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惯性测量装置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4-10-04
惯性测量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地区:广东-广州;
源自:广州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惯性测量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011272893.7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开发大厦1栋12楼

专利发明(设计)人:钟育坚,陈日松,崔留争,黄仁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差的问题。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惯性测量单元(1);
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与所述本体部(21)连接;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所述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所述本体部(21)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所述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所述安装座(2)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上;
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连接,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防护盖(3)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与所述安装座(2)和/或所述防护盖(3)接触;
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隔热垫(13),所述隔热垫(13)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的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面;所述隔热垫(13)的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孔;
所述第一支撑部(22)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3)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本体部(21)的相对的两侧;
所述安装座(2)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00W/(m·K);所述防护盖(3)的导热系数不高于
0.5W/(m·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22),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与各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各个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与各个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222)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一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一定位孔;和/或,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3)上设有第三定位结构(232),当所述安装座(2)安装于所述安装基体时,各个所述第三定位结构(232)与所述安装基体上的各个第四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所述第三定位结构(232)和所述第四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二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座(2)上设有定位槽(2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嵌设在所述定位槽(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所述第一换热面与所述安装座(2)接触,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辅助换热件(5),所述辅助换热件(5)与所述第二换热面接触;所述辅助换热件(5)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风扇(6),所述风扇(6)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辅助换热件(5)以及所述风扇(6)均设置于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与所述安装座(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安装座(2)接触;所述安装座(2)的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翅片(2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元件(7),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以检测所述安装腔内的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元件(7)和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均电连接,以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元件(7)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上设有环形密封槽(29),所述防护盖(3)上设有环形密封面(33);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环形密封槽(29)内,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环形密封面(33)压紧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装有透气阀(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连接,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防护盖(3)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第一电路板(8),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8);
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惯性测量单元(1)的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电路板(9),与所述防护盖(3)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9);
辅助连接结构(10),将所述第一电路板(8)和所述第二电路板(9)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结构(10)包括:第一插接配合部(10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8);
第二插接配合部(102),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9);
当所述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连接时,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101)与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102)配合;当所述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分离时,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101)与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102)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结构(10)为板对板连接器,所述第一插接配合部(101)和所述第二插接配合部(102)中的一者为公端另一者为母端;
