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

更新时间:2024-10-01
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源自:日本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011014172.6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权利人地址:日本东京

专利发明(设计)人:小林优香,坂崎良树,玉木健一郎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制造时的干燥时间并能够防止干燥中的龟裂的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一种微针阵列(120),其具备片材部(41)、多个针形状凸部(44)及由把持部(52)和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把持部(52)的梁部(54)构成的支撑部件(50),片材部(41)为梁部(54)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片材部(41)的与针形状凸部(44)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43)并与支撑部件(50)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把持部(52)设置于片材部(41)的另一面(43),梁部(54)能够朝向片材部(41)的中心方向变形。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部件(50)、微针阵列(120)的制造方法及具有容器(310)的微针阵列单元(300)。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微针阵列,其具备:片材部;多个针形状凸部,配置于所述片材部的一个面;及支撑部件,由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把持部和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把持部的梁部构成,其中,所述片材部为所述梁部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所述片材部的与所述针形状凸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并与所述支撑部件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所述把持部设置于所述片材部的另一面,所述梁部能够朝向所述片材部的中心方向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所述梁部由2根以上构成,以所述把持部为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并且沿周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所述梁部具有多个拐点,并且弯曲方向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所述梁部为1根,以所述把持部为中心具有漩涡状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其中,所述梁部具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埋设于所述片材部的内部。
6.一种支撑部件,其支撑微针阵列的片材部,所述支撑部件具备:把持部,沿一个方向延伸;及
梁部,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所述把持部的侧面,并且从所述把持部弯曲的同时沿径向及周向延伸,所述梁部能够朝向所述把持部变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梁部由2根以上构成,以所述把持部为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并且沿周向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梁部具有多个拐点,并且弯曲方向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梁部为1根,以所述把持部为中心具有漩涡状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其中,所述梁部朝向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向具有缺口部。
11.一种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其依次具有:聚合物溶解液填充工序,向具有针形状凹部的铸模的图案面供给聚合物溶解液,并在所述针形状凹部填充所述聚合物溶解液;
支撑部件载置工序,从填充的所述聚合物溶解液的上方,在所述铸模上载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
聚合物层形成工序,通过干燥所述聚合物溶解液来一体成型聚合物层和所述支撑部件;及剥离工序,从所述铸模剥离所述聚合物层和所述支撑部件。
12.一种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其依次具有:药液填充工序,在铸模的图案面填充含有药剂的药液;
药剂层形成工序,干燥所述药液以形成药剂层;
基材液填充工序,在所述药剂层上填充基材液;
支撑部件载置工序,从填充的所述基材液的上方,在所述铸模上载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
基材层形成工序,通过干燥所述基材液来一体成型基材层和所述支撑部件;及剥离工序,从所述铸模剥离所述药剂层、所述基材层及所述支撑部件。
