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111473401.5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神华大厦C座419
专利发明(设计)人:武昌壮,张景,翟大庆,石磊,莫泉湖,翟志余,王志刚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轮对转盘包括转盘体、抛送机构及方位检测机构。转盘体包括盘面,转盘体能够绕垂直于盘面的方向旋转。盘面设有用于与轮对适配的导向槽,导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抛送机构对应导向槽设置,抛送机构能够分别向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方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在转盘体旋转过程中导向槽的方位;其中,当方位检测机构检测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抛送机构对应向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如此,便于控制抛送机构对应向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方位确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高。
主权利要求:
1.一种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体,所述转盘体包括盘面,所述转盘体能够绕垂直于所述盘面的方向旋转;所述盘面设有用于与轮对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
抛送机构,所述抛送机构对应所述导向槽设置,所述抛送机构能够分别向所述第一端槽口及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及方位检测机构,所述方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导向槽的方位;其中,当所述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第一端槽口或所述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所述抛送机构对应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或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转盘还包括机架,所述转盘体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
所述方位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件及与所述检测件配合的配合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配合件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件之间呈预设角度设于所述机架,至少两个所述配合件之间呈所述预设角度对应设于所述转盘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检测件之间呈90°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配合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配合件之间呈90°对应设于所述转盘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件为接近开关,所述配合件为能够与所述接近开关进行感应配合的感应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机构包括第一抛送块及第二抛送块,所述第一抛送块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抛送块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抛送块与所述第二抛送块分别包括能够收容于所述导向槽的第一抛送部及第二抛送部,所述第一抛送块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用于使所述第一抛送部上抬至与所述轮对的车轮抵触并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所述第二抛送块能够绕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用于使所述第二抛送部上抬至与所述车轮抵触并向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抛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所述方位检测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抛送块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抛送块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抛送块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抛送块绕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抛送块与所述第二抛送块分别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抛送块靠近所述第二抛送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抛送部设于所述第一抛送块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所述第一抛送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抛送块驱动连接;
所述第二抛送块靠近所述第一抛送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抛送部设于所述第二抛送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二驱动件对应所述第二抛送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抛送块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定位槽体,所述定位槽体包括沿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槽壁,至少两个所述槽壁均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用于与所述轮对的车轮轮面进行抵触配合;
所述抵触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沿与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轮对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转盘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体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盘体绕垂直于所述盘面的方向旋转。
10.一种轮对转盘的方位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轮对转盘,包括如下步骤: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并定位在导向槽内;
绕垂直于盘面的方向旋转转盘体,同时检测导向槽的方位;
当导向槽的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抛送机构对应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 说明书 : 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轮对运输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背景技术[0002] 轮对是机车车辆的重要部件之一,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桩在同一根车轴上。机车车辆行驶时,轮对的车轮与钢轨相接触,其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并将静、动载荷传递给钢轨,并且还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的各零部件,如此轮对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磨损等,因此需要定期对轮对进行检修后再投入使用。[0003] 轮对在检修的过程中受作业场地的限制,常需要换轨,换轨作业时需对轮对进行换向,由于轮对较重,且定位在轨道上,调整轮对的方向十分困难。为了方便轮对换向,采用轮对转盘旋转带动轮对进行换向。在轮对转盘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来判读轮对在轮对转盘上的方位,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转动。然而,采用上述方式确定方位的可靠性较差,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发明内容[0004]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方位确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高。