柱齿轮与u型齿条啮合,第三转轴左侧面固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与床板左部配合。[0009] 可选地,还包括有锻炼机构,锻炼机构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一放置块、第二放置块、夹块、第一弹簧、限位板、支撑板和转杆,床板前后两侧面右侧都固接有第二放置块,第二放置块前后两侧都滑动式的穿接有夹块,夹块内侧面与第二放置块内侧面之间对称式的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放置块前后两侧左部都转动式的穿接有转杆,前后两侧转杆之间固接有第一放置块,底板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第一放置块接触配合,底板顶部右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撑板,前后两侧支撑板分别与第三转轴前后两侧周向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由两个皮带轮与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第三转轴一侧周向,另一个皮带轮转动式的连接于支撑板一端,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的轴一侧周向与转杆一侧周向,第二传动组件由两个皮带轮与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第一传动组件的轴一侧周向,另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转杆一侧周向,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0010] 可选地,还包括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方形套筒、接触杆和第二弹簧,底板左侧面前后对称固接有方形套筒,方形套筒内滑动式的设有接触杆,接触杆顶端与第一限位块接触配合,接触杆底端与方形套筒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0011] 可选地,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二限位块和第二接触块,第三转轴中部周向固接有第二接触块,床板底部左侧中间固接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第二接触块接触配合。[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3] 1、通过使儿童躺在床板上,医护人员拉动矫正机构运作,矫正机构运作将鹅绒的脊柱挺直,且矫正机构还带动顶升机构运作,顶升机构运作带动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停止拉动矫正机构,如此,无需医护人员用手将儿童的膝部弯曲,比较方便。[0014] 2、通过旋转机构的作用,能与儿童的脚接触,带动儿童的脚摆动使得踝关节成九十度,如此,无需医护人员用手将儿童的脚推动使得踝关节成九十度,比较方便。[0015] 3、通过锻炼机构的作用,能带动儿童的小手臂向上摆动和向下摆动,如此,可对儿童的小手臂进行锻炼,无需医护人员用手移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省时省力。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20]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21]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22]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23] 附图中的标记:1:底板,2:床板,4:支板,5:矫正机构,51:摇杆,52:第一丝杆,53:连接块,54:沙袋,55:第一导向杆,56:u型座,6:顶升机构,61:第一锥齿轮,62:第二锥齿轮,63:连接轴,64:第三锥齿轮,65:第四锥齿轮,66:第二丝杆,67:螺母,68:第二导向杆,69:推杆,610:异形块,611:第一接触块,612:支撑架,613:顶块,7:旋转机构,71:导轨,72:u型齿条,73:柱齿轮,74:第三转轴,75:第一限位块,8:锻炼机构,81:第一传动组件,82:第二传动组件,83:第一放置块,84:第二放置块,85:夹块,86:第一弹簧,87:限位板,88:支撑板,89:转杆,9:缓冲机构,91:方形套筒,92:接触杆,93:第二弹簧,10:限位机构,101:第二限位块,102:第二接触块。具体实施方式[0024]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0025] 实施例:一种儿科用小儿麻痹瘫痪期治疗装置。