13.一种微针阵列单元,其具有配置在一侧且具有多个针形状凸部的微针阵列、在所述微针阵列中配置在与所述针形状凸部相反的一侧的把持部及收容所述微针阵列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具有:
收容部,具有开口;
变形部,配置于与所述开口相反的一侧;及结合部,设置于所述变形部的所述收容部内,并与所述微针阵列的所述把持部结合,所述变形部由于受到所述开口的方向的外力而变形,并经由所述把持部按压所述微针阵列,通过进行按压,所述微针阵列从所述收容部向外部挤出,所述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并按压所述微针阵列。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把持部嵌合并结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设置于所述把持部的爪部与设置于所述结合部的槽嵌合。
16.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具有密封所述开口的盖材。
17.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所述收容部与所述变形部一体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所述变形部形成为具有与微针阵列分开的顶点部的凸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针阵列单元,其中,所述容器具有从所述收容部的所述开口的周围向外侧扩散的凸缘部。 说明书 : 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容器及穿刺装置的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作为能够将胰岛素(Insulin)、疫苗(Vaccines)及hGH(humanGrowthHormone:人类生长激素)等药剂注入到皮肤内而无痛感的新药剂型,已知有微针阵列(Micro‑NeedleArray)。该微针阵列能够通过将含有药剂且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的微针贴附于皮肤上,各微针刺入皮肤中,这些微针被吸收到皮肤内,将包含于各微针中的药剂注入到皮肤内。[0003] 为了安全且方便地使用微针阵列,期望将微针阵列安装于容器或穿刺装置,使使用者能够直接处理微针阵列而无需用手握持。[0004] 作为将微针阵列安装于容器或穿刺装置的方法之一,在微针阵列成型时,将支撑体与微针阵列一体成型,并使用该支撑体安装于容器或穿刺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经皮吸收片材的片材部中包括片状的网状结构体。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在基材液的干燥工序之前使多孔支撑体与基材液的表面接触,并使基材液渗透到多孔质中,并与支撑体一体化而成的微针阵列。[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70390号公报[0006]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140401号公报[0007] 然而,用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经皮吸收片材的网状结构体形成为格子状,因此即使由于干燥而使微针阵列收缩,网状结构体也不会收缩,因此存在导致微针阵列龟裂并破损的课题。并且,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微针阵列,存在若使支撑体与基材液的表面接触,则基材液的干燥花费时间的课题。[0008] 并且,作为将微针阵列安装于容器及穿刺装置的另一方法,使用粘合剂固定微针阵列或设置将微针阵列保持于容器及穿刺装置的机构。然而,若使用粘合剂固定微针阵列,则粘合剂的成分溶出于微针阵列,对活体的安全性令人担忧。并且,若设置将微针阵列保持于容器及穿刺装置的机构,则容器及穿刺装置的结构变得复杂,可能会发生成本增加及保持机构损坏穿刺性。发明内容[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微针阵列上一体成型安装于容器或穿刺装置的支撑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干燥时间,并且能够防止微针阵列在干燥期间的龟裂的微针阵列、支撑部件、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及微针阵列单元。[0010]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针阵列具备:片材部;多个针形状凸部,配置于片材部的一个面;及支撑部件,由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把持部和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把持部的梁部构成,其中,片材部为梁部的至少一部分埋设于片材部的与针形状凸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面并与支撑部件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把持部设置于片材部的另一面,梁部能够朝向片材部的中心方向变形。[0011]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支撑部件为支撑微针阵列的片材部的支撑部件,其具备:把持部,沿一个方向延伸;及梁部,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把持部的侧面,并且一边从把持部弯曲一边沿径向及周向延伸,梁部能够朝向把持部变形。