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地面回风装置和污染物控制系统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4-10-01
地面回风装置和污染物控制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源自:日本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地面回风装置和污染物控制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011358206.3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权利人地址:日本大阪府

专利发明(设计)人:蔡诗,王哲元,徐帆

专利摘要: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和包括该回风装置的污染物控制系统,有助于在整机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回风装置的进风效率并确保上壳的强度。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下壳,所述下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上壳,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下壳,所述下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上壳,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和导流环,在所述导流环的内周缘附近设置有朝向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伸入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所述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进风口避开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央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具有靠近所述上壳的外边缘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至少一部分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内部、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或者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之外且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内边缘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
或者,
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规定分隔件,所述规定分隔件是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中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分隔件,或是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中第二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分隔件,所述规定分隔件的内边缘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还具有远离所述上壳的外边缘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二侧边所在的圆和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为圆弧形,
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为圆形,
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圆心同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和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径向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匀分布,
或者,
所述第二分隔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径向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二分隔件在径向上交错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设置有多个,
不同的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彼此靠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多个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对称和/或均匀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呈弧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气部件收纳腔,
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内收纳有对所述风机组件进行控制的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于所述下壳,或在所述下壳一侧独立于所述下壳设置;或者,所述上壳包括突出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内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与所述上壳的中心一致。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总面积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3:1。
18.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包括:
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
下壳,所述下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上壳,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具有构成该进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一引导壁,所述风机组件具有构成所述吸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二引导壁,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引导壁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壁的外侧,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和导流环,在所述导流环的内周缘附近设置有朝向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构成所述第二引导壁,且伸入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所述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
19.一种污染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污染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风装置,
