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及其解锁方法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110650683.5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瀚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木东路317号,联东U谷精密制造工业园2#厂房201
专利发明(设计)人:窦丹风,钱志华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扣件;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所述安全锁扣件在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转动。通过安全锁扣件的设置防止因误操作导致的解锁,安全系数高。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锁扣件;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包括第二入口槽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锁紧槽,所述第二锁扣件包括锁扣凸起,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相互对插时,所述锁扣凸起通过所述第二入口槽插入所述锁紧槽,实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一锁扣件锁紧,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安全锁扣件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锁扣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安全锁扣件,以及与第二锁扣件活动连接的第二安全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止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可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周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件设有容纳部,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且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在所述容纳部内可沿着所述第二锁扣件的轴向方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锁扣件相邻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为第一安全锁扣槽,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接的第一入口槽,所述第一入口槽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相对的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插接口相对的第三止位面,所述第三止位面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入口槽槽底,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所述第三止位面的倾斜方向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面和所述第二止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包括第四止位面,所述第四止位面与所述第三止位面在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上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锁扣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内锁扣环和外锁扣环,所述锁扣凸起设于内锁扣环内壁面;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内锁扣环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内锁扣环上,所述外锁扣环套设于连接有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内锁扣环外;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靠近所述外锁扣环的一侧面设有解锁部,所述外锁扣环设有露出所述解锁部的解锁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包括相对设置的止位部,以及贯穿所述止位部的容纳孔;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内锁扣环内壁面一侧的弹性臂,以及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弹性臂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基座、弹性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相背设置的两位移槽;两相对的所述止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位移槽内,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内锁扣环周向上的两端分别止位于所述止位部靠近所述外锁扣环的一侧面,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容纳孔凸伸至所述内锁扣环的内壁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还包括自所述基座一端沿着所述内锁扣环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容纳部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台阶孔与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内锁扣环的轴向排列,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台阶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入口槽的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台阶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第一入口槽的长度或2倍的所述弹性臂在所述轴向上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锁紧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弹性臂止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内的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可限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相互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锁扣件为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包括第二入口槽,所述第二入口槽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设置所述第二入口槽与所述锁紧槽之间设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自所述阻隔凸起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入口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锁紧槽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一侧面,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位于所述锁紧槽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连接,所述解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的深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可将所述锁扣凸起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锁扣件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第二锁扣件通过所述凸起在所述凹槽内转动实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转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锁扣件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入口槽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