[0012]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依次具有:聚合物溶解液填充工序,向具有针形状凹部的铸模的图案面供给聚合物溶解液,并在针形状凹部填充聚合物溶解液;支撑部件载置工序,从填充的聚合物溶解液的上方,在铸模上载置上述记载的支撑部件;聚合物层形成工序,通过干燥聚合物溶解液来一体成型聚合物层和支撑部件;及剥离工序,从铸模剥离聚合物层和支撑部件。[0013]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依次具有:药液填充工序,在铸模的图案面填充含有药剂的药液;药剂层形成工序,干燥药液以形成药剂层;基材液填充工序,在药剂层上填充基材液;支撑部件载置工序,从填充的基材液的上方,在铸模上载置技术方案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部件;基材层形成工序,通过干燥基材液来一体成型基材层和支撑部件;及剥离工序,从铸模剥离药剂层、基材层及支撑部件。[001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针阵列单元具有上述记载的微针阵列及收容微针阵列的容器,其中,容器具有:收容部,具有开口;变形部,配置于与开口相反的一侧,并与收容部一体形成;结合部,设置于变形部的收容部内,并与微针阵列的把持部结合;及盖材,密封开口,容器的结合部与微针阵列的把持部嵌合并结合,变形部由于受到开口的方向的外力而变形,并经由把持部按压微针阵列,通过进行按压,微针阵列从收容部向外部挤出,变形部维持变形的状态并按压微针阵列。[0015] 发明效果[0016] 根据本发明,通过能够使支撑部件的梁部朝向片材部的中心方向变形,在微针阵列的制造中,能够在干燥片材部时跟随片材部的收缩,而使梁部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片材部由于干燥而龟裂。并且,通过由梁部构成支撑部件,能够在干燥片材部时增大支撑部件的开口部分,并且即使配置支撑部件也能够防止干燥受阻。此外,通过将支撑部件设为微针阵列的一体成型体,能够利用支撑部件的把持部安装于容器或穿刺装置,并且使用者无需直接接触片材部及针形状凸部,就能够安全及方便地使用微针阵列。附图说明[0017] 图1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18] 图2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19] 图3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20] 图4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21] 图5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22] 图6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23] 图7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0024] 图8是支撑部件的立体图。[0025] 图9是微针阵列的立体图。[0026] 图10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另一工序图。[0027] 图11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另一工序图。[0028] 图12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另一工序图。[0029] 图13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另一工序图。[0030] 图14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0031] 图15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0032] 图16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0033] 图17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又一例的立体图。[0034] 图18是使用图17所示的支撑部件制造的微针阵列的立体图。[0035] 图19是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0036] 图20是图19所示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面图。[0037] 图21是说明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0038] 图22是说明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0039] 图23是说明穿刺微针阵列的工序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40]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微针阵列及微针阵列单元进行说明。[0041] [微针阵列的制造方法][0042] 图1至图7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步骤的工序图。微针阵列的制造中,首先,如图1所示,准备具有针形状凹部12的铸模10。铸模10例如能够通过以下工序来制造。[0043] 铸模10的制造中,通过从形成有与所制造的微针阵列的针形状凸部对应的突起状图案的原版压印到树脂原版而形成第1铸模。形成第1铸模之后,通过电铸处理来形成复制模具。接着,由复制模具使用树脂膜来形成作为复制模具的反转型的具有针形状凹部12的铸模片。最后,通过冲裁铸模片并按每一图案进行切割来形成具有针形状凹部的铸模10。[0044] 作为铸模10的材料,能够使用医用级的硅酮材料(例如,DowCorningCorp.制造MDX‑4210)、通过照射紫外线来使其固化的UV固化树脂或聚苯乙烯及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等塑料树脂。