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对象空间的顶部或上部,且向对象空间送风。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污染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地面回风装置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污染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地面回风装置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且用于向所述出风装置输送经处理后的空气。 说明书 : 地面回风装置和污染物控制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地面回风装置和包括该回风装置的污染物控制系统。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室内等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0003] 常见的空气净化器,通常放置在地面上,从位于空气净化器上部或顶部的出风口吹风,从靠近地面的侧边吸风,通过对室内空气的不断循环处理来净化室内空气。但是这样的吹风和吸风方式,会将室内的空气全部搅动起来,污染物会扩散到整个房间。商用办公楼中的新风系统,虽然出风口较多,能分布在不同位置,但通常每一层楼只有一至两个集中回风口,含污染物的空气会经过不同的工位,最终才能到达集中回风口。对于通过飞沫、气溶胶形式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上述形式的空气净化系统的防污染的效果有限,虽然空气净化系统能够通过气流循环降低室内空间中病原体的浓度,但并不能完全杜绝病原体在室内空间的散播,甚至,空气净化系统向室内空间吹入的气流还会对病原体起到扩散作用,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0004]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结构的装置和系统,其能够对室内空间中的污染物进行控制,防止存在于该空间的局部区域中的诸如粉尘、病原体之类的污染物扩散到周围,从而起到隔绝污染物的作用。发明内容[0005] 本申请的发明人尝试开发一种设于地面处的回风装置,其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具有进风口,下壳具有出风口,在由上壳和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设置有风机组件。[0006] 在上述回风装置中,为了提高对室内等对象空间内的空气污染物的吸引效果,需要充分利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形成尽可能大的有效进风面积;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回风装置设置于地面处,因此需要确保露在外面的上壳部分有足够的强度,防止上壳被踩踏时发生严重形变或断裂,影响回风装置的性能或产生安全问题。[0007]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和包括该回风装置的污染物控制系统,有助于提高地面回风装置的强度,甚至在整机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回风装置的进风效率并确保上壳的强度。[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其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下壳,所述下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上壳,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0009] 此处,所谓“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是指上壳进风口的主体部分落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中,优选进风口面积的80%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重叠,更优选风口面积的85%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重叠,进一步优选风口面积的90%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重叠。[0010] 并且,所谓“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在风机组件同时包括风扇(例如涡轮风扇)和导流环的情况下,是指导流环的吸风口,而不是指风扇自身的吸风口。[0011]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因此,能避免因存在对进风效率(可以包括吸风速度、吸风速度差异、实际进风口面积、进风压损等因素)无有益影响的进风口部分而导致上壳的强度降低。具体而言,由于地板下空间有限,需要将地面回风装置的整机高度设置得较低,上壳与风机组件的上表面(在风机组件包括导流环的情况下是导流环的上表面,不过,在风机组件包括西洛克风扇的情况下无需设置导流环,因而是西洛克风扇蜗壳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很小(在风机组件包括导流环的情况下,上壳与风机组件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会更小),因此风机组件的吸风口面积基本与装置整体的进风口的有效进风面积相当,也就是说,在俯视位于风机组件吸风口的外边缘附近的上壳进风口部分处,室内空气还能在风机组件的抽吸力的作用下流动至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但若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俯视继续向远离风机组件吸风口的位置设置,则由于距离风机组件远,室内空气较难进入上壳内,即使进入上壳内,也难以继续移动至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中,亦即即使再增加上壳的进风口的面积对装置整体的进风效率也无有益影响,反而还会因为进风口面积的增加而导致上壳强度的降低以及整体进风口的平均风速下降(风量一定的情况下,进风口面积增加,风速会下降);对此,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通过在上壳上设计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大致对应的进风口,而不是设置过大的进风口,容易在整机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地面回风装置的进风效率并确保上壳的强度。[0012] 此处,上壳上的进风口面积可以等于或略大于或略小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面积。[0013]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进风口避开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央部。[0014]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进风口避开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央部,因此,能在基本不影响有效进风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上壳的强度。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的情况下,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中央的吸入风速很小,因此,在上壳的与风扇组件吸风口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不设置进风口时,能在基本不影响有效进风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上壳的封闭部分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壳的强度。[0015]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具有靠近所述上壳的外边缘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的至少一部分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内部、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或者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之外且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边缘的位置。进风口的第一侧边的至少一部分在风机组件吸风口边缘附近,即表明进风口主体都落在风机组件吸风口内,能较大程度上有效利用风机组件进风口实现有效进风。[0016] 此处,第一侧边可以是直线形、折线形、弧形等各种形状。[0017]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0018]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在上壳的进风口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能防止异物掉落到上壳的进风口内,提高安全性,与此同时,第一分隔件能发挥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上壳的进风口处的强度。[0019]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内边缘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或者,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包括规定分隔件,所述规定分隔件是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中最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分隔件,或是多个所述第一分隔件中第二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分隔件,所述规定分隔件的内边缘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其中,“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就是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最窄内径处。