所述安装座(2)上设有第五定位结构(27),所述防护盖(3)上设有第六定位结构(31),以在所述防护盖(3)与所述安装座(2)相互靠近时,通过所述第五定位结构(27)和所述第六定位结构(31)对所述防护盖(3)和所述安装座(2)进行相对定位。 说明书 : 惯性测量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惯性测量仪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惯性测量装置。背景技术[0002] 惯性测量装置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被广泛采用,当车辆行驶于隧道等场景时,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信号较弱,难以满足对车辆的位置、航行以及速度等信息的测量。在这些场景下,惯性测量装置能够替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而提供车辆的姿态、位置、航向、速度等参数,保证行车安全。[0003] 为了保证参数获取的精确性,满足自动驾驶需求,惯性测量装置内的惯性测量单元在安装时对安装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外壳等结构上设置定位槽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定位,或直接采用紧固件将惯性测量单元固定于一整个定位面上。采用这种安装结构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较差,难以满足自动驾驶的精度要求,进而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惯性测量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差的问题。[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0006]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惯性测量单元与各个第一定位结构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各个第一定位结构与各个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一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一定位孔;和/或,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上设有第三定位结构,当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时,各个第三定位结构与安装基体上的各个第四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三定位结构和第四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二定位孔。[0007] 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防护盖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与安装座和/或防护盖接触。[0008] 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安装腔内,安装座上设有定位槽,半导体制冷片嵌设在定位槽内。[0009] 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第一换热面与安装座接触,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辅助换热件,辅助换热件与第二换热面接触;辅助换热件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翅片。[0010] 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风扇,风扇设置于安装腔内。[0011] 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辅助换热件以及风扇均设置于惯性测量单元与安装座之间。[0012] 进一步地,半导体制冷片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座接触;安装座的远离安装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翅片。[0013] 进一步地,安装座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00W(/m·K);防护盖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5W(/m·K)。[0014] 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隔热垫,隔热垫设置于安装座的朝向安装腔的一侧面;隔热垫的与半导体制冷片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孔。[0015] 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元件,设置于安装腔内以检测安装腔内的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和半导体制冷片均电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0016] 进一步地,安装座上设有环形密封槽,防护盖上设有环形密封面;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环形密封槽内,密封圈与环形密封面压紧接触。[0017] 进一步地,防护盖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装有透气阀。[0018] 进一步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防护盖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设置于安装腔内;第一电路板,惯性测量单元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二电路板,与防护盖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辅助连接结构,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电连接。[0019] 进一步地,辅助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插接配合部,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第二插接配合部,设置于第二电路板;当防护盖与安装座连接时,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配合;当防护盖与安装座分离时,第一插接配合部与第二插接配合部分离。[0020] 进一步地,辅助连接结构为板对板连接器,第一插接配合部和第二插接配合部中的一者为公端另一者为母端;安装座上设于第五定位结构,防护盖上设有第六定位结构,以在防护盖与安装座相互靠近时,通过第五定位结构和第六定位结构对防护盖和安装座进行相对定位。[0021]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部、多个第一支撑部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均与本体部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多个第一支撑面均与惯性测量单元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均凸出于本体部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安装于安装基体上。通过在安装座的本体部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和多个第二支撑部,通过多个第二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将安装座安装在安装基体上,通过多个第一支撑部的第一支撑面将惯性测量单元定位在安装座上,从而可以准确且稳定地将惯性测量单元固定于安装基体。由于采用多个第一支撑部对惯性测量单元进行支撑,且采用多个第二支撑部对安装座进行支撑,这种采用多个小面定位的方式与现有的采用定位槽或一整个定位面进行定位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定位的情况,保证惯性测量单元的安装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惯性测量单元安装精度差的问题。