[0045] 接着,如图2所示,通过将药液供给到针形状凹部12(药液填充工序)并对其进行干燥而在针形状凹部12内形成含有药剂的药剂层110(药剂层形成工序)。药剂层110的形成中,将含有药剂的药液涂布于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图案面)。涂布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喷嘴来供给。并且,可以使用点固化方法。在供给药液之后,能够通过从铸模10的背面抽吸来抽吸药液,并且能够促进药液向针形状凹部12内的填充。[0046] 将药液填充到针形状凹部12内之后,干燥药液,从而形成药剂层110。药剂的干燥能够通过控制温湿度条件以优化干燥速度来降低药液固着到针形状凹部12的壁面,并且能够通过干燥一边使药液聚集在针形状凹部12的尖端一边促进干燥。[0047] 能够通过干燥药液来使药液固化,并且比填充药液时的状态更收缩。由此,当从铸模10剥离微针阵列120时,能够容易地从针形状凹部12剥离药剂层110。[0048] 接着,如图3所示,在含有规定量的药剂的药剂层110上供给基材液102,并将基材液102供给到针形状凹部12及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上(基材液填充工序)。基材液102为形成基材层112的聚合物溶解液。基材液102的供给能够应用由分配器进行的涂布并由点固化进行的涂布等,但并不限定于此。由于药剂层110通过干燥而被固化,因此能够抑制药剂层110中所含的药剂扩散到基材液102中。[0049] 如图3所示,基材液102的供给中,覆盖设置于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的周围的高低差部16的至少一部分,从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侧超过接触位置17而供给基材液102。所供给的基材液102被铸模10排斥并且由于表面张力而收缩。如图4所示,所收缩的基材液102固定(pinning)在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与从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朝向高低差部16形成的壁部18的触点即接触位置17。可以在供给基材液102之后,从与铸模10的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相反的一侧进行真空抽吸。能够通过进行真空抽吸来将基材液102填充到针形状凹部12内。并且,当在基材液102内具有气泡时,能够通过进行抽吸来去除气泡。[0050] 接着,如图5所示,从供给到铸模10上的基材液102的上方,在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载置支撑部件50(支撑部件载置工序)。图8是支撑部件50的立体图。支撑部件50具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把持部52及其中一个端部连接于把持部52的侧面的梁部54。把持部52具备圆形状的基部51及在与基部51的圆形的面垂直的方向(一个方向)上形成的棒状部53。棒状部53的与基部5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爪部55,所述爪部将微针阵列收纳并固定在容器时与容器嵌合。梁部54的一个端部连接于基部51的侧面,并且一边从把持部52弯曲一边沿径向及周向延伸。在图8中,以把持部52为中心沿放射方向延伸,并且沿周向弯曲。通过沿周向弯曲地设置梁部54,能够使梁部54沿图中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朝向把持部52的方向)变形。并且,通过沿周向弯曲地设置梁部54,在后述基材液的干燥中,能够跟随由于基材液102的干燥导致的收缩,而使梁部54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基材液102的干燥导致的龟裂(基材层的龟裂)。并且,如图5所示,支撑部件50中,由于将梁部54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因此在将支撑部件50载置于铸模10时,梁部54的另一端部设置为位于比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更靠外侧的位置。另外,图5所示的支撑部件50表示沿图8所示的5‑5剖面线切割的剖面。[0051] 在图8中,设为在基部51上具备3个棒状部53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设为不设置棒状部53,增加基部51的柱状形状,并在端部上设置爪部55的结构。并且,基部5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能够设为三角形以上的多边形。[0052] 如图4所示,基材液102由于表面张力被保持在高于高低差部16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支撑部件50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能够埋设梁部54的至少一部分、即梁部54的下端部54a。[0053] 作为构成支撑部件50的材料,能够使用医疗产品应用品级的COP(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polymer)。并且,能够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树脂。此外,能够使用金属。[0054] 返回到图6,将支撑部件50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之后,将基材液102干燥固化(基材层形成工序)。由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基材层112形成于药剂层110上,并且形成具有药剂层110及基材层112的微针阵列12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50,由于在梁部54彼此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即使载置支撑部件50也能够防止干燥延迟。