[0020]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第一分隔件设置有一个,第一分隔件的内边缘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或者,第一分隔件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分隔件包括规定分隔件,规定分隔件是多个第一分隔件中最靠近第一侧边的分隔件,或是多个第一分隔件中第二靠近第一侧边的分隔件,规定分隔件的内边缘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因此,有助于抑制空气黏性的影响而提高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处的进风效率(规定分隔件之内的进风口的进风效率),且降低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内侧的不同位置处的吸入风速差异(规定分隔件之内的进风口的吸入风速差异)。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且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位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外边缘的外侧的情况下,风机组件工作时,俯视以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为交界面的两侧的室内空气之间存在速度差,由于气流黏性的作用,速度较低的交界面外侧的室内空气与速度稍高的交界面内侧的室内空气(即进风气流)在交界面处会发生摩擦,使得进风气流至少在靠近交界面处的速度降低;与此相对,在最靠近进风口的第一侧边的分隔件(规定分隔件)处,俯视靠规定分隔件外侧的进风气流与靠分隔件内侧的进风气流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比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处小,因此规定分隔件内侧的进风气流的速度受室内空气的黏性的影响小,能直接进入风机组件的吸风口,能很好地将风机组件的抽吸作用转化为吸入风速,提高吸风效率;并且,在比最靠近进风口的第一侧边的分隔件靠内侧的分隔件(倒数第二根第一分隔件)处,俯视位于该倒数第二根第一分隔件的内外两侧的进风气流的风速差异会更小,由此,还可使在规定分隔件靠内侧的进风口部分的平均风速提高;另一方面,若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对应,则紧靠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内侧的进风气流的速度降低,无法充分利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形成有效进风。[0021] 此处,风机组件既可包括涡轮风扇,也可包括西洛克风扇(具有叶轮、蜗壳)。由于西洛克风扇具有一定静压,耐吸入抵抗的能力比涡轮风扇强,因此,在采用西洛克风扇时,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第一侧边)可以比采用涡轮风扇时更往外侧设置一些,增大上壳进风口的有效的吸风面积。[0022]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进风口还具有远离所述上壳的外边缘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内部。[0023] 此处,第二侧边可以是直线形、折线形、弧形等各种形状。[0024]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侧边为圆弧形,所述第二侧边所在的圆和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0025]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第二侧边为圆弧形,第二侧边所在的圆和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也就是说,在上壳的进风口的第二侧边至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中央的部位对应的上壳位置处不设置进风口,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上壳的强度,同时也不影响进风风量和进风风速,或者对进风风量和进风风速的影响较小。[0026]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侧边为圆弧形,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为圆形,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圆心同轴。[0027]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第一侧边为圆弧形,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为圆形,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圆心同轴,因此,空气能从上壳的进风口朝向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更顺畅地流动,降低压损,提高进风效率,且容易降低工作噪音。[0028]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和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相同,或者所述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0029] 此处,在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大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的情况下,优选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之差为2cm以下。在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直径大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直径,也是为了充分利用上壳进风口靠外侧长度较长的进风口部分,因为在第一分隔件的边缘处,也会存在一定的压损,长度较长的进风口部分(进风槽)比长度较短的进风口部分(进风槽)的压损小。[0030]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在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径向设置。[0031]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在上壳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第二分隔件沿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径向设置,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上壳的进风口处的强度。[0032]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匀分布,或者,所述第二分隔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径向长度,且多个所述第二分隔件在径向上交错设置。[0033]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进风口设置有多个,不同的所述进风口彼此靠近。[0034]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进风口设置有多个,因此,上壳的进风口能尽可能多地覆盖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由此,增加有效的实际吸入面积,从而提高进风量(进风效率);并且,不同的进风口彼此靠近,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不同进风口的相邻侧边处的空气黏性带来的风速减速。[0035]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多个所述进风口相对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对称和/或均匀设置。[0036]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和导流环,在所述导流环的内周缘附近设置有朝向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导流部。[0037]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包括涡轮风扇和导流环,在导流环的内周缘附近设置有朝向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导流部,因此,空气容易从上壳的进风口朝向涡轮风扇的吸风口顺畅地流动,降低压损,提高进风效率,且容易降低工作噪音。