19.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的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如权1‑18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提供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的安全锁扣件;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将所述第二锁扣件上的锁扣凸起脱离所述第一锁扣件上的锁紧槽,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 说明书 : 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及其解锁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电气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线路传输过程中使用到的对插锁紧连接器及其解锁方法。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中的电连接器中包括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常需要对锁紧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进行解锁。现有技术常规采用外部旋转的方法实现解锁,但实际应用中的连接器是大电流连接器,通常自身带电,如此很容易通过转动实现解锁的方式容易导致漏电,给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存在安全问题;另外,由于实际操作中误操作引起解锁,容易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安全系数低安全系数高、以及误解锁的问题。[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扣件;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所述安全锁扣件在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转动。[0005]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安全锁扣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第一安全锁扣件,以及与第二锁扣件活动连接的第二安全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止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可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周向转动。[0006]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锁扣件设有容纳部,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容纳于所述容纳部,且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在所述容纳部内可沿着所述第二锁扣件的轴向方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锁扣件相邻设置。[0007]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为第一安全锁扣槽,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口连接的第一入口槽,所述第一入口槽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相对的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插接口相对的第三止位面,所述第三止位面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入口槽槽底,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所述第三止位面的倾斜方向由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外壁面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倾斜。[0008]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止位面和所述第二止位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0009]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第二槽,所述第二槽包括第四止位面,所述第四止位面与所述第三止位面在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上排列。[0010]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第二锁扣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内锁扣环和外锁扣环,以及设于所述内锁扣环内壁面的至少一个锁扣凸起;所述容纳部设置于所述内锁扣环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内锁扣环上,所述外锁扣环套设于连接有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内锁扣环外;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靠近所述外锁扣环的一侧面设有解锁部,所述外锁扣环设有露出所述解锁部的解锁孔。[0011]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容纳部包括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内包括相对设置的止位部,以及贯穿所述止位部的容纳孔;[0012] 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包括基座、位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内锁扣环内壁面一侧的弹性臂,以及位于所述基座和所述弹性臂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基座、弹性臂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相背设置的两位移槽;[0013] 两相对的所述止位部分别位于所述位移槽内,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内锁扣环周向上的两端分别止位于所述止位部靠近所述外锁扣环的一侧面,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弹性臂通过所述容纳孔凸伸至所述内锁扣环的内壁面。[0014]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还包括自所述基座一端沿着所述内锁扣环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容纳部还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部与所述容纳槽沿着所述内锁扣环的轴向排列,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0015]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在所述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台阶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入口槽的长度。[0016]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锁紧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弹性臂止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内的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可限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相互转动。[0017] 第一锁扣件为锁扣槽,所述锁扣槽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第二入口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锁紧槽,所述第二入口槽与所述锁紧槽之间设有阻隔凸起,所述阻隔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自所述阻隔凸起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入口槽的槽底连接;所述锁紧槽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一侧面,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第二侧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0018]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还包括解锁槽,所述解锁槽位于所述锁紧槽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连接,所述解锁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的深度。[0019]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入口槽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一侧的导斜面,所述导斜面可将所述锁扣凸起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处。[0020]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锁扣件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第二锁扣件通过所述凸起在所述凹槽内转动实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转动连接。[0021]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锁扣件之间。[0022]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每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入口槽在所述第一本体部周向上的最大弧长。