[0005] 一种轮对转盘,包括:[0006] 转盘体,所述转盘体包括盘面,所述转盘体能够绕垂直于所述盘面的方向旋转;所述盘面设有用于与轮对适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相对的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0007] 抛送机构,所述抛送机构对应所述导向槽设置;所述抛送机构能够分别向所述第一端槽口及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及[0008] 方位检测机构,所述方位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所述导向槽的方位;其中,当所述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第一端槽口或所述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所述抛送机构对应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或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转盘还包括机架,所述转盘体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方位检测机构包括检测件及与所述检测件配合的配合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配合件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检测件之间呈预设角度设于所述机架,至少两个所述配合件之间呈所述预设角度对应设于所述转盘体。[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检测件之间呈90°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配合件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配合件之间呈90°对应设于所述转盘体。[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件为接近开关,所述配合件为能够与所述接近开关进行感应配合的感应部件。[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送机构包括第一抛送块及第二抛送块,所述第一抛送块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抛送块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抛送块与所述第二抛送块分别包括能够收容于所述导向槽的第一抛送部及第二抛送部,所述第一抛送块能够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用于使所述第一抛送部上抬至与所述轮对的车轮抵触并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所述第二抛送块能够绕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用于使所述第二抛送部上抬至与所述车轮抵触并向所述第二端槽口抛送所述轮对。[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抛送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所述方位检测机构通信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抛送块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抛送块绕所述第一转动轴旋转;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抛送块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抛送块绕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抛送块与所述第二抛送块分别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抛送块靠近所述第二抛送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抛送部设于所述第一抛送块远离所述第一转动轴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对应所述第一抛送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抛送块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抛送块靠近所述第一抛送块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转盘体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抛送部设于所述第二抛送块远离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端部区域;所述第二驱动件对应所述第二抛送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二抛送块驱动连接。[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定位槽体,所述定位槽体包括沿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槽壁,至少两个所述槽壁均设有抵触部,所述抵触部用于与所述轮对的车轮轮面进行抵触配合;所述抵触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倒角,所述弧形倒角沿与所述导向槽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对转盘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盘体驱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盘体绕垂直于所述盘面的方向旋转。[0017] 一种轮对转盘的方位确定方法,提供所述的轮对转盘,包括如下步骤:[0018] 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并定位在导向槽内;[0019] 绕垂直于盘面的方向旋转转盘体,同时检测导向槽的方位;[0020] 当导向槽的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抛送机构对应向所述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0021] 上述的轮对转盘及其方位确定方法,作业时,将轮对的车轮推送至导向槽内,并对车轮进行定位。然后,转盘体绕垂直于盘面的方向旋转,同时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导向槽的方位。具体地,在转盘体旋转的过程中,若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到导向槽的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均与轨道不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一端槽口及第二端槽口均未对准轨道,则抛送机构不动作;若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到导向槽的第一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一端槽口对准轨道,则控制抛送机构向第一端槽口抛送轮对;若方位检测机构检测到导向槽的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二端槽口对准轨道,则控制抛送机构向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如此,在转盘体旋转的过程中,方位检测机构实时检测导向槽的方位,并确定是导向槽的第一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还是第二端槽口与轨道位于同一方位,便于控制抛送机构对应向第一端槽口或第二端槽口抛送轮对,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方位确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高。附图说明[0022]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0024]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转盘的结构示意图;[0025]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6] 图3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4为图3所示的轮对转盘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8] 图5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在第一状态下的俯视图;[0029] 图6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在第二状态下的俯视图;[0030] 图7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在第三状态下的俯视图;[0031] 图8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在第四状态下的俯视图;[0032] 图9为图1所示的轮对转盘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33] 图10为图9所示的轮对转盘的抛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34] 附图标号说明:10、机架;20、转盘体;21、盘面;211、导向槽;2111、第一端槽口;2112、第二端槽口;212、定位槽体;2121、槽壁;2122、抵触部;2123、槽底;2124、安装部;30、抛送机构;31、第一转动轴;32、第一抛送块;321、第一抛送部;33、第一驱动件;34、第二转动轴;35、第二抛送块;351、第二抛送部;36、第二驱动件;40、方位检测机构;41、检测件;411、1号检测件;412、2号检测件;42、配合件;421、1号配合件;422、2号配合件;50、驱动机构;51、动力组件;511、电机;512、减速机;52、主动齿轮;521、起吊孔;53、从动齿轮;54、锁紧件;55、垫圈;60、轨道。