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4-10-01
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源自:上海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一种头枕新型结构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022466.6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国际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康安路669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张新泽,沈毅能,张晓萃,甘坤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后盖齿条;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将设置有传动齿条的传动部与设置有丝杆电机的头枕驱动座采用刚性连接固定,将后盖齿条布置在头枕后盖板的正表面,达到头枕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强化,同时腾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所述头枕部由头枕舒适层和头枕后盖板装配而成,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的A面上设置有后盖齿条;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纵轴从前向后可以拆分为传动部、头枕驱动座和包覆壳罩,使得所述驱动部不占用头枕部的内部空间: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
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将设置有传动齿条的传动部与设置有丝杆电机的头枕驱动座刚性连接;
所述头枕部的前侧设置有头枕舒适层,所述头枕舒适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头枕后盖板上;
头枕工作时,丝杆传动机构驱动齿轮机构以传动齿条为基准沿Z向移动,当齿轮机构向上移动时,通过齿轮推动后盖齿条进而使头枕部同步向上移动,当齿轮机构向下移动时,则推动后盖齿条同步向下移动;
所述齿轮机构由螺母机构、轴套、齿轮轴和齿轮组成;
所述齿轮轴穿设在所述轴套中,所述齿轮分别设置在齿轮轴的两端;
所述丝杆电机固定在所述头枕驱动座上,丝杆电机通过所述螺母机构驱动所述齿轮机构上下运动,进而使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和所述传动齿条之间的所述齿轮转动,驱动所述头枕后盖板移动;
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一传动部上,所述传动部上还设置有一螺母机构容纳腔,所述螺母机构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中,螺母机构的移动轨迹被螺母机构容纳腔所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电机通过一螺栓从下方穿过所述驱动座和一平垫片固定在驱动座的上方,所述螺栓为台阶螺栓,所述平垫片的材质为橡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后盖凸棱,所述传动部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传动部凹槽,所述后盖凸棱与所述传动部凹槽相互配合形成滑槽结构,当所述丝杆电机通过所述齿轮机构驱动头枕后盖板移动时,所述滑槽结构为所述头枕部的移动提供导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凸棱侧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嵌装有氛围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机构侧部设置有螺母凸耳,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内设置有螺母槽,所述螺母凸耳置于所述螺母槽中,进而使所述螺母机构受所述丝杆电机驱动过程中只能沿垂向移动不能绕垂向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对所述齿轮与齿轮轴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齿轮、齿轮轴和所述轴套之间因装配错位导致失效。 说明书 : 一种头枕新型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枕新型结构。背景技术[0002] 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和汽车市场的变化,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对汽车座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舒适性的需求,既需要满足头枕大行程调节的同时,又能体现座椅的精致造型及外观。[0003] 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2121661847.6公开了一种零重力座椅头枕,包含:通过头枕支撑杆安装在座椅上的固定基座、头枕和头枕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电机通过丝杆螺母机构和齿轮齿条机构所构成的复合运动机构驱动所述头枕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运动。该专利采用一滑块机构作为传动中介,通过设置在头枕后盖上的电机驱动头枕前盖运动。该结构的传动机构较为复杂,3个机构之间都不是刚性连接,且3个机构占用的大量的头枕布置空间,导致其舒适层较薄,影响乘坐体验。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零重力座椅头枕结构复杂和影响乘坐体验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乘坐舒适感强的一体强化新型头枕结构。