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010825144.6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权利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虞山工业园一区建业路8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谢心意,陈红影,陈会林
专利摘要: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系统,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动、静触头通过接触或分离控制断路器的通断;灭弧室包括第一灭弧栅片组和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灭弧栅片组与第二灭弧栅片组的各自的一端相邻并且彼此形成#imgabs0#字形的关系,该#imgabs1#字形的交界部位的区域构成为邻接部,特点是:在对应于邻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引弧角,该引弧角用于连接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内的电弧,包括分别朝着所述触头系统的方向伸展的一第一引弧片和一第二引弧片,所述第一引弧片和第二引弧片的靠近触头系统的一端通过桥板连接。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有高熄弧能力。
主权利要求:
1.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所述的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系统,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2)通过接触或分离控制断路器电路的通断;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由数片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横向间隔排列构成的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由数片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纵向间隔排列构成的第二灭弧栅片组(4),第一灭弧栅片组(3)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各自的一端相邻并且彼此形成┐字形的关系,该┐字形的交界部位的区域构成为邻接部(8),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邻接部(8)的位置设置有一引弧角(5),该引弧角(5)用于连接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4)内的电弧,包括分别朝着所述触头系统的方向伸展的一第一引弧片(51)和一第二引弧片(52),所述第一引弧片(51)和第二引弧片(52)的靠近触头系统的一端通过桥板(53)连接;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1)延伸的一端设有动触头引弧板(31);所述的静触头(2)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端部之间设有静触头引弧板(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引弧板(31)包括从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端部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向动触头(1)打开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二(312)以及连接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动触头引弧板二(312)的动触头引弧板三(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触头引弧板(41)包括与静触头(2)连接并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一(411)、从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端部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以及连接静触头引弧板一(411)和静触头引弧板二(412)的静触头引弧板三(4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第一引弧片(51)之间的最小距离与静触头引弧板二(412)和第二引弧片(52)之间的最小距离之和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三(413)具有面向动触头引弧板三(313)设置的第一跑弧板(4131)和面向引弧角(5)设置的第二跑弧板(4132),其中第一跑弧板(4131)和动触头引弧板三(313)之间的距离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引弧片(52)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β,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之间构成有一第三夹角θ,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之间构成有一第四夹角γ,所述的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第三夹角θ和第四夹角γ的度数均为30°~4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灭弧室具有一个支架(6),所述的支架(6)包括水平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所述的数片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层叠设置,构成第一灭弧栅片组(3);所述的数片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层叠设置,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弧片(51)具有第一固定端(511),所述的第二引弧片(52)具有第二固定端(521),所述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设置在支架(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对称地设置在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的相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对称且呈一角度地设置在支架(6)上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的相接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51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上,而所述第二固定端(521)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的相接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邻接部(8)上的第一固定端(511)的面向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一(32),在所述邻接部(8)上的第二固定端(521)的面向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二(42)。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均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上,或者,所述第一固定端(511)与第二固定端(521)均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上;在邻接部(8)的折弯处设有一V字形的角形栅片(7)。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延伸至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靠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1)的一端端部;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二(412)延伸至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一端的底部。 说明书 : 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背景技术[0002] 灭弧室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其熄灭电弧的能力直接影响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和电寿命,决定断路器的电性能。在现有的断路器灭弧室中,依靠导电回路产生磁场驱动电弧进入灭弧室,由灭弧栅片把长电弧切割成串联的多段短弧,从而提高电弧电压,实现熄弧。