并且,将基材液102干燥固化并形成片材部时,能够设为一体成型支撑部件50和片材部的一体成型体。把持部52的尖端从与基材层112的形成有药剂层110的面相反的一侧暴露而设置。由此,能够固定在后述容器310的结合部318。[0055] 基材液102朝向所涂布的基材液102的中心方向收缩。当载置支撑部件50时,把持部52载置成位于所涂布的基材液102的中心、即形成有铸模10的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的中心。由此,基材液102的收缩朝向支撑部件50的把持部52收缩。梁部54沿周向弯曲地形成,并且能够朝向把持部52变形,因此梁部54能够朝向基材液102的中心方向、即干燥后的片材部的中心方向变形。这样,在基材液102收缩时,跟随基材液102的收缩,使梁部54进一步弯曲,从而能够防止干燥基材液102时的基材层的龟裂。[0056] 支撑部件50的梁部54和基材层112中,通过基材液102的干燥而收缩的收缩力与使通过该收缩力而跟随的梁部54返回到原来状态的恢复力彼此作用,支撑部件50和基材层112一体成型。并且,梁部54的表面形成有在制造支撑部件50时成型的微细的凹凸及突起等。通过供基材液102进入的锚固效果,能够在该微细的凹凸及突起等之间固定支撑部件50和基材层112。[0057] 可适当地设定由干燥引起的微针阵列120的水分量等。另外,通过干燥,若基材层112的水分量变得过低,则难以剥离,因此优选残留维持弹力的状态的水分量。[0058] 最后,如图7所示,通过从铸模10剥离干燥后的微针阵列120(剥离工序)来制造微针阵列120。[0059] 图9是微针阵列的立体图,并为从针形状凸部44侧观察的图。所制造的微针阵列具备由基材层112构成的片材部41及片材部41的一个面所配置的多个针形状凸部44。针形状凸部44中,尖端由药剂层110构成,基端侧由基材层112构成。针形状凸部44构成微针。多个针形状凸部44配置于一个面42的外周面42A的内侧的微针区域42B。如图9所示,外周面42A与微针区域42B的边界成为连接在多个针形状凸部44中配置于最外侧的针形状凸部44的虚拟线42C。[0060] 片材部41和针形状凸部44根据微针阵列120的用途来选择形状及尺寸等即可。在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片材部41为圆形,也可以为矩形。[0061] 针形状凸部44例如具有大致锥形状,但也可以具有柱形状或锥台形状。在实施方式中,针形状凸部44从一个面42朝向尖端以圆锥台部及圆锥的顺序构成,但是只要能够穿刺到皮肤中,则并无特别限定。针形状凸部44优选排列成隔着相同间隔的列(横列)和行(纵列)的状态的阵列状。[0062] 微针阵列120的片材部41例如具有10mm以上至30mm以下的范围的直径。并且,针形状凸部44例如具有0.2mm以上且1.5mm以下的长度。并且,片材部41的一个面42上例如配置有4个以上且1000个以下的针形状凸部44。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值。[0063] 并且,在微针阵列120的另一面43侧突出设置有支撑部件50的把持部52。把持部52作为与设置于后述容器310的变形部314的结合部318嵌合的嵌合部发挥作用。此外,在操作微针阵列120时,利用把持部52来进行,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直接用手握持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及片材部41的一个面42,因此能够安全且方便地使用微针阵列120。[0064] [基材液][0065] 对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聚合物树脂的溶解液即基材液进行说明。[0066] 作为用于基材液的树脂聚合物的材料,优选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树脂。作为这种树脂,优选使用葡萄糖、麦芽糖、普鲁兰多糖、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钠、透明质酸钠、羟乙基淀粉等糖类、明胶等蛋白质、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等生物降解性聚合物。浓度还根据材料而不同,优选设为在基材液中含有1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的树脂聚合物的浓度。并且,用于溶解的溶剂即使是除温水以外的溶剂,只要具有挥发性即可,能够使用甲基乙基酮(MEK:methylethylketone)、醇等。[0067] 基材液的制备为,当使用水溶性高分子(明胶等)时,能够通过将水溶性粉体溶解于水中来进行。在不易溶解于水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加热进行溶解。温度能够根据高分子材料的种类而适当地选择,优选在约60℃以下的温度下加热。基材液的粘度优选为2000Pa·s以下,更优选为1000Pa·s以下。通过适当地调整基材液的粘度,能够容易地将基材液注入到铸模的针状凹部中。基材液的粘度例如能够用细管式粘度计、落球式粘度计、旋转式粘度计或振动式粘度计来测定。[0068] [药液][0069] 对形成药剂层110的药液进行说明。药液为在上述基材液中含有规定量的药剂的液体。是否含有规定量的药剂是通过在穿刺于体表时是否能够发挥药效来进行判断。因此,含有规定量的药剂是指含有在穿刺于体表时发挥药效的量的药剂。[0070] 药液中所含有的药剂只要为具有作为药剂的功能的药剂,则并无限定。尤其优选从肽、蛋白质、核酸、多糖类、疫苗、属于水溶性低分子化合物的医药化合物或化妆品成分进行选择。[0071] 作为药液中的聚合物浓度(药剂本身为聚合物时除药剂以外的聚合物的浓度),优选包含0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并且,药液的粘度优选为100Pa·s以下,更优选为10Pa·s以下。