[0023]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的解锁方法,其包括如权上述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提供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的安全锁扣件;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将所述第二锁扣件上的锁扣凸起脱离所述第一锁扣件上的锁紧槽,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0024] 一种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提供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锁扣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锁紧槽内,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的第一入口槽内;[0025] 所述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的安全锁扣件,具体的:通过外部工具插入所述第二锁扣件的解锁孔内与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上的解锁部配合,并施加朝向第一连接器方向上的作用力,将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上的弹性臂在第一安全解锁槽中的第三止位面的导引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入口槽。[0026]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及其解锁方法,其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扣件;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安全锁扣件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锁扣件,在需要解锁之前设置预解锁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安全系数低、以及误解锁的问题。附图说明[0027]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0028] 图1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0029] 图2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示意图;[0030] 图3‑图4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件组装示意图;[0031] 图5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件拆解示意图;[0032] 图6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安全锁扣件的第二安全锁扣件示意图;[0033] 图7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本体部位于第二插接口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34] 图8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件与第二本体部连接的截面示意图;[0035] 图9是本申请对插锁紧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对插锁紧时,第一安全锁扣件与第二安全锁扣件的锁紧和解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0038]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0039] 本申请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扣件;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配合的第二锁扣件,所述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靠近第二插接口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与第二锁扣件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所述第一锁扣件和第二锁扣件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安全锁扣件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锁扣件,在需要解锁之前设置预解锁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安全系数低、以及误解锁的问题。[0040]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0041] 为了清楚的示出与本发明相关的结构,图中对一些公知的结构进行了隐藏或透明绘制。[0042] 下面结合图1‑图9详细介绍锁紧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具体如下:[0043] 参考视图1‑图2所述的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本体部10,所述第一本体部10靠近第一插接口100的一端设有第一锁扣件11;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本体部20,所述第二本体部20靠近第二插接口20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锁扣件11配合的第二锁扣件21,所述第二锁扣件2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0靠近第二插接口200的一端转动连接,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21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11与第二锁扣件21的解锁;还包括安全锁扣件3,所述第一锁扣件11和第二锁扣件21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安全锁扣件3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21转动。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锁扣件,在需要解锁之前设置预解锁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安全系数低、以及误解锁的问题。[0044] 参考图1‑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器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第一本体部10,所述第一本体部10包括第一插接口100。所述第一本体部10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锁扣件11,多个第一锁扣件11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外壁面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分布。[0045] 所述第一锁扣件11为锁扣槽,其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的第二入口槽1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12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100一侧的锁紧槽13。所述第二入口槽12与所述锁紧槽13之间设有阻隔凸起14,所述阻隔凸起14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12的侧面为第一导引斜面,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自所述阻隔凸起14的顶面向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的方向倾斜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入口槽12的槽底连接。所述阻隔凸起14的顶面是指,所述阻隔凸起14中与所述第二入口槽槽底相对的面。[0046] 所述锁紧槽13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间隔排列的两相对的第一侧面130,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轴向间隔排列的两相对的第二侧面(附图未标记)。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面130为解锁导引斜面,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一侧与所述外壁面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13的底面连接,且所述解锁导引斜面与所述锁紧槽13的底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大于90°,便于将第二锁扣件的锁扣凸起从所述锁紧槽13内移除以实现解锁。[0047] 一较佳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解锁槽15,所述解锁槽15位于所述锁紧槽13的一侧,且与所述锁紧槽13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排列。所述解锁导引斜面130的一侧与所述解锁槽15连接,所述解锁导引斜面130的另一侧与所述锁紧槽13连接,所述解锁槽15的深度小于所述锁紧槽13的深度,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移出所述锁紧槽13。[0048] 当需要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只需要通过转动第二锁扣件以带动第二锁扣件从所述锁紧槽13内通过所述解锁导引斜面130滑入所述解锁槽15内,实现解锁。[0049] 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二入口槽12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一侧的导斜面120。[0050] 所述导斜面120的作用在于: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需要实现锁紧时,通过将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200内,当所述第二入口槽12正对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件的锁扣凸起时,所述锁扣凸起通过所述第一导引斜面插入所述锁紧槽13内实现锁紧;当所述第二入口槽12偏离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锁扣件的锁扣凸起时,可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侧边的导斜面120的作用下,将所述锁扣凸起恢复至与第一导引斜面正对的位置,此时只需要施加相对的力即可将锁扣凸起推入所述锁紧槽内实现锁紧。