特别地,在上壳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分隔件且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比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外边缘靠外侧的情况下,紧靠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内侧流动的进风气流从上壳的进风口进入地面回风装置后,沿着导流环向风机组件的进风口流动,经过导流部的导流作用,使横向流动的气流变成朝向大致下方流动,一方面减少了最靠近上壳进风口外边缘的第一分隔件两侧的气流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处的干涉,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紧靠上壳进风口的外边缘内侧流动的进风气流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处的涡流,进而间接提高吸入风速。[0038]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导流部伸入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所述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所述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0039]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导流部伸入涡轮风扇的吸风口,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涡轮风扇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因此,整体进风气流在导流部处被挤压,在涡轮风扇的吸风口处扩散,由此,在涡轮风扇的吸风口中的气流更均匀。[0040]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导流部呈弧形。[0041]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导流部呈弧形,因此,空气能从上壳的进风口朝向涡轮风扇的吸风口更顺畅地流动,降低压损,提高进风效率,且容易降低工作噪音。[0042]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还包括电气部件收纳腔,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内收纳有对所述风机组件进行控制的电气部件,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于所述下壳,或在所述下壳一侧独立于所述下壳设置;或者,所述上壳包括突出部,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内部。[0043]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于下壳,或在下壳一侧独立于下壳设置,或者,上壳包括突出部,电气部件收纳腔形成于突出部的内部,因此,即使水意外地泼洒到进风口而被风机组件吸入收纳腔内,也容易避免水接触到电气部件收纳腔内的电气部件,能提高电气安全性。[0044]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上壳的中央,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两侧或周围,且对称设置。[0045]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在水平面内分布设置的多个西洛克风扇。[0046]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风机组件包括在水平面内分布设置的多个西洛克风扇,因此,在上壳进风口的一部分被人脚踩住时,即西洛克风扇的部分有效进风口被遮挡,未被遮挡的其余部位的西洛克风扇也能以正常的风速等进行吸入。[0047]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所述上壳设置有对应所述多个西洛克风扇的多个进风口,且上壳的出风口与所述西洛克风扇的吸风口大致对应。[0048]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与多个西洛克风扇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多个进风口,因此,当其中一个进风口被人脚堵住时,其它西洛克风扇对应的进风口还能以正常的风速等进行吸入。[0049]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在多个所述西洛克风扇之间。[0050]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在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因此,即使水等液态经由进风口进入装置内部,也不易对电气部件造成损伤。[0051]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吸风口的中心与所述上壳的中心一致。[0052]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西洛克风扇,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吸风口的中心偏离所述上壳的中心。[0053]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总面积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3:1,更优选不大于1.2:1,再优选是不大于1.1:1(即进风口面积略大于吸风口面积),进一步优选是不大于1:1(即进风口面积和吸风口面积相同或进风口面积略小于吸风口面积)。此处,进风口的总面积是指每一个进风口的最外缘围合形成的面积之和,并非扣除设置在进风口中的分隔件之后的实际进风面积。[0054]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进风口的总面积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3:1,因此,有助于保证最大的进风效率以及最优的上壳强度。[0055]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上壳的下表面和导流环或蜗壳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cm,更优选不大于2cm,再优选是不大于1.5cm,进一步优选是不大于1cm,再进一步优选是不大于0.5cm。[0056]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下表面和导流环或蜗壳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cm,因此,地面回风装置薄型化,在地板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使地面回风装置的适用范围增大。例如,可以设置在地板下高度较低的环境中。[0057]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面回风装置,包括:上壳,所述上壳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下壳,所述下壳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由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形成的收纳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朝向所述上壳,所述上壳的进风口具有构成该进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一引导壁,所述风机组件具有构成所述吸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二引导壁,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引导壁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壁的外侧。[0058]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进风口具有构成进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一引导壁,风机组件具有构成吸风口的外边缘的第二引导壁,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壁设置在第二引导壁的外侧,因此,可以保证进风口的外边缘附近的有效进风。也就是说,当第一引导壁与第二引导壁沿上下方向观察重叠时,紧靠进风口的外边缘内侧流动的气流的实际风速因气流黏性作用而非常小,进风效率非常低,不能实现有效的进风,实际有效进风口变小,小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对此,通过将第一引导壁设置在第二引导壁的外侧,可以避免或抑制紧靠进风口的外边缘稍内侧流动的气流受到的气流黏性的影响,保证进风口的外边缘附近的有效进风,从而充分利用风机组件的吸风口。[0059]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所述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略大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0060]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上壳的进风口的外边缘略大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也就是说,将气流的黏性作用限定在进风口的外边缘和风机组件的导流环内侧边,因此,风机组件的吸风口所对应的上壳的进风口部分都能实现较大的吸入风速,并降低该上壳的进风口部分的吸入风速差异,从而有利于在降低风扇转速的情况下保证整体进风口的平均风速达到预设水平。