具体实施方式[0035]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0036]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转盘,包括转盘体20、抛送机构30及方位检测机构40。转盘体20包括盘面21,转盘体20能够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盘面21设有用于与轮对适配的导向槽211,导向槽21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槽口2111及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机构30对应导向槽211设置,抛送机构30能够分别向第一端槽口2111及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方位检测机构40用于检测在转盘体20旋转过程中导向槽211的方位;其中,当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到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抛送机构30对应向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抛送机构30对应导向槽211设置是指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抛送机构30位于导向槽211内或下方。旋转到位后,抛送机构30的部分能够从导向槽211上抬并对轮对的车轮施加作用力。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抛送机构30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抛送效果即可。[0038] 上述的轮对转盘,作业时,将轮对的车轮推送至导向槽211内,并对车轮进行定位。然后,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同时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导向槽211的方位。具体地,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若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到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及第二端槽口2112均与轨道60不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一端槽口2111及第二端槽口2112均未对准轨道60,则抛送机构30不动作;若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到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一端槽口2111对准轨道60,则控制抛送机构30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轮对;若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到导向槽211的第二端槽口2112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即第二端槽口2112对准轨道60,则控制抛送机构30向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如此,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方位检测机构40实时检测导向槽211的方位,并确定是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还是第二端槽口2112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便于控制抛送机构30对应向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方位确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高。[0039]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3,轮对转盘还包括机架10,转盘体20活动地安装于机架10。方位检测机构40包括检测件41及与检测件41配合的配合件42,检测件41与配合件42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检测件41之间呈预设角度设于机架10,至少两个配合件42之间呈预设角度对应设于转盘体20。其中,以转盘体20的旋转中心为圆心,圆心与相邻两个配合件42连线之间的夹角为上述预设角度。[0040]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件41与配合件42均设有两个。为了便于说明,将两个检测件41和两个配合件42分别命名为1号检测件411、2号检测件412、1号配合件421及2号配合件422。作业时,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配合件42随转盘体20旋转。例如,参阅图5,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顺时针旋转,当1号检测件411与1号配合件421配合检测、2号检测件412与2号配合件422配合检测时,1号检测件411与2号检测件412均有检测信号,输出信号“11”,此时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与第二端槽口2112均未与轨道60对准,抛送机构30不动作。参阅图6,转盘体20接着顺时针旋转,当仅2号检测件412与1号配合件421配合检测时,2号检测件412有检测信号,输出信号“01”,此时导向槽211的第二端槽口2112对准轨道60,控制抛送机构30向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参阅图7,转盘体20接着顺时针旋转,1号检测件411与2号检测件412均无检测信号,输出信号“00”,此时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与第二端槽口2112均未对准轨道60,抛送机构30不动作。参阅图8,转盘体20接着顺时针旋转,当1号检测件411与2号配合件422进行配合检测时,1号检测件411有检测信号“10”,此时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对准轨道60,控制抛送机构30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轮对。如此,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检测件41与配合件42的配合,能够检测导向槽211的方位,并确定是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对准轨道60,还是第二端槽口2112对准轨道60,便于对应控制抛送机构30向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0041]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三个以上检测件41及配合件42的轮对转盘,其确定导向槽211方位的方法可参照上述逻辑,在此不做赘述。[0042]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5,检测件41设有两个,两个检测件41之间呈90°设于机架10。配合件42设有两个,两个配合件42之间呈90°对应设于转盘体20。具体地,以转盘体20的旋转中心为圆心,选取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第一直线,再选取一条过圆心且与第一直线相垂直的第二直线;两个配合件42分别位于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并安装在转盘体20;两个检测件41与两个配合件42一一对应,并安装在机架10。如此,通过两个检测件41与两个配合件42的配合,能够满足导向槽211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方位的确定,同时控制逻辑简单。[0043] 可选地,检测件41为接近开关,配合件42为能够与接近开关进行感应配合的感应部件,例如感应部件为金属感应片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件41也可为发射器,例如发射器为激光发射器;配合件42为能够发射器配合的接收器,例如接收器可为激光接收器。