[0051]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锁扣件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锁扣件11沿着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设计,使得锁紧或解锁力均匀,不容易损坏连接器。[0052] 参考图3‑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器2。所述第二连接器2与所述第一连接器1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扣件11配合的第二锁扣件21,通过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21即可实现第一锁扣件11与第二锁扣件21的解锁,即实现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的解锁。[0053] 所述第二连接器2包括第二本体部20,所述第二本体部20包括第二插接口200,所述第二锁扣件21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20的外壁面,且靠近所述第二插接口200设置。所述第二锁扣件2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0靠近第二插接口200的一端转动连接;当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相互对插时,所述第二插接口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接口100对插,所述第二锁扣件21可与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本体部靠近第一插接口100的第一锁扣件11进行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的锁紧。[0054] 较佳地,第二锁扣件21包括固定连接的内锁扣环210和外锁扣环220,以及设于所述内锁扣环210内壁面的至少一个锁扣凸起214;所述容纳部211设置于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活动连接于所述内锁扣环210上,所述外锁扣环220套设于连接有第二安全锁扣件31的内锁扣环210外;通过转动所述外锁扣环220即可实现所述内锁扣环210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同步转动,便于解锁操作。[0055] 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靠近所述外锁扣环220的一侧面设有解锁部32,所述外锁扣环220设有露出所述解锁部32的解锁孔221。便于插入外部工具对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施加解锁的力。[0056] 所述第二锁扣件21的内壁面包括至少一个锁扣凸起214,所述锁扣凸起214沿着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周向分布。所述锁扣凸起214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锁扣件11的数量相同。[0057]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凸起214具有弹性。具体的,与所述锁扣凸起214连接的壁面与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便于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实现锁紧时,所述锁扣凸起214的变形。[0058] 较佳的实施例,为了能够实现第二锁扣件21与第二本体部20的转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本体部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200的一端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一个凹槽201,所述第二锁扣件21的内壁面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215,第二锁扣件21通过所述凸起215在所述凹槽201内转动实现第二锁扣件21与所述第二本体部20的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凹槽201在所述第二本体部20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入口槽12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上的最大弧长。[0059] 具体的,参考图7‑图8所示的第二本体部的部分示意图,以及第二锁扣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转动连接的剖面示意图。[0060] 所述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配合时,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插接口100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外壁面与所述第二锁扣件21之间;第一连接器1与第二连接器2实现锁紧连接时,所述凸起215位于所述凹槽201第一侧时,锁扣凸起214与所述导斜面120接触时,随着第二连接器进一步往第二入口槽12内运动时,所述导斜面120反施加给所述锁扣凸起的转动力以带动所述第二锁扣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发生转动,即所述凸起转动至所述凹槽的第二侧,可将所述锁扣凸起214推入所述第一导引斜面处,以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214引入所述锁紧槽13内,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功能。[0061] 相反的,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插入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插接口200时,所述凸起215位于所述凹槽201的第二侧时,所述锁扣凸起214位于所述第二入口槽12内,与所述锁紧槽13正对;随着第一连接器进一步往第二入口槽12内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以便于将所述锁扣凸起214引入所述锁紧槽13内,实现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锁紧功能。[0062] 若需要解锁锁紧后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此时只需要转动第二锁扣件即将所述凸起从凹槽的第二侧转动至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即可将第二锁扣件上的锁扣凸起推入所述解锁槽15内,以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动作。[0063] 优选的,所述凹槽201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是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侧面,以实现所述第二锁扣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部发生转动。另外,限制每个所述凹槽201在所述第二本体部20周向上的弧长大于或等于每个所述第二入口槽12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上的最大弧长。可以实现较小转动距离的情况下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动作,操作简单,且误操作带来的连接器硬干涉减小。[0064] 结合图3‑图6所示,所述安全锁扣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第一安全锁扣件30,以及与第二锁扣件21活动连接的第二安全锁扣件31;所述第一锁扣件11和第二锁扣件21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止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30,可限制所述第二锁扣件21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周向转动。[0065]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扣件31设有容纳部211,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容纳于所述容纳部211,且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在所述容纳部211内可沿着所述第二锁扣件21的轴向方向上位移;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3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10靠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的外壁面上,且与所述第一锁扣件11相邻设置。[0066] 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30为第一安全锁扣槽,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30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接口100连接的第一入口槽300,所述第一入口槽300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周向上相对的第一止位面302和第二止位面303。