现行研究表明,切割长电弧的灭弧栅片数量越多,电弧电压就越高,能熄灭的电弧能量越大,分断和电寿命性能越好。为了能够有效提升灭弧室的熄弧能力,特别是熄灭高电压故障电流。需要灭弧室内配置更多的灭弧栅片,灭弧室内配置合理的导电回路路径,确保长电弧能被所布置的灭弧栅片充分切割,提高灭弧栅片的利用率。[0003] 现有的断路器灭弧室,其灭弧栅片一般采用与动触头打开方向近似平行的排布方式,所排布的灭弧栅片数量受到灭弧室高度的限制,为增加灭弧栅片数量,在原有灭弧栅片组与动触头的上方,再配置一组灭弧栅片,其排布方向基本与原有灭弧栅片垂直,使得整个灭弧室成“┐”形,此种结构虽然增加了灭弧栅片的数量,但是由于两组灭弧栅片的交界处离动触头打开轨迹较远,电弧很难到达此处并被灭弧栅片分割,所以较难达到提高电弧电压的目的,由此,影响了产品的分断和电寿命性能的提升。[0004]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具有高熄弧能力。[0006]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所述的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系统,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通过接触或分离控制断路器电路的通断;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由数片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横向间隔排列构成的第一灭弧栅片组和由数片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纵向间隔排列构成的第二灭弧栅片组,第一灭弧栅片组与第二灭弧栅片组的各自的一端相邻并且彼此形成┐字形的关系,该┐字形的交界部位的区域构成为邻接部,在对应于所述邻接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引弧角,该引弧角用于连接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内的电弧,包括分别朝着所述触头系统的方向伸展的一第一引弧片和一第二引弧片,所述第一引弧片和第二引弧片的靠近触头系统的一端通过桥板连接。[0007]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的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延伸的一端设有动触头引弧板,所述动触头引弧板包括从第一灭弧栅片组的端部向引弧角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一、向动触头打开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二以及连接动触头引弧板一和动触头引弧板二的动触头引弧板三。[0008]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触头和第二灭弧栅片组的靠近静触头的端部之间设有静触头引弧板,所述的静触头引弧板包括与静触头连接并向引弧角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一、从第二灭弧栅片组的靠近静触头的端部向引弧角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二、以及连接静触头引弧板一和静触头引弧板二的静触头引弧板三。[0009]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和第一引弧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与静触头引弧板二和第二引弧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之和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0010]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三具有面向动触头引弧板三设置的第一跑弧板和面向引弧角设置的第二跑弧板,其中第一跑弧板和动触头引弧板三之间的距离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0011]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弧片与第一灭弧栅片组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引弧片与第二灭弧栅片组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β,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与第一灭弧栅片组之间构成有一第三夹角θ,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二与第二灭弧栅片组之间构成有一第四夹角γ,所述的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第三夹角θ和第四夹角γ的度数均为30°~45°之间。[0012]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灭弧室具有一个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水平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所述的数片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的横向延伸段层叠设置,构成第一灭弧栅片组;所述的数片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的纵向延伸段层叠设置,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0013]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引弧片具有第一固定端,所述的第二引弧片具有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设置在支架上。[0014]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对称地设置在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的相接处。[0015]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对称且呈一角度地设置在支架上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的相接处。[0016] 在本发明的再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一灭弧栅片组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的横向延伸段上,而所述第二固定端与第二灭弧栅片组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的纵向延伸段上。[0017] 在本发明的再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平行且对称地设置在横向延伸段和纵向延伸段的相接处。[0018] 在本发明的还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邻接部上的第一固定端的面向第一灭弧栅片组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一,在所述邻接部上的第二固定端的面向第二灭弧栅片组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二。[0019] 在本发明的还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均与第一灭弧栅片组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的横向延伸段上,或者,所述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均与第二灭弧栅片组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的纵向延伸段上;在邻接部的折弯处设有一V字形的角形栅片。[0020] 在本发明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延伸至第一灭弧栅片组的靠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的一端端部;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二延伸至第二灭弧栅片组的靠近静触头的一端的底部。[0021]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灭弧室由第一灭弧栅片组和第二灭弧栅片组构成的┐状折弯,在第一灭弧栅片组和第二灭弧栅片组之间的邻接部处设置有引弧角,连接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内的电弧,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室栅片组和第二灭栅片组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利于减小断路器的体积,具有高熄弧能力。附图说明[0022]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断路器灭弧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例图。