[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 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包括固定座椅靠背上的头枕驱动座、丝杆电机、齿轮机构、传动齿条和头枕部;[0007] 设置在所述头枕部后侧的头枕后盖板,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后盖齿条;[0008] 所述齿轮机构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与所述传动齿条之间;[0009] 所述丝杆电机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头枕部相对于所述头枕驱动座移动。[001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轮机构由螺母机构、轴套、齿轮轴和齿轮组成;[0011] 所述齿轮轴穿设在所述轴套中,所述齿轮分别设置在齿轮轴的两端;[0012] 所述丝杆电机固定在所述头枕驱动座上,丝杆电机通过所述螺母机构驱动所述齿轮机构运动,进而使啮合在所述后盖齿条和所述传动齿条之间的所述齿轮转动,驱动所述头枕后盖板移动。[0013]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丝杆电机通过一螺栓从下方穿过所述驱动座和一平垫片固定在驱动座的上方,所述螺栓为台阶螺栓,所述平垫片的材质为橡胶。通过螺栓与平垫片叠加的固定结构能减小丝杆电机运转时的震动,并降低其工作噪音。[0014]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条设置在一传动部上,所述传动部上还设置有一螺母机构容纳腔,所述螺母机构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中,所述螺母机构的移动轨迹被螺母机构容纳腔所限制。[001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后盖板上设置有至少一后盖凸棱,所述传动部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传动部凹槽,所述后盖凸棱与所述传动部凹槽相互配合形成滑槽结构,当所述丝杆电机通过所述齿轮机构驱动头枕后盖板移动时,所述滑槽结构为所述头枕部的移动提供导向。[0016]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盖凸棱侧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嵌装有氛围灯。[0017]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母机构侧部设置有螺母凸耳,所述螺母机构容纳腔内设置有螺母槽,所述螺母凸耳置于所述螺母槽中,进而使所述螺母机构受所述丝杆电机驱动过程中只能沿垂向移动不能绕垂向旋转。[0018]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轴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对所述齿轮与齿轮轴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防止齿轮、齿轮轴和所述轴套之间因装配错位导致失效。[0019]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部的前侧设置有头枕舒适层,所述头枕舒适层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头枕后盖板上。[002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头枕驱动座外部设置有包覆壳罩。[00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头枕新型结构,将设置有传动齿条的传动部与设置有丝杆电机的头枕驱动座采用刚性连接固定,将后盖齿条布置在头枕后盖板的正表面,达到头枕整体结构强度得到强化,在腾挪了更多的布置空间给舒适层的同时,还通过外置式的后盖齿条和后盖凸棱还给到消费者一种全新的、轻薄的感官体验。附图说明[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0023] 图1是本发明的产品前侧视图。[0024] 图2是本发明的产品后侧视图。[0025] 图3是本发明的产品爆炸图一。[0026] 图4是本发明的产品爆炸图二。[0027] 图5是本发明的齿轮机构爆炸图。[0028] 图6是本发明的齿轮机构整体结构图。[0029] 图7是本发明的传动部结构图。[0030] 图8是本发明的传动部俯视图。[0031] 图9是本发明的齿轮机构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0032] 图10是本发明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结构示意图。[0033] 图11是本发明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匹配示意图。[0034] 图12是本发明的头枕后盖板上的容纳槽和氛围灯的结构示意图。[0035] 图13是本发明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一。[0036] 图14是本发明的头枕后盖板与传动部的装配示意图二。[0037] 图15是本发明的丝杆电机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一。[0038] 图16是本发明的丝杆电机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二。[0039] 图17是本发明的传动部与头枕驱动座的装配示意图。[0040] 图18是本发明的传动部、头枕驱动座与包覆壳罩的装配图。[0041] 图19是本发明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最高点的示意图。[0042] 图20是本发明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中点的示意图。[0043] 图21是本发明的头枕部位于头枕驱动部最低点的示意图[0044] 图22是本发明的头枕部相对于头枕驱动部运动时,齿轮、传动齿条和后盖齿条的关系示意图。