[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9和图10,抛送机构30包括第一抛送块32及第二抛送块35,第一抛送块32通过第一转动轴31与转盘体20可转动连接,第二抛送块35通过第二转动轴34与转盘体20可转动连接。第一抛送块32与第二抛送块35分别包括能够收容于导向槽211的第一抛送部321及第二抛送部351,第一抛送块32能够绕第一转动轴31旋转,用于使第一抛送部321上抬至与车轮抵触并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轮对;第二抛送块35能够绕第二转动轴34旋转,用于使第二抛送部351上抬至与车轮抵触并向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作业时,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20的导向槽211内,此时第一抛送部321与第二抛送部351均收容在导向槽211内,并不会对车轮施加作用力。然后,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同时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导向槽211的方位。若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对准轨道60,则第一抛送部321从导向槽211内上抬至与车轮相抵触,并对车轮施加作用力,将轮对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在此过程中,第二抛送部351收容于导向槽211。若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导向槽211的第二端槽口2112对准轨道60,则第二抛送部351从导向槽211内上抬至与车轮相抵触,并对车轮施加作用力,将轮对向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在此过程中,第一抛送部321收容于导向槽211。如此,通过第一抛送部321与第二抛送部351能够对应向轨道60槽的第一端槽口2111及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结构简单。[0045] 进一步地,第一抛送部321与第二抛送部351均安装有柔性垫。可选地,柔性垫为橡胶垫等。如此,柔性垫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第一抛送块321、第二抛送块351与车轮硬性接触,减少车轮的磨损,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0046]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9和图10,抛送机构3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3及第二驱动件36,第一驱动件33与第二驱动件36分别与方位检测机构40通信连接。具体地,轮对转盘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方位检测机构40、第一驱动件33及第二驱动件36通信连接。第一驱动件33与第一抛送块32驱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一抛送块32绕第一转动轴31旋转。第二驱动件36与第二抛送块35驱动连接,用于带动第二抛送块35绕第二转动轴34旋转。作业时,当方位检测机构40检测到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对准轨道60时,控制第一驱动件33工作,带动第一抛送块32绕第一转动轴31旋转,使第一抛送部321上抬至与轮对的车轮相抵触,并对车轮施加作用力,将轮对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待该轮对抛送至转盘体20外后,第一驱动件33带动第一抛送块32绕第一转动轴31反向旋转,使第一抛送部321向下运动并收容在导向槽211内。同样地,第二驱动件36与第一驱动件33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如此,第一驱动件33和第二驱动件36分别为第一抛送块32和第二抛送块35提供驱动力,对应带动第一抛送块32和第二抛送块35旋转,无需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0047]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33及第二驱动件36均为气缸、电缸等,气缸、电缸等的缸体固定在转盘体20,气缸、电缸等的动力轴与第一抛送块32和第二抛送块35驱动连接。[0048] 更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9和图10,第一抛送块32与第二抛送块35分别沿导向槽21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抛送块32靠近第二抛送块35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31与转盘体20可转动连接,第一抛送部321设于第一抛送块远离第一转动轴31的端部区域;第一驱动件33对应第一抛送部321设置,并与第一抛送块32驱动连接。第二抛送块35靠近第一抛送块3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34与转盘体20可转动连接,第二抛送部351设于第二抛送块35远离第二转动轴34的端部区域;第二驱动件36对应第二抛送部351设置,并与第二抛送块35驱动连接。如此,第一抛送块32或第二抛送块35与车轮抵触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3与第二驱动件36能够对应为第一抛送部321及第二抛送部351提供支撑,避免第一抛送部321及第二抛送部351在抛送轮对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形变,有效保证第一抛送块32和第二抛送块35能分别向第一端槽口2111和第二端槽口2112将轮对抛出至转盘体20外。[004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33与第一抛送部321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中部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6与第二抛送部351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中部驱动连接。[0050]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抛送机构30包括与导向槽211适配的抛送块,抛送块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中部设有转动轴。抛送块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端部区域分别设有能够收容于导向槽211内的第一抛送部321及第二抛送部351,抛送块能够绕转动轴旋转,用于使第一抛送部321向第一端槽口2111抛送轮对、或使第二抛送部351向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0051]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导向槽211的至少一侧设有定位槽体212。定位槽体212包括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槽壁2121,至少两个槽壁2121均设有抵触部2122,抵触部2122用于与轮对的车轮轮面进行抵触配合。作业时,将轮对推送到导向槽211内,并沿导向槽211的延伸方向移动轮对,直至轮对的车轮定位在定位槽体212。然后,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直至旋转到指定位置。由于定位槽体212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槽壁2121均设有抵触部2122,抵触部2122与车轮轮面底部的两侧进行抵触配合,以将轮对定位在导向槽211内,防止轮对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脱离导向槽211,提高轮对的稳定性。此外,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抵触部2122限制车轮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移动,减少轮对在转盘体20旋转过程中的震荡摆动周期,缩短轮对的定位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定位准确性。[0052] 可选地,参阅图1和图2,定位槽体212还包括槽底2123。至少两个槽壁2121分别自槽底2123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两侧向上延伸设置。抵触部2122设于至少两个槽壁2121的顶部。作业时,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20,轮对的车轮进入导向槽211,并沿导向槽211的延伸方向推动轮对,使车轮的底部位于槽壁2121与槽底2123围成的空间内,同时位于至少两个槽壁2121顶部的抵触部2122分别与车轮轮面底部的两侧进行抵触配合,以将轮对定位在导向槽211内。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至少两个抵触部2122限制车轮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移动,减小轮对在转盘体20旋转过程中的震荡摆动周期,缩短轮对的定位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定位准确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槽壁2121也可连接形成V字形。