附图说明[0022]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3]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0025]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0026]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7]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的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0028]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0029] 1、惯性测量单元;2、安装座;21、本体部;22、第一支撑部;221、第一支撑面;222、第一定位结构;223、第二连接孔;23、第二支撑部;231、第二支撑面;232、第三定位结构;233、第一连接孔;24、定位槽;25、第二换热翅片;27、第五定位结构;28、第四连接孔;29、环形密封槽;3、防护盖;31、第六定位结构;32、连接耳;321、第三连接孔;33、环形密封面;4、半导体制冷片;5、辅助换热件;6、风扇;7、温度检测元件;8、第一电路板;9、第二电路板;10、辅助连接结构;101、第一插接配合部;102、第二插接配合部;11、透气阀;12、连接器;13、隔热垫。具体实施方式[0030]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0031]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1;安装座2,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与本体部21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2安装于安装基体上。[0032] 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1;安装座2,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与本体部21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2安装于安装基体上。通过在安装座2的本体部21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第二支撑部23,通过多个第二支撑部23的第二支撑面231将安装座2安装在安装基体上,通过多个第一支撑部22的第一支撑面221将惯性测量单元1定位在安装座2上,从而可以准确且稳定地将惯性测量单元1固定于安装基体。由于采用多个第一支撑部22对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且采用多个第二支撑部23对安装座2进行支撑,这种采用多个小面定位的方式与现有的采用定位槽或一整个定位面进行定位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定位的情况,保证惯性测量单元1的安装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惯性测量单元安装精度差的问题。[0033] 优选地,第一支撑面221和第二支撑面231均通过精加工方式制作,从而保证对惯性测量单元1的安装精度。[00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本体部21的相对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的凸起方向相反。[0035] 为了方便将安装座2与安装基体连接,各个第二支撑部23上均设有第一连接孔233,以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233内的第一紧固件将安装座2与安装基体连接。[0036] 具体地,各个第一支撑部22上均设有第二连接孔223,惯性测量单元1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223内的第二紧固件与各个第一支撑部22连接。[0037] 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22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22,惯性测量单元1与各个第一定位结构22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定位结构,各个第一定位结构222与各个第二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22和第二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一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一定位孔;和/或,至少两个第二支撑部23上设有第三定位结构232,当安装座2安装于安装基体时,各个第三定位结构232与安装基体上的各个第四定位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其中,第三定位结构232和第四定位结构中的一者为第二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二定位孔。[003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2为四个,第一定位结构222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结构222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呈对角线关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22上;第二支撑部23为四个,第三定位结构232为两个,两个第三定位结构232分别对应地设置在呈对角线关系的两个第二支撑部23上。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222为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延伸至第一支撑面221,第二定位结构为第一定位销;第三定位结构232为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延伸至第二支撑面231,第四定位结构为第二定位销。[0039] 具体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3,与安装座2连接,安装座2与防护盖3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1设置于安装腔内;半导体制冷片4,半导体制冷片4与安装座2和/或防护盖3接触。[0040] 半导体制冷片4工作时,其一面制热另一面制冷,由于其与安装座2和/或防护盖3接触,因此,两者之间可进行热量的传递,进而通过安装座2和/或防护盖3对安装腔与外部空间的热量进行传递,从而起到对安装腔内的温度进行控制的目的。[0041] 半导体制冷片4可以设置于安装腔的内部,也可设置于安装腔的外部,当然设置于外部时的温度控制效果不如将其设置于安装腔内部时的效果。[0042] 防护盖3上设有连接耳32,连接耳上设有第三连接孔321,安装座2上设有第四连接孔28,防护盖3与安装座2通过穿设在第三连接孔321和第四连接孔28内的第三紧固件连接。[0043] 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安装腔内,安装座2上设有定位槽24,半导体制冷片4嵌设在定位槽24内。[0044] 具体地,定位槽24的深度可以大于半导体制冷片4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半导体制冷片4的厚度,即半导体制冷片4可以全部嵌设于定位槽24内,也可以部分嵌设于定位槽24内。[0045] 当安装腔内的温度过高时,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朝向安装腔的一侧制冷,朝向安装座2的一侧制热,这样,热量可通过安装座2传递到安装腔的外侧,从而降低安装腔内的温度。当安装腔内的温度过低时,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朝向安装腔的一侧制热,朝向安装座2的一侧制冷,这样,安装腔外侧的热量传递给安装座2后,在传递给半导体制冷片4,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的朝向安装腔的一面将热量释放到安装腔内,从而提高安装腔内的温度。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地对安装腔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使惯性测量单元1能够在稳定的温度下工作,避免温度变化较大而对惯性测量单元的工作造成的影响,提高惯性测量单元工作的可靠性和精度。