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轴向上与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相对的第三止位面304,所述第三止位面304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槽底,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外壁面。所述第三止位面304的倾斜方向由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外壁面向所述第一插接口100的一侧倾斜,且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槽底之间的夹角大于90°,通过设置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形成钝角的第三止位面304,便于将止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内的第二安全锁扣件31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内脱离,以实现安全锁扣件的解锁。[0067]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位面302和所述第二止位面303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当第二安全锁扣件31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内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止位面302和所述第二止位面303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槽底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以防止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的周向上旋转。[0068]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锁扣槽3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远离所述第一插接口100一侧的第二槽301,所述第二槽301包括第四止位面305,所述第四止位面305与所述第三止位面304在所述第一本体部10轴向上间隔排列。[0069] 所述第二连接器2的第二锁扣件21包括容纳部211,所述容纳部211设置于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外壁面上,所述容纳部211包括贯穿所述内锁扣环外壁面的台阶孔212,所述台阶孔212内包括沿着所述内锁扣环210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止位部2120,以及贯穿所述止位部2120且位于两相对的止位部2120之间的的容纳孔2121。[0070] 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包括基座310、位于所述基座310靠近所述内锁扣环210内壁面一侧的弹性臂311,以及位于所述基座310和所述弹性臂311之间的连接部313,所述基座310、弹性臂311和所述连接部313之间形成相背设置的两位移槽314。[0071] 所述第二锁扣件21中的两相对的所述止位部2120分别位于所述位移槽314内,所述基座310位于所述内锁扣环210周向上的两端分别止位于所述止位部2120靠近所述外锁扣环220的一侧面,所述连接部313位于所述容纳孔2121内,所述弹性臂311通过所述容纳孔2121凸伸至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内壁面,以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对插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安全锁扣槽300配合锁紧。[0072]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还包括自所述基座310一端沿着所述内锁扣环21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15,所述容纳部214还包括容纳槽213,所述台阶孔212与所述容纳槽213沿着所述内锁扣环210的轴向所在的方向排列。当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与所述内锁扣环210的容纳部211滑动连接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的所述延伸部315位于所述容纳槽213内。将外锁扣环220套设固定于所述连接有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的内锁扣环210外部,所述外锁扣环220限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在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上发生脱落。[0073] 较佳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台阶孔21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的第一安全锁扣件的第一入口槽300的长度。[0074] 具体的,可参考图9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锁紧后的第二安全锁扣件31与第一安全锁扣件30的锁紧和解锁状态图。[0075]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第二连接器2相互插接锁紧时,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的弹性臂容纳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第一入口槽300内,且在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周向上止位于所述第一止位面和第二止位面,以防止第二连接器沿着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周向旋转。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的弹性臂位于第一入口槽内时,还止位于第三止位面。此时若需要解锁第一连接器1和第二连接器2,需要先预解锁安全锁扣件3,通过外部工具插入所述第二锁扣件21上的解锁孔221内与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上的解锁部32配合,并施加朝向第一连接器1的方向,使得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31的弹性臂与所述第三止位面干涉,并通过所述第三止位面实现第二安全锁扣件与第一安全锁扣件的解锁。由于台阶孔2121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锁紧和解锁后均位于所述台阶孔内,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在所述容纳部内沿着所述轴向方向移动,以防止在解锁安全锁扣件的时候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脱落至其它零件处,影响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正常插接使用。[0076] 较佳地,所述台阶孔2121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入口槽300的长度的2倍或所述弹性臂在所述第二连接器轴向上的长度的2倍。[0077] 较佳地,所述弹性臂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三止位面相匹配的斜面,以在解锁第二安全锁扣件时,容易将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推离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的第一入口槽,以实现预安全解锁,可释放所述第二锁扣件周向转动的力。[0078]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对插锁紧连接器的解锁方法,提供如上述所述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0079] 提供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0080] 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的安全锁扣件;[0081] 转动所述第二锁扣件,将所述第二锁扣件上的锁扣凸起脱离所述第一锁扣件上的锁紧槽,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0082] 优选的,所述提供锁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锁扣凸起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锁紧槽内,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的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一安全锁扣件的第一入口槽内;[0083] 所述解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上的安全锁扣件,具体的:通过外部工具插入所述第二锁扣件的解锁孔内与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上的解锁部配合,并施加朝向第一连接器方向上的作用力,将所述第二安全锁扣件上的弹性臂在第一安全解锁槽中的第三止位面的导引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一入口槽。[0084] 解锁安全锁扣件后,释放所述第二锁扣件在所述第二本体部周向上的转动限制力,可手动转动第二锁扣件,实现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解锁。本发明通过设置安全锁扣件,在需要解锁之前设置预解锁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解锁安全系数低、以及误解锁的问题。[0085]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专利地区:江苏
专利申请日期:2021-06-10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324155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