[0061]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第一引导壁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且越靠下方则越靠近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0062]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第一引导壁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且越靠下方则越靠近风机组件的中心轴,因此,能将从上壳的进风口吸入的空气更顺畅地导向风机组件的吸风口。[0063] 此外,在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优选第二引导壁呈弧形。[0064]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回风装置,第二引导壁呈弧形,因此,能将从上壳的进风口吸入的空气更顺畅地导向风机组件的吸风口,且调整气流方向为大致向下。[0065]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染物控制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地面回风装置。[0066] 此外,在本发明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优选还包括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设置在对象空间的顶部或上部,且向对象空间送风。[0067] 此外,在本发明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优选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地面回风装置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0068] 此外,在本发明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优选还包括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地面回风装置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且用于向所述出风装置输送经处理后的空气。[0069]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板状的上壳,具有进风口,且与地面回风装置的下壳形成收纳腔,该收纳腔供风机组件以吸风口朝向所示上壳的方式设置,其中,所示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所述风机组件的吸风口。[0070] (发明效果)[0071] 根据本发明,上壳的进风口大致对应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即在上壳上设计与风机组件的吸风口大致对应的进风口,而不是设置过大的进风口,因此,容易在整机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地面回风装置的进风效率并确保上壳的强度。附图说明[0072]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的侧视图。[0073] 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一种形式的地面回风装置的立体图,且表示从上方观察的情况。[0074] 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侧剖视图,且表示过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的截面。[0075] 图4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另一种形式的地面回风装置的立体图,且表示从上方观察的情况。[0076] 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且表示过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的截面。[0077] 图6是示意表示图4的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侧剖视图。[0078] (符号说明)[0079] 1污染物控制系统[0080] 10地面回风装置[0081] 11壳体[0082] 11A上壳[0083] 11B下壳[0084] 111风口部[0085] 112突出部[0086] 12风扇[0087] 121风扇主体[0088] 122叶片[0089] 13电机[0090] 131电机主体[0091] 132转轴[0092] 14导流环[0093] 15电气部件[0094] 16小风扇[0095] 17轮毂[0096] JF进风口[0097] JF1第一侧边[0098] JF2第二侧边[0099] CF出风口[0100] XF吸风口[0101] SN1收纳腔[0102] SN2电气部件收纳腔[0103] DP1第一分隔件[0104] DP2第二分隔件[0105] CS1第一引导壁[0106] CS2第二引导壁[0107] FA风机组件[0108] CC中心轴[0109] 20天花板出风装置[0110] A对象空间[0111] S1气流[0112] S2气流[0113] S3气流[0114] JM交界面具体实施方式[0115]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的侧视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立体图,且表示从上方观察的情况,图3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侧剖视图,且表示过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的截面,图4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且表示从上方观察的情况,图5是示意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且表示过风机组件的吸风口的中心轴的截面,图6是示意表示图4的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中的地面回风装置的侧剖视图。[0116] 此处,为方便说明,以图1至图3中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其中,上下方向与实际中的上下方向一致。[0117] (1)污染物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0118] 如图1所示,污染物控制系统1包括地面回风装置10和天花板出风装置20,其中,地面回风装置10从下方抽吸对象空间A(例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内的空气,天花板出风装置20从上方朝向对象空间A供给空气。[0119] 此处,地面回风装置10例如设置于对象空间A底部的架空地板,天花板出风装置20例如设置于对象空间A顶部的天花板里侧。并且,地面回风装置10既可对对象空间A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并将抽吸到的空气排出至对象空间A的外部(例如经由架空地板下的空间、风管等排出至对象空间A的外部),也可对对象空间A内的空气进行抽吸并将抽吸到的空气供给至空气净化装置进行净化(例如经由架空地板下的空间、风管等供给至空气净化装置),然后将空气供给至天花板出风装置20(例如经由天花板上的空间、风管等供给至天花板出风装置20)。[0120] (2)回风装置的结构[0121] 如图4和图6所示,地面回风装置10是一种薄型的回风装置,包括:上壳11A,该上壳11A设置有至少一个进风口JF;下壳11B,该下壳11B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CF;风机组件FA,风机组件FA设置在由上壳11A和下壳11B形成的收纳腔SN1中,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朝向上壳11A,上壳11A的进风口JF大致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0122] 此处,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上壳11A的顶面侧形成有进风口JF,在下壳11B的侧面形成有出风口CF,在由上壳11A和下壳11B形成的收纳腔SN1内设置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风机组件FA;并且,上壳11A的进风口JF的总面积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3:1。[0123] 在如图4所示的地面回风装置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进风口JF,各进风口JF分别具有靠近上壳11A的外边缘的第一侧边JF1,第一侧边JF1形成为圆弧形,且第一侧边JF1所在的圆的圆心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圆心同轴。第一侧边JF1可以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边缘、或者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之外且靠近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的位置。