[0026] 参照图1‑图3所示,包括有底板1、床板2、支板4、矫正机构5和顶升机构6,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板4,两块支板4上部之间固接有床板2,底板1顶部右侧与床板2右部之间设有矫正机构5,底板1顶部与床板2左部之间设有顶升机构6,顶升机构6还与支板4滑动配合,顶升机构6与矫正机构5固定连接。[0027] 矫正机构5包括有摇杆51、第一丝杆52、连接块53、沙袋54、第一导向杆55和u型座56,底板1顶部右侧中间固接有u型座56,u型座56顶部两端与床板2底部右侧固定连接,u型座56前后两侧上部都左右对称转动式的穿接有第一导向杆55,u型座56前后两侧上部之间左右对称转动式的穿接有第一丝杆52,第一丝杆52上转动式的套有连接块53,连接块53滑动式的套装于第一导向杆55上,连接块53顶部固接有沙袋54,沙袋54贯穿床板2右部,沙袋54与床板2配合,左侧第一丝杆52前端与右侧第一丝杆52后端都固接有摇杆51。[0028] 顶升机构6包括有第一锥齿轮61、第二锥齿轮62、连接轴63、第三锥齿轮64、第四锥齿轮65、第二丝杆66、螺母67、第二导向杆68、推杆69、异形块610、第一接触块611、支撑架612和顶块613,底板1顶部左侧中间固接有支撑架612,支撑架612右侧面上部中间与底板1顶部右侧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二丝杆66,支撑架612右侧面上部前后对称固接有第二导向杆68,两根第二导向杆68之间滑动式的套有螺母67,螺母67套装于第二丝杆66上,第二丝杆66右端固接有第四锥齿轮65,u型座56内底部左后侧转动式的连接有连接轴63,连接轴63上部周向固接有第三锥齿轮64,第三锥齿轮64与第四锥齿轮65啮合,连接轴63顶端固接有第二锥齿轮62,左侧第一丝杆52后侧周向固定套装有第一锥齿轮61,第一锥齿轮61与第二锥齿轮62啮合,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滑动式的设有推杆69,推杆69位于支撑架612上方,推杆69右端与螺母67左侧面固定连接,两根推杆69左端之间固接有异形块610,床板2左部滑动式的穿接有顶块613,顶块613底部固接有第一接触块611,第一接触块611与异形块610斜面接触配合,第一接触块611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支板4内侧面滑动配合。[0029] 首先儿童躺在床板2上,且使儿童的脊柱与矫正机构5接触,医护人员拉动矫正机构5运作,矫正机构5运作将儿童的脊柱挺直,同时,矫正机构5运作还带动顶升机构6运作,顶升机构6运作带动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停止拉动矫正机构5运作,顶升机构6也就停止运作,再推动儿童的踝关节成九十度,当儿童疼痛消失后,医护人员即可不断的移动儿童的手进行锻炼治疗,避免骨骼畸形。当儿童锻炼至合适的时间后,停止移动儿童的手,松开儿童的踝关节,拉动矫正机构5运作复位,矫正机构5运作复位带动顶升机构6运作复位,儿童也就可以从床板2上下来。[0030] 当儿童躺在床板2上时,拉动前后两侧摇杆51向内转动,摇杆51向内移动带动第一丝杆52向内转动,第一丝杆52向内转动带动连接块53向内移动,连接块53向内移动带动沙袋54向内移动,沙袋54向内移动与儿童的脊柱接触,沙袋54将儿童的脊柱挺直,同时,左侧第一丝杆52向内转动还带动顶升机构6运作,顶升机构6运作将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停止拉动摇杆51。当儿童锻炼至合适的时间时,拉动摇杆51向外转动复位,摇杆51向外转动通过第一丝杆52带动连接块53向外移动复位,也就使得沙袋54向外移动复位,且左侧第一丝杆52还带动顶升机构6运作复位。[0031] 当医护人员拉动摇杆51向内转动时,左侧第一丝杆52向内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1向内转动,第一锥齿轮61向内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62正转,第二锥齿轮62正转带动连接轴63正转,连接轴63正转带动第三锥齿轮64正转,第三锥齿轮64正转带动第四锥齿轮65正转,第四锥齿轮65正转带动第二丝杆66正转,第二丝杆66正转带动螺母67向左移动,螺母67向左移动带动推杆69向左移动,推杆69向左移动带动异形块610向左移动,异形块610向左移动带动第一接触块611向上移动,第一接触块611向上移动带动顶块613向上移动,顶块613向上移动带动儿童的膝部稍微弯曲,停止拉动摇杆51向内转动,左侧第一丝杆52停止带动第一锥齿轮61向内转动,顶块613也就停止向上移动。当儿童锻炼至合适的时间时,拉动摇杆51向外转动复位,左侧第一丝杆52向外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1向外转动,第二丝杆66反转带动螺母67向右移动复位,异形块610也就向右移动复位与第一接触块611脱离,因重力的作用,第一接触块611带动顶块613向下移动复位,顶块613复位不将儿童的膝部顶住,儿童的膝部也就复位。