[0046] 半导体制冷片4具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第一换热面与安装座2接触,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辅助换热件5,辅助换热件5与第二换热面接触;辅助换热件5上设有多个第一换热翅片。[0047] 通过设置辅助换热件5,能够使半导体制冷片4的第二换热面通过辅助换热件5更高效地与安装腔内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提高对安装腔内的温度的控制效果。[0048] 具体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风扇6,风扇6设置于安装腔内。[0049] 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风扇6,当风扇6工作时能够驱动安装腔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使安装腔内的空气更高效地与辅助换热件5进行热量交换,当半导体制冷片4的第二换热面不设置辅助换热件5时,风扇6驱动空气流通能够提高换热腔内的空气与半导体制冷片4之间的热量交换效率,从而提高对安装腔内的温度的控制效果。[0050] 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4、辅助换热件5以及风扇6均设置于惯性测量单元1与安装座2之间。[0051] 由于惯性测量单元1被多个第一支撑部22支撑,惯性测量单元1与安装座2之间形成一间隙,通过将半导体制冷片4、辅助换热件5以及风扇6设置于该间隙内,能够充分地利用安装腔的内部空间,实现对惯性测量单元1的准确、可靠的固定效果的基础上保证温度控制的高效性。[0052] 具体地,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于安装腔内并与安装座2接触;安装座2的远离安装腔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二换热翅片25。[0053] 具体地,安装座2的导热系数不小于200W/(m·K);防护盖3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5W/(m·K)。[0054] 在具体实施时,安装座2优先选取金属材料以保证其热量传递的效果,防护盖3优先选取耐高温塑料材料以保证其隔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为铝合金材料,防护盖3为PC塑料。[0055] 具体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隔热垫13,隔热垫13设置于安装座2的朝向安装腔的一侧面;隔热垫13的与半导体制冷片4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避让孔。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小安装腔内外侧的热量通过安装座2进行传递,有利于控制安装腔内温度的恒定。[0056] 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温度检测元件7,设置于安装腔内以检测安装腔内的温度;控制器,与温度检测元件7和半导体制冷片4均电连接,以根据温度检测元件7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的工作。[0057] 具体地,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检测元件7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的开启或关闭,或者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的运行功率。[0058] 具体地,安装座2上设有环形密封槽29,防护盖3上设有环形密封面33;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环形密封槽29内,密封圈与环形密封面33压紧接触。[0059] 这样,将惯性测量单元1与信号处理单元分别设置于两块电路板上,因此,当涉及到设备升级、损坏部件更换时,可单独对惯性测量单元1或者信号处理单元所在的电路板进行更换,提高了互换性,从而能够有效地节省更换时的成本。[0060] 具体地,防护盖3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装有透气阀11。当安装腔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时,可通过透气阀11进行透气,减小安装腔内的压力波动,维持惯性测量单元1工作的稳定性。[0061] 具体地,惯性测量装置包括:防护盖3,与安装座2连接,安装座2与防护盖3之间形成安装腔,惯性测量单元1设置于安装腔内;第一电路板8,惯性测量单元1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8;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对惯性测量单元1的数据进行处理;第二电路板9,与防护盖3连接,信号处理单元电连接于第二电路板9;辅助连接结构10,将第一电路板8和第二电路板9电连接。[0062] 具体地,辅助连接结构10包括:第一插接配合部10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8;第二插接配合部10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9;当防护盖3与安装座2连接时,第一插接配合部101与第二插接配合部102配合;当防护盖3与安装座2分离时,第一插接配合部101与第二插接配合部102分离。[0063] 具体地,辅助连接结构10为板对板连接器,第一插接配合部101和第二插接配合部102中的一者为公端另一者为母端;安装座2上设于第五定位结构27,防护盖3上设有第六定位结构31,以在防护盖3与安装座2相互靠近时,通过第五定位结构27和第六定位结构31对防护盖3和安装座2进行相对定位。保证第一插接配合部101和第二插接配合部102能够准确地对接。[0064] 安装座2上设有第五定位结构27,防护盖3上设有第六定位结构31,当防护盖3与安装座2连接时,第五定位结构27与第六定位结构31配合。具体地,第五定位结构27与第六定位结构31中的一者为第三定位销另一者为第三定位孔。当然,第三定位销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安装座2或防护盖3上,也可以是可拆卸地插设在安装座2或防护盖3上的安装孔内的形式。[0065] 防护盖3上还设有接线孔,惯性测量装置包括连接器12,连接器12的至少部分通过连接孔伸出至安装腔的外部,以通过连接器12将惯性测量单元1与外部设备电连接。[0066]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0067] 本发明的惯性测量装置包括:惯性测量单元1;安装座2,安装座2包括本体部21、多个第一支撑部22以及多个第二支撑部23,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与本体部21连接;其中,多个第一支撑部22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22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支撑面221,多个第一支撑面221均与惯性测量单元1接触以对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多个第二支撑部23均凸出于本体部21设置,多个第二支撑部23的远离本体部21的一端均具有第二支撑面231,以通过使多个第二支撑面231与外部的安装基体接触以将安装座2安装于安装基体上。通过在安装座2的本体部21上设置多个第一支撑部22和多个第二支撑部23,通过多个第二支撑部23的第二支撑面231将安装座2安装在安装基体上,通过多个第一支撑部22的第一支撑面221将惯性测量单元1定位在安装座2上,从而可以准确且稳定地将惯性测量单元1固定于安装基体。由于采用多个第一支撑部22对惯性测量单元1进行支撑,且采用多个第二支撑部23对安装座2进行支撑,这种采用多个小面定位的方式与现有的采用定位槽或一整个定位面进行定位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定位的情况,保证惯性测量单元1的安装精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惯性测量单元安装精度差的问题。[0068]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0069]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007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专利地区:广东

专利申请日期:2020-11-13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2492840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