[0124] 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第一侧边JF1所在的圆的直径可以形成为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直径相同。不过,对于在风机组件FA的径向上处在进风口JF的外边缘与第一分隔件DP1之间的进风槽(外侧进风槽)、处在径向相邻的第一分隔件DP1之间的进风槽(中间的进风槽)、或者处在进风口JF的内边缘与第一分隔件DP1之间的进风槽(内侧进风槽)而言,外侧进风槽的长度较长,进风的压损(抵抗)相对较小,与此相对,内侧进风槽的长度相对较短,进风的压损(抵抗)相对较大,因此,需要有效利用外侧的进风槽。基于此,优选第一侧边JF1所在的圆的直径略大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直径。[0125] 如图4所示,上壳11A的进风口JF还具有远离上壳11A的外边缘的第二侧边JF2,第二侧边JF2落在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第二侧边JF2为圆弧形,第二侧边JF2所在的圆和第一侧边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0126] 如图4所示,在上壳11A的进风口JF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DP1,第一分隔件DP1沿第一侧边JF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在上壳11A的各进风口JF内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分隔件DP1,第一分隔件DP1为圆弧形,且第一分隔件DP1所在圆的圆心和第一侧边JF1所在的圆的圆心重合。第一分隔件DP1可以是和上壳11A一体成型的。[0127] 此外,如图4和图6所示,下壳11B组装于上壳11A的下侧,下壳11B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也大致呈方形,直径例如为600mm以下,且整体落在上壳11A的范围内。并且,下壳11B具有筒状的侧面和设置于侧面的下端部的底面。在下壳11B的上部形成有凸缘,该凸缘与上壳11A配合,在安装时,可将下壳11B的凸缘架设于地板的表面,并将下壳11B的主体埋入地板的下方。并且,在下壳11B的侧面形成有出风口CF,出风方向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在图示的例子中,下壳11B的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出风口CF。上壳11A为平面装,在安装后上壳11A大致与附近的地板齐平。[0128] 此外,如图6所示,风机组件FA包括风扇12、电机13和导流环14,风扇12的旋转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电机13驱动风扇12旋转,导流环14的外侧边固定在下壳11B上,导流环14的内侧边设置在风扇12的吸风口XF内,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导流环14的吸风口的中心与上壳11A的中心一致。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风扇12采用上吸侧吹的涡轮风扇,其具有平行于地面的吸风口,且具有风扇主体121和从风扇主体121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叶片122,风扇主体121呈越靠下方则直径越大的锥状。并且,电机13具有电机主体131和从该电机主体朝向上方突出的转轴132,电机主体131设置于风扇12的下侧,且电机主体131的下侧固定于下壳11B的底面,转轴132通过轮毂17与风扇主体121固定,由此转轴132转动时带动风扇主体121转动。[0129] 可选地,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于下壳11B,或在下壳11B一侧独立于下壳11B设置(例如固定在下壳11B的外壁上,或者与下壳11B分开设置,仅通过信号线和/或电源线与下壳11B互相连接)。[0130] 可选地,在壳体11内设置有传感器(未图示),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的温度和空气的湿度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如图3所示,在壳体11内设置有朝向上述传感器送风的小风扇16。在图示的例子中,小风扇16紧靠一个进风口JF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与导流环14大致相同的位置,或着设置在导流环14的稍内侧。[0131] 此外,如图5所示,上壳11A的进风口JF具有构成进风口JF的外边缘的第一引导壁CS1,风机组件FA具有构成吸风口XF的外边缘的第二引导壁CS2,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壁CS1设置在第二引导壁CS2的外侧(外周侧)。[0132] 此处,上壳11A的进风口JF略大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第一引导壁CS1由进风口JF的第一侧边JF1构成(即由最外侧的进风口JF构成),第一引导壁CS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第二引导壁CS2由导流环14的内周缘附近的导流部构成,该导流部呈弧形。并且,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最靠径向外侧的第一分隔件DP1的内边缘的一部分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大致对应(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最靠径向外侧的第一分隔件DP1的内边缘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大致相切)。[0133] 此外,如图5所示,导流环14的导流部伸入风扇12的吸风口,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导流环14的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上壳11A的进风口JF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风扇12的吸风口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0134] (3)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技术效果[0135]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上壳11A的进风口JF大致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即在上壳11A上设计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大致对应的进风口JF,而不是设置过大的进风口,因此,容易在整机高度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地面回风装置10的进风效率并确保上壳11A的强度。[0136]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风机组件FA包括涡轮风扇,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进风口JF避开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央部,因此,能在基本不影响有效进风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上壳11A的强度。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FA包括涡轮风扇的情况下,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中央的吸入风速很小,并且吸风口XF中央的下方设置有电机,也进一步影响该中央位置的风速,因此,在上壳11A的与风扇组件FA吸风口XF的中央部对应的部分不设置进风口JF时,能在基本不影响有效进风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大上壳11A的封闭部分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壳11A的强度。[0137]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在上壳11A的进风口JF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DP1,第一分隔件DP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侧边JF1的延伸方向相同,因此,能防止异物掉落到上壳11A的进风口JF内,提高安全性,与此同时,第一分隔件DP1能发挥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上壳11A的进风口JF处的强度。[0138]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第一分隔件DP1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分隔件DP1中最靠近第一侧边JF1的分隔件(规定分隔件)的内边缘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对应,因此,有助于抑制空气黏性的影响而提高上壳11A进风口JF靠近外边缘处的进风效率,且降低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内侧的不同位置处的吸入风速差异。