[0072] [微针阵列的另一制造方法][0073] 图10至图13是表示制造微针阵列的另一方法的工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首先,也准备具有针形状凹部12的铸模10。[0074] 接着,如图10所示,将聚合物溶解液132供给到针形状凹部12及形成有针形状凹部12的区域14上,并向针形状凹部12内填充聚合物溶解液132(聚合物溶解液填充工序)。作为聚合物溶解液132,可以使用上述基材液,也可以使用基材液中含有药剂的聚合物溶解液。聚合物溶解液132的供给也能够与上述图3及图4所示的基材液的供给同样地进行。即,将聚合物溶解液132供给到铸模10上以覆盖高低差部16的至少一部分,利用基于表面张力引起的收缩,聚合物溶解液132固定在接触位置17。[0075] 接着,如图11所示,从供给到铸模10上的聚合物溶解液132的上方,在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载置支撑部件50(支撑部件载置工序)。聚合物溶解液132通过表面张力保持在高于高低差部16的位置,因此通过将支撑部件50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能够埋设梁部54的至少一部分、即梁部54的下端部54a。[0076] 接着,如图12所示,在将支撑部件50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的状态下,将聚合物溶解液132干燥固化(聚合物层形成工序)。由此,如图12所示,形成聚合物层134和支撑部件50一体成型的微针阵列140。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从梁部54彼此的间隙干燥聚合物溶解液132,因此能够防止干燥延迟。并且,能够跟随聚合物溶解液132的收缩而使梁部54变形,因此能够防止聚合物溶解液132干燥时的聚合物层134的龟裂。[0077] 最后,如图13所示,通过从铸模10剥离干燥后的微针阵列140来制造微针阵列140。[0078] [支撑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0079] 图14至图17为表示支撑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8为使用图17所示的支撑部件制造的微针阵列的立体图。[0080] 图14所示的支撑部件150中,1根梁部154设置于把持部52,梁部154形成为漩涡状。[0081] 图15所示的支撑部件180由8根梁部184形成,而图6所示的支撑部件50由4根梁部54形成。[0082] 图16所示的支撑部件200中,从把持部52延伸的梁部204具有多个拐点,一边改变弯曲方向一边向外方向延伸。[0083] 在图14至图16所示的支撑部件中,通过弯曲地形成梁部,能够在干燥基材液102时,使梁部沿基材液102的收缩方向变形,并且能够使梁部跟随基材液的收缩方向。[0084] 并且,图17所示的支撑部件230在梁部234具有缺口部236。缺口部236朝向与把持部52所延伸的一个方向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向形成有缺口。通过设置缺口部236,能够在将支撑部件230载置于铸模10的高低差部16上时,将缺口部236埋设到基材液102内。如图18所示,通过埋设凹部,能够一体成型支撑部件230和片材部。[0085] [微针阵列单元][0086] 接着,对具有微针阵列的微针阵列单元进行说明。微针阵列单元具有微针阵列及收容微针阵列的容器。并且,容器具备收容微针阵列的收容部及密封设置于收容部的开口的盖材。微针阵列单元中,通过从与开口相反地一侧施加外力而使容器的一部分变形,从容器推出微针,并通过变形的容器按压微针阵列。[0087] 图19是微针阵列单元的立体图,图20是图19所示的微针阵列单元的剖面图。[0088] 如图19及图20所示,微针阵列单元300具备容器310。容器310具备用于收容微针阵列120的收容部312、与收容部312一体的变形部314、与收容部312为一体且从开口312A的周围向外侧扩散的凸缘部316。[0089] 容器310的收容部312、变形部314及凸缘部316在俯视时具有圆形状。但是,收容部312、变形部314及凸缘部316的形状并无限定。收容部312及变形部314优选与微针阵列120的形状及尺寸对应。凸缘部316是在穿刺微针阵列120时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凸缘部316设置于收容部312的整个周围。整个周围是指凸缘部316围绕收容部312的整个周围。[0090] 如图20所示,收容部312具有由内壁划定的内部空间及开口312A。收容部312的开口312A被盖材330密封。收容部312通过盖材330的周围与凸缘部316接触而被密封。[0091] 变形部314相对于开口312A配置在收容部312内的与微针阵列120相反的一侧且与收容部312为一体。在实施方式中,变形部314例如形成为具有与微针阵列120分开的顶点部314A的凸形状。凸形状是指顶点部314A不位于收容部312的内部空间。为一体是指收容部312和变形部314连结的状态。例如,在将收容部312与变形部314设为一体时,能够将收容部312与变形部314单独成型,并嵌合收容部312和变形部314,接着通过熔合来实现。当将收容部312与变形部314一体成型时,可以在将微针阵列120收容到收容部312之前或收容之后。当将收容部312和变形部314设为一体时,能够通过将收容部312与变形部314一体成型来实现。但是,并不限定于这些方法。[0092] 变形部314例如能够设为锥台形状,在实施方式中,设为圆锥形状。并且,还能够设为棱锥形状等锥形状,还能够设为锥台形状或圆顶形状。并且,变形部314例如能够具有内部空间,并且能够连通变形部314的内部空间与收容部312的内部空间。收容部312成为在与开口312A相反地一侧被变形部314封闭的结构。[0093] 凸缘部316与收容部312为一体,并且如后述,与皮肤接触。在实施方式中,凸缘部316从收容部312的开口312A的位置向外侧延伸。凸缘部316形成为与微针阵列120的片材部平行。平行包括平行及大致平行。