[0045] 图23是本发明的舒适层内的发泡厚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纵向(X向)”“侧向(Y向)”“垂向(Z向)”为汽车领域空间坐标系术语,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的专业术语,以上描述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4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0048] 参考图1至图4的一种强化一体式新型头枕结构,主要包括安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的驱动部30和装配在驱动部30前方的头枕部10。驱动部30沿纵轴从前向后可以拆分为传动部300、头枕驱动座400和包覆壳罩500。头枕部10则由头枕舒适层100和头枕后盖板200装配而成。[0049] 参考图5和图6,传动部300内设置有一齿轮机构330,齿轮机构330由螺母、螺母机构334、轴套337、齿轮轴332和一对齿轮331组成。螺母机构334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沿Z向的螺母孔335,螺母机构334的沿Y向的侧翼位置分别设置有一对向外凸出的螺母凸耳336,螺母机构334的X向前侧设置有轴套337。齿轮轴332从一侧穿设在轴套337中,齿轮轴33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齿轮331,齿轮轴332上还设置有一限位环333,限位环333对一侧的齿轮33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装配时齿轮331、齿轮轴332和轴套337偏离设计位置。[0050] 参考图7和图8,传动部300的中心位置沿Z轴方向设置有一螺母机构容纳腔310,螺母机构容纳腔310的侧翼位置也分别设置有一对螺母槽311,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和螺母槽311是沿Y轴方向侧向排布的。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和螺母槽311的空间造型与螺母孔335和螺母凸耳336相仿,使得螺母机构334可以从上方垂直向下运动进入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内,并在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内移动,其移动过程中被上述各结构所限制只能沿Z向移动。一对传动齿条320设置在传动部300上,传动齿条320分别一左、一右的设置在螺母机构容纳腔310两侧。[0051] 参考图9,当螺母机构330沿箭头方向向下装入螺母机构容纳腔310时,其一对齿轮331分别都与传动齿条320相啮合,当螺母机构330沿Z向在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内移动时,齿轮331在传动齿条320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两侧齿轮331的Y向是同轴的,Z向位置度是相等的。[0052] 参考图10至图12,头枕后盖板200的后表面上设置有一对后盖齿条220,头枕后盖板200的后表面两侧还都设置有沿Z向排布的后盖凸棱210,每侧后盖凸棱210的数量为2根,合计共4根。传动部300的前端两侧也同样的设置有沿Z向排布的传动部凹槽340。后盖凸棱210和传动部凹槽340的型面是相互匹配的,共同配合构成滑槽结构。当后盖凸棱210与传动部凹槽340相互滑配后,期间形成一位于后盖凸棱210侧部的容纳槽211。一氛围灯带230布置在该容纳槽211内。[0053] 参考图13和图14,传动部300与头枕后盖板200装配时,头枕后盖板200从上方向下插入传动部300中。其中头枕后盖板200上的后盖凸棱210嵌入至传动部凹槽340中,使得装配后头枕后盖板200的移动被限位,只能相对于传动部300沿Z向移动(受上述滑槽结构所限制)。当传动部300与头枕后盖板200装配完毕后,齿轮331完成与前侧后盖齿条220和后侧传动齿条320的啮合。[0054] 参考图15和图16,丝杆电机410的输出端向外延伸设置有一丝杆414。丝杆电机410通过一螺栓412从下方穿过驱动座400和一平垫片413固定在驱动座400的上方,丝杆414沿Z向从上向下延伸。螺栓412为台阶螺栓,平垫片413的材质为橡胶。通过螺栓412与平垫片413叠加的固定结构能减小丝杆电机410运转时的震动,并降低其工作噪音。[0055] 参考图17和图18,头枕驱动座400装配在传动部300的后方,丝杆414从上方穿过螺母孔335使得丝杆电机410与螺母机构334相啮合,从而驱动螺母机构334沿Z向在螺母机构容纳腔310内移动。最后将包覆壳罩500装配在头枕驱动座400和传动部300的最外层,体现驱动部30的A面造型设计。[0056] 参考图19至图21,头枕工作时,驱动部30内的丝杆电机410以丝杆传动机构的原理驱动齿轮机构330以驱动部齿条320为基准沿Z向移动,当齿轮机构330向上移动时,通过齿轮331推动后盖齿条220进而使头枕部10同步向上移动,当齿轮机构330向下移动时,则推动后盖齿条220同步向下移动。[0057] 结合参考图22,头枕部10的行程为2L,传动齿条320长度=后盖齿条220长度=L+齿轮331的直径,通过齿轮331、传动齿条320和后盖齿条220的复合结构,放大了头枕部10的调节行程。[0058] 参考图2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在于,将设置有传动齿条320的传动部300与设置有丝杆电机410的头枕驱动座400刚性连接,改变了早前通过滑块连接的过渡结构,使得各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当汽车受到冲击时,降低头枕结构的失效概率。同时,将后盖齿条220布置在头枕后盖板200的A面,使得驱动部30等运动机构不占用头枕部10的内部空间,让头枕舒适层100获得更大的布置空间以加大头枕发泡的厚度Z,提升头枕的舒适性能。同时,后盖凸棱210和后盖齿条220的外露结构也给到乘员一种全新的、轻薄的和更有特色的体验。

专利地区:上海

专利申请日期:2022-01-10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4379439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