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FA包括涡轮风扇且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位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外边缘外侧的情况下,风机组件FA工作时,如图5所示,俯视以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为交界面JM的两侧的室内空气之间存在速度差,由于气流黏性的作用,速度较低的交界面JM外侧的室内空气与速度稍高的交界面内侧的室内空气即进风气流S1在交界面JM处会发生摩擦,使得进风气流至少在靠近交界面JM处的速度降低;与此相对,在最靠近进风口JF的第一侧边JF1的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处,俯视靠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外侧的进风气流S1与靠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内侧的进风气流S2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比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处小,因此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内侧的进风气流的速度受室内空气的黏性的影响小,能直接进入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能很好地将风机组件FA的抽吸作用转化为吸入风速,提高吸风效率;并且,在比最靠近进风口JF的第一侧边JF1的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靠内侧的第一分隔件处,俯视位于该第一分隔件的内外两侧的进风气流S2、S3的风速差异会更小,由此,还可使比最靠近进风口JF的第一侧边JF1的第一分隔件DP1(规定分隔件)靠内侧的进风口JF部分的平均风速提高;另一方面,若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对应,则紧靠上壳11A进风口JF的外边缘内侧的进风气流的速度降低,无法充分利用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形成有效进风。[0139]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若将导流环14的导流部的内周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1,将上壳11A的进风口JF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2,将风扇12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围成的区域的面积设为A3,则A1<A2,且A1<A3,因此,整体进风气流在导流环14的导流部处被挤压,在风扇12的吸风口处扩散,由此,在风扇12的吸风口中的气流更均匀。[0140] 可选地,电气部件收纳腔设置于下壳11B,或在下壳11B一侧独立于下壳11B设置(例如固定在下壳11B的外壁上,或者与下壳11B分开设置,仅通过信号线和/或电源线与下壳11B互相连接),由此,不仅能避免水接触到电气部件收纳腔内的电气部件,提高电气安全性,还能实现地面回风装置10在上下方向上的小型化。[0141]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上壳11A的进风口JF具有构成进风口JF的外边缘的第一引导壁CS1,风机组件FA具有构成吸风口XF的外边缘的第二引导壁CS2,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引导壁CS1设置在第二引导壁CS2的外侧,因此,可以保证进风口JF的外边缘附近的有效进风。也就是说,当第一引导壁CS1与第二引导壁CS2沿上下方向观察重叠时,紧靠进风口JF的外边缘内侧流动的气流的实际风速因气流黏性作用而非常小,进风效率非常低,不能实现有效的进风,实际有效进风口(进风面积)变小,小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对此,通过将第一引导壁CS1设置在第二引导壁CS2的外侧,可以避免或抑制紧靠进风口JF的外边缘内侧流动的气流受到的气流黏性的影响,保证进风口JF的外边缘附近的有效进风。[014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上壳11A的进风口JF的总面积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面积之比不大于1.3:1,因此,有助于保证最大的进风效果以及最优的上壳强度。[0143] 对于风机组件包括涡轮风扇的情况,在上壳11A的中央处,风机组件FA形成的气流较小,因此,即便在上壳11A的中央处不设置进风口JF,进风效率也不会受到明显影响,并且,还能避免在上壳11A的中央处设置进风口JF而导致上壳11A的强度降低。[014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0145] 例如,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地面回风装置中,上壳11A呈上下方向的尺寸比水平方向的尺寸小的面板状;并且,上壳11A的顶面侧包括风口部111和突出部112,风口部111形成有进风口JF,突出部112比风口部111朝上侧突出,在突出部112的内部设置有电气部件收纳腔SN2,在该电气部件收纳腔SN2内收纳有对风机组件FA进行控制的电气部件15,例如与电机13电连接的电路板等。由下壳11B的侧面和底面包围的收纳腔SN1比上壳11B的突出部112内侧的电气部件收纳腔SN2靠下侧。上壳11A中设置突出部112,电气部件收纳腔SN2形成于突出部112的内部,因此,即使水意外地泼洒到进风口而被风机组件FA吸入收纳腔SN1内,也容易避免水接触到电气部件收纳腔SN1内的电气部件,能提高电气安全性。[0146] 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11A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大致呈方形,边长例如为600mm±5mm,且具有风口部111和突出部112。突出部112横跨壳体11的整个前后方向形成。并且,在突出部11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风口部111,两个风口部111隔着突出部112对称地形成,各风口部111分别具有一个进风口JF,两个风口部111的进风口JF相对于风机组件FA的圆形的吸风口XF的中心轴CC(与风机组件FA的旋转轴线一致)对称设置。并且,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风口部111的进风口JF形成于壳体11的靠近中央侧,即进风口JF靠近突出部112设置。[0147] 第一侧边JF1的一部分(优选绝大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还有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之外且靠近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的位置;第一侧边JF1呈直线形状,以与突出部112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上壳11A的进风口JF还具有远离上壳11A的外边缘的第二侧边JF2,第二侧边JF2落在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第二侧边JF2呈直线形状,也以与突出部112平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延伸。[0148] 上壳11A的进风口JF最外侧的一个第一分隔件DP1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至少绝大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从而减弱气流黏性的影响。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分隔件DP1呈长条板状,且第一分隔件DP1与上壳11A一体形成。[0149]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污染物控制系统1,在地面回风装置10中,形成有进风口JF的风口部111设置于上壳11A的两侧,因此,更容易在保证上壳11A强度的同时提高回风装置的进风效率。[015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壳11A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大致呈方形,下壳11B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也大致呈方形,且整体落在上壳11A的范围内,但并不局限于此,上壳11A和下壳11B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例如,下壳也可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呈圆形。[015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12设置于地面回风装置10的壳体11的顶部中央,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设置于地面回风装置10的壳体11的顶部的偏离中央的位置。