如后述,只要能够与皮肤接触,则凸缘部316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当将收容部312和凸缘部316设为一体时,能够应用与将收容部312与变形部314设为一体时相同的方法。[0094] 在变形部314的收容部312侧设置有与微针阵列120结合且将微针阵列120固定到容器310的结合部318。结合部318与微针阵列120的把持部52结合,从而微针阵列120固定到容器310并与其一体化。结合部318与把持部52的结合方法通过嵌合设置于把持部52的爪部55和设置于结合部318的槽319而被一体化。另外,结合部318与把持部52的结合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结合部上设置爪部,在把持部上设置槽来进行固定。通过使部件嵌合来固定微针阵列120和容器310,并且能够通过不适用粘结剂来确保对活体的安全性。[0095] 构成微针阵列单元300的容器310优选例如由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这些各材料优选满足日本药典的“塑料制水性注射剂容器的规格(以下,简称为注射剂容器品级)”。另外,容器310可以由满足除这些以外的相同规格的各种树脂材料形成。[0096] 尤其,在这些中,选择变形部314受到外力时,形状变形且维持已变形的形状的材料。所使用的材料考虑变形部314的形状、厚度、变形所需的外力的大小等来确定。[0097]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微针阵列120,通过一体成型支撑部件50和片材部41(基材层112),能够容易进行无菌室内的微针阵列120的包装。微针阵列120通过穿刺到皮肤来使用,因此需要保护微针直至穿刺到皮肤,并且,为了确保微针阵列120的无菌性,在无菌室内进行容器310中的包装,直到使用之前容纳于容器310内。当微针阵列120与支撑部件50未被一体化时,在无菌室内分别固定容器310、支撑部件50及微针阵列120。因此,无菌室内的工作需要时间。并且,还需要将支撑部件50与微针阵列120进行固定的部件。通过一体成型支撑部件50和片材部41而将支撑部件50固定到容器310,从而能够将微针阵列120固定到容器310,并且能够简化无菌室内的包装工序。并且,能够消减将支撑部件50和微针阵列120进行固定的部件。[0098] 接着,根据图21至图23对使用微针阵列单元300穿刺微针阵列120的工序进行说明。图21至图23是表示穿刺微针阵列120的工序的、微针阵列单元300的剖面图。[0099] 首先,从容器310剥离密封收容部312的开口312A的盖材330。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通过盖材330而免受损坏。盖材330容易剥离,因此优选具有抓取部。[0100] 接着,如图21所示,容器310被定位在皮肤370上。收容部312的开口312A朝向皮肤370定位,并且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朝向皮肤370。朝向收容部312的外侧扩散的凸缘部316与皮肤370接触。为了对变形部314施加开口312A的方向的外力,手指360位于与变形部314分开的位置。微针阵列120通过容器310的结合部318与支撑部件50的把持部52嵌合而支撑,并位于收容部312的内部空间。[0101] 容器310被定位在皮肤370上之后,变形部314通过手指360朝向皮肤370按压。变形部314通过在开口312A的方向上受到外力而变形。如图22所示,变形部314由于外力而变形,并且即使在去除外力之后,变形部314也维持变形的形状。变形的变形部314朝向皮肤370按压微针阵列120。[0102] 如上所述,微针阵列120通过使设置于变形部314的结合部318与设置于支撑部件50的把持部52嵌合而固定在容器310,因此通过按压变形部314,微针阵列120经由把持部52以固定到容器310的状态从收容部312向外部推出。微针阵列120通过开口312A,并且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穿刺皮肤370。[0103] 穿刺后,直到投与微针阵列120的药剂之前,容器310的变形部314按压微针阵列120,因此无需手指360按压,可防止微针阵列120从皮肤370脱落。[0104] 通过将微针阵列120的外径、即支撑部件50的梁部54设计为稍微小于收容部312的内径,能够防止所按压的微针阵列120从开口312A的方向较大地偏离。因此,能够将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垂直地穿刺到皮肤370。[0105] 最后,如图23所示,与容器310一同剥离微针阵列120。剥离在将微针阵列120的针形状凸部44穿刺到皮肤370,并经过形成针形状凸部44的药剂层110残留在皮肤内的时间之后进行。由此,能够将药剂注入到皮肤内。微针阵列120和容器310被固定、一体化,因此穿刺时及从皮肤剥离时也能够不分离微针阵列120和容器310而进行处置。因此,在穿刺微针阵列120时,无需分别废弃微针阵列120和容器310,能够容易废弃。并且,通过一并废弃微针阵列120和容器310,能够防止微针阵列120残留在患者侧,并能够提高对患者的安全性。[0106] 符号说明[0107] 10‑铸模,12‑针形状凹部,14‑形成有针形状凹部的区域,16‑高低差部,17‑接触位置,18‑壁部,41‑片材部,42‑一个面,42A‑外周面,42B‑微针区域,42C‑虚拟线,43‑另一面,44‑针形状凸部,50、150、180、200、230‑支撑部件,51‑基部,52‑把持部,53‑棒状部,54、154、184、204、234‑梁部,54a‑下端部,55‑爪部,102‑基材液,110‑药剂层,112‑基材层,120、140‑微针阵列,132‑聚合物溶解液,134‑聚合物层,236‑缺口部,300‑微针阵列单元,310‑容器,312‑收容部,312A‑开口,314‑变形部,314A‑顶点部,316‑凸缘部,318‑结合部,319‑槽,330‑盖材,360‑手指,370‑皮肤。

专利地区:日本

专利申请日期:2020-09-24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2546421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