[0032] 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还包括有旋转机构7,旋转机构7包括有导轨71、u型齿条72、柱齿轮73、第三转轴74和第一限位块75,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导轨71,导轨71位于支板4左侧,两个导轨71之间滑动式的设有u型齿条72,u型齿条72右端与异形块610左侧面下部固定连接,底板1顶部左侧转动式的连接有第三转轴74,第三转轴74前后两侧周向都固接有柱齿轮73,柱齿轮73与u型齿条72啮合,第三转轴74左侧面固接有第一限位块75,第一限位块75与床板2左部配合。[0033] 还包括有锻炼机构8,锻炼机构8包括有第一传动组件81、第二传动组件82、第一放置块83、第二放置块84、夹块85、第一弹簧86、限位板87、支撑板88和转杆89,床板2前后两侧面右侧都固接有第二放置块84,第二放置块84前后两侧都滑动式的穿接有夹块85,夹块85内侧面与第二放置块84内侧面之间对称式的连接有第一弹簧86,第二放置块84前后两侧左部都转动式的穿接有转杆89,前后两侧转杆89之间固接有第一放置块83,底板1顶部左侧前后对称固接有限位板87,限位板87与第一放置块83接触配合,底板1顶部右侧前后对称固接有支撑板88,前后两侧支撑板88分别与第三转轴74前后两侧周向之间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81,第一传动组件81由两个皮带轮与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第三转轴74一侧周向,另一个皮带轮转动式的连接于支撑板88一端,第二传动组件82连接于第一传动组件81的轴一侧周向与转杆89一侧周向,第二传动组件82由两个皮带轮与平皮带组成,其中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第一传动组件81的轴一侧周向,另一个皮带轮固定套装于转杆89一侧周向,平皮带绕在两个皮带轮之间。[0034] 当异形块610向左移动时,异形块610还带动u型齿条72向左移动,u型齿条72向左移动带动柱齿轮73正转,柱齿轮73正转带动第三转轴74正转,第三转轴74正转带动第一限位块75正转,第一限位块75正转至床板2左侧的凹槽中,第一限位块75与儿童的脚接触,第一限位块75带动儿童的脚向右摆动,也就使得儿童的踝关节成九十度,异形块610停止向左移动,第一限位块75停止正转。当异形块610向右移动复位时,异形块610带动u型齿条72向右移动复位,u型齿条72向右移动复位带动柱齿轮73反转复位,第一限位块75也就反转复位与儿童的脚脱离。如此,无需医护人员用手将儿童的脚推动使得踝关节成九十度,比较方便。[0035] 当儿童躺在床板2上时,儿童将手放入第二放置块84与第一放置块83之间,夹块85对儿童的手进行限位,因第一弹簧86的作用,夹块85能紧密的与儿童的手接触,儿童用手抓住第一放置块83,进而第三转轴74正转时,第三转轴74正转还带动第一传动组件81正转,第一传动组件81正转带动第二传动组件82正转,第二传动组件82正转带动转杆89正转,转杆89正转带动第一放置块83正转,第一放置块83正转带动儿童的小手臂向上摆动,进而第三转轴74停止正转时,第一放置块83停止带动儿童的小手臂向上摆动。当第三转轴74反转复位时,第三转轴74带动第一传动组件81反转,也就使得第一放置块83反转复位,第一放置块83反转复位带动儿童的小手臂向下摆动复位。如此,可对儿童的小手臂进行锻炼,无需医护人员用手移动儿童的手摆动进行锻炼,省时省力。[0036] 参照图1、图6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缓冲机构9,缓冲机构9包括有方形套筒91、接触杆92和第二弹簧93,底板1左侧面前后对称固接有方形套筒91,方形套筒91内滑动式的设有接触杆92,接触杆92顶端与第一限位块75接触配合,接触杆92底端与方形套筒91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3。[0037] 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0,限位机构10包括有第二限位块101和第二接触块102,第三转轴74中部周向固接有第二接触块102,床板2底部左侧中间固接有第二限位块101,第二限位块101与第二接触块102接触配合。[0038] 当第一限位块75向上摆动时,第一限位块75与接触杆92脱离接触,进而第一限位块75向下摆动复位时,第一限位块75与接触杆92接触,因第二弹簧93的作用,接触杆92对第一限位块75进行缓冲。如此,可避免第一限位块75向下摆动的力道过大导致柱齿轮73的齿变形难以与u型齿条72啮合。[0039] 当儿童需要躺在床板2上时,由于第二限位块101第二接触块102的配合作用,可踩在第一限位块75上躺在床板2上,进而第三转轴74正转时,第三转轴74还带动第二接触块102正转与第二限位块101脱离,当第三转轴74反转复位时,第三转轴74带动第二接触块102反转复位与第二限位块101接触配合。如此,方便儿童躺在床板2上。[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专利地区:四川
专利申请日期:2022-01-25
专利公开日期:2024-06-18
专利公告号:CN11452206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