[015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1的顶部或上部具有用于架设于地板表面的凸缘,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壳体11的顶部形成为平面的情况下,也可省略凸缘,由此,可将地面回风装置10整体埋设在地板中。此时,进风口JF既可与地面齐平,也可比地面略低。[015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壳11A的进风口JF设置有两个,但并不局限于此。[015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壳11A的多个进风口JF相对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心轴CC对称设置,但并不局限于此,上壳11A的多个进风口JF也可相对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心轴CC均匀设置,或者相对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心轴CC对称且均匀地设置,还可以相对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心轴CC非对称地设置。[015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风口JF具有靠近上壳11A的外边缘的第一侧边JF1,第一侧边JF1呈直线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侧边JF1也可以是直线形、折线形、弧形等各种形状,例如,第一侧边JF1形成为两端相对于中间部折弯的形状。[0156]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风口JF具有靠近上壳11A的外边缘的第一侧边JF1,第一侧边JF1的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还有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之外且靠近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的位置;或者第一侧边JF1全部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内部、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或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之外且靠近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边缘的位置,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侧边JF1的至少一部分对应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内部、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边缘、或者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边缘之外且靠近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边缘的位置即可。[015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壳11A的进风口JF具有远离上壳11A外侧的第二侧边JF2,第二侧边JF2呈直线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二侧边JF2也可以是直线形、折线形、弧形等各种形状,例如,第二侧边JF2形成为两端相对于中间部折弯的形状。[015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件DP1形成为与上壳11A的其它部分具有同样的厚度,且一体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次,第一分隔件DP1也可形成为从上壳11A朝向下方突出,例如以越靠下侧则越靠近风机组件FA的中心轴CC的方式倾斜延伸,起到对气流的引导作用。[0159]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分隔件DP1与上壳11A一体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将第一分隔件DP1设置成相对于进风口JF能绕水平轴线摆动,根据情况,还可省略第一分隔件DP1。[016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最靠径向外侧的第一分隔件DP1的内边缘的一部分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大致对应,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第二靠径向外侧的第一分隔件DP1的内边缘的一部分与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外边缘大致对应。[016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还可在上壳11A的进风口JF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DP2,第二分隔件DP2沿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径向设置。[0162] 在上述情况下,第二分隔件DP2也可如图5所示在以风机组件FA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或者,也可形成为:第二分隔件DP2的长度小于上壳11A的进风口JF的径向长度,多个第二分隔件DP2在以风机组件FA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径向上交错设置。并且,第二分隔件DP2既可以形成为长条板状,也可以形成为其它形状。[016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壳11B也可形成为能相对于上壳11A绕风机组件FA的旋转轴线转动,以便调整出风口CF的方向。[0164]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扇12采用上吸侧吹的涡轮风扇,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采用西洛克风扇,布置成上吸侧吹的方式或者侧吸底吹的方式,或者采用上吸底吹的轴流风扇。在采用西洛克风扇的情况下,风机组件FA的吸风口XF的中心可偏离上壳11A的中心。[0165]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出风口CF形成于壳体11的侧面,但并不局限于此,出风口CF也可形成于壳体11的底面,或者同时形成壳体11的侧面和底面。[0166] 例如,出风口CF的出风方向与上下方向大致平行,气流遇到地面后发生转向,沿地面进一步流动,或者气流从地面回风装置朝向下侧吹出后,沿着与出风口CF相连的风管进一步流动。[0167]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壳11B也可在一个方向上、两个方向上、三个方向上设置有出风口CF,或者在四个方向上都设置有出风口CF。[0168]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风口JF和/或出风口CF处还可设置过滤部件,用于对进入地面回风装置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排放或进入后续室内循环中。[0169] 此外,在壳体11内设置有传感器(未图示),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空气的温度和空气的湿度中的至少一种。并且,在壳体11内设置有朝向上述传感器送风的小风扇16。[0170]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内设置有用于测定风速的小风扇16式的风速传感器,但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情况,也可省略小风扇16。[0171]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壁CS1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且越靠下方则越靠近风机组件FA的中心轴CC,第二引导壁CS2越靠下方则越靠近风机组件FA的中心轴CC,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引导壁CS1也可形成为弧形等其它形状,第二引导壁CS2也可形成为直线等其它形状。[017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风机组件FA也可包括在水平面内分布设置的多个西洛克风扇。[0173] 在上述种情况下,可与多个西洛克风扇分别对应地设置多个进风口JF,并且,可将电气部件收纳腔SN2设置在多个西洛克风扇之间。[0174] 应当理解,本发明在其范围内,能将各实施方式自由组合,或是将各实施方式适当变形、省略。

专利地区:日本

专利申请日期:2020-11-27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4543333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