[0053] 在本实施例中,槽壁2121设有两个,两个槽壁2121分别自槽底2123沿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的两侧向上延伸,并分别与槽底2123相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槽壁2121与槽底2123连接围成直角形槽。如此,结构简单,方便加工。[0054] 进一步地,参阅图1和图2,抵触部2122设有向外凸出的弧形倒角,弧形倒角沿与导向槽211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具体地,定位槽体212还包括与槽壁2121连接的安装部2124,弧形倒角设于槽壁2121与安装部2124之间的位置。当轮对沿导向槽211的延伸方向移动至定位槽体212所在位置时,弧形倒角与车轮的轮面进行线接触,并对车轮的轮面进行抵触配合。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车轮的轮面与弧形倒角产生相互作用力,而弧形倒角能够起到减小冲击的作用,避免车轮受到的损伤,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中部的方向旋转。可以理解的是,旋转中心位于盘面21的中部。导向槽211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导向槽211沿同一方向延伸设于盘面21的两侧。定位槽体21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定位槽体212分别对应设于至少两个导向槽211相互远离的一侧。由于旋转中心位于盘面21的中部,远离旋转中心的离心力越大,故在本实施例中将定位槽体212设置在导向槽211相互远离的一侧,这样定位槽体212能够对车轮进行更好地定位,有效防止轮对在转盘体20旋转的过程中脱离导向槽211,提高轮对的稳定性。[0056] 在一个实施中,参阅图3和图4,轮对转盘还包括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与转盘体20驱动连接,用于带动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作业时,当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20,轮对的车轮进入轨道60槽内后,启动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带动转盘体20旋转。如此,通过驱动机构50带动转盘体20旋转,无需人工旋转转盘体20,降低劳动强度。[0057]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驱动机构50包括动力组件51、主动齿轮52及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2安装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动力组件51能够带动主动齿轮52旋转。从动齿轮53安装在盘面21,并能够与主动齿轮52传动配合,以带动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如此,通过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的配合,带动转盘体20旋转,传动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0058] 具体地,参阅图3和图4,动力组件51包括电机511及与电机511驱动连接的减速机512,主动齿轮52安装在减速机512的输出轴。作业时,启动电机511,通过减速机512将动力减速增扭传递给主动齿轮52,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传动配合,带动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0059]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也可采用齿轮驱动、带轮驱动、链条驱动等方式带动转盘体20旋转。[0060]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主动齿轮52套设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外,并通过锁紧件54可拆卸地安装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具体地,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外设有键,例如平键等,主动齿轮52通过键连接于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作业时,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20后,启动动力组件51,动力组件51带动主动齿轮52旋转,主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3传动配合,进而带动转盘体20旋转。待转盘体20旋转到位后,关闭动力组件51。当特殊情况下,例如停电等,卸下锁紧件54,外力作用于主动齿轮52,可将主动齿轮52从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上拆卸下来,这样便可将电动模式的轮对转盘转换为无动力驱动的轮对转盘,通过人工可带动转盘体20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如此,该轮对转盘不仅能够在有电的情况下使用,还能够在停电的情况下使用,使用灵活。[0061] 具体地,参阅图4,锁紧件54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可选地,锁紧件54为螺钉、螺栓等。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设有与锁紧件54适配的锁紧孔,锁紧孔的孔壁设有用于与锁紧件54连接配合的螺纹。进一步地,锁紧件54外套设有垫圈55,垫圈55通过锁紧件54抵压在主动齿轮52的端面。如此,通过设置垫圈55,能够将主动齿轮52牢固可靠地安装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如此,保证将主动齿轮52牢固可靠地安装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同时,也方便将主动齿轮52从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上拆卸下来,提高作业效率。[0062]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和图4,主动齿轮52的端面设有与锁紧件54适配的起吊孔521,起吊孔521能够与锁紧件54连接配合。安装时,通过锁紧件54将主动齿轮52锁紧在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若出现停电等异常情况,从主动齿轮52与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上拆下锁紧件54,再将锁紧件54插入起吊孔521内,使锁紧件54与起吊孔521连接配合,外力作用于锁紧件54,这样便可将主动齿轮52快速地拔出,完成轮对转盘从电动模式转换为无动力模式。如此,在主动齿轮52的端面设置起吊孔521,这样能够轻松且快速地将主动齿轮52从动力组件51的输出轴上拆卸下来。[0063] 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锁紧件54的外表面设有螺纹,起吊孔521的孔壁设有用于与锁紧件54连接配合的螺纹。如此,方便快速地实现锁紧件54与起吊孔521的连接配合,连接牢固可靠;同时,也方便从起吊孔521内拆下锁紧件54。[0064]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对转盘的方位确定方法,提供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轮对转盘,包括如下步骤:[0065] 将轮对推送到转盘体20,并定位在导向槽211内;[0066] 绕垂直于盘面21的方向旋转转盘体20,同时检测导向槽211的方位;[0067] 当导向槽211的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与轨道60位于同一方位时,控制抛送机构30对应向所述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0068] 如此,便于控制抛送机构30对应向第一端槽口2111或第二端槽口2112抛送轮对,无需人工确定方位,避免因方位误判出现安全事故,同时方位确定的准确性及可靠性高。[0069]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7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007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7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007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007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007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专利地区:北京
专利申请日期:2021-11-29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41661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