[0023] 图2为本发明所述断路器灭弧室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例图。[0024] 图3为本发明所述断路器灭弧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例图。[0025] 图4为本发明所述断路器灭弧室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例图。[0026] 图5为本发明所述断路器灭弧室的还有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例图。[0027]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灭弧栅片组、第二灭弧栅片组中各枚灭弧栅片排列示意图。[0028] 图7为本发明的灭弧栅片实施例一示意图。[0029] 图8为本发明的灭弧栅片实施例二示意图。[0030] 图中:1.动触头、11.动触点;2.静触头、21.静触点;[0031] 3.第一灭弧栅片组、31.动触头引弧板、311.动触头引弧板一、3111.端部一、312.动触头引弧板二、313.动触头引弧板三、32.U字形灭弧栅片一;[0032] 4.第二灭弧栅片组、41.静触头引弧板、411.静触头引弧板一、412.静触头引弧板二、4121.端部二、413.静触头引弧板三、4131.第一跑弧板、4132.第二跑弧板、42.U字形灭弧栅片二;[0033] 5.引弧角、51.第一引弧片、511.第一固定端、52.第二引弧片、521.第二固定端、53.桥板;[0034] 6.支架、61.横向延伸段、62.纵向延伸段;7.角形栅片;8.邻接部。具体实施方式[003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36] 请参阅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灭弧室,所述的断路器包括灭弧室和触头系统,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1和静触头2,所述动触头1和静触头2通过接触或分离控制断路器电路的通断;所述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上对应设有可相互接触的动触点11和静触点21,当所述动触头1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11和静触点21之间的距离为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所述的灭弧室包括由数片呈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横向间隔状态构成的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由数片呈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纵向间隔状态构成的第二灭弧栅片组4,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一端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一端相邻,所述的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另一端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1延伸,所述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另一端向静触头2延伸,两者构成┐字形关系,在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相邻位置处(┐字形的交界部位)形成有邻接部8,所述邻接部8上设有引弧角5,用于连接进入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4内的电弧,所述的引弧角5包括向触头系统所在位置延伸且朝第一灭弧栅片组3偏置的第一引弧片51和向触头系统所在位置延伸且朝第二灭弧栅片组4偏置的第二引弧片52,所述第一引弧片51和第二引弧片52的靠近触头系统的一端通过桥板53连接。[0037]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1延伸的一端设有动触头引弧板31,所述动触头引弧板31包括从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端部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向动触头1打开方向延伸的动触头引弧板二312以及连接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动触头引弧板二312的动触头引弧板三313。所述的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延伸至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靠近位于打开位置时的动触头1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有端部一3111。[0038] 如图1所示,所述静触头2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端部之间设有静触头引弧板41,所述的静触头引弧板41包括与静触头2连接并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一411、从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端部向引弧角5方向延伸的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以及连接静触头引弧板一411和静触头引弧板二412的静触头引弧板三413。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三413具有面向动触头引弧板三313设置的第一跑弧板4131和面向引弧角5设置的第二跑弧板4132,其中第一跑弧板4131和动触头引弧板三313之间的距离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所述的静触头引弧板二412延伸至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静触头2的一端的底部,形成有端部二4121。[0039] 继续参阅图1,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第一引弧片51之间的最小距离与静触头引弧板二412和第二引弧片52之间的最小距离之和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有利于电弧被引弧角5切割而被引入动触头引弧板一311与第一引弧片51之间和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引弧片52之间。进一步地,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靠近邻接部8处的两片灭弧栅片在靠近引弧角5的端部相连接,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靠近邻接部8处的两片灭弧栅片在靠近引弧角5的端部相连接。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上各片灭弧栅片的靠近触头系统的一端的端部排列成线,所以其另有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引弧片52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β,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之间构成有一第三夹角θ,所述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之间构成有一第四夹角γ,所述的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第三夹角θ和第四夹角γ的度数均为30°~45°之间。[0040] 如图1所示,所述的灭弧室具有一个呈“┐”形的支架6;所述的支架6包括水平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所述的数片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层叠设置,构成第一灭弧栅片组3;所述的数片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以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层叠设置,构成第二灭弧栅片组4。[0041] 如图1所示,所述的第一引弧片51具有第一固定端511,所述的第二引弧片52具有第二固定端521,所述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固定端521对称地设置在支架6上。具体的,所述第一引弧片51的第一固定端511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上,而第二引弧片52的第二固定端521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设置在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上。[0042]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断路器的灭弧室的工作过程是:[0043] 所述动触头1在打开过程中,在动触点11与静触点21之间形成电弧,电弧弧根在磁吹力的作用下,先跳转到最靠近动触头1的动触头引弧板二312和最靠近静触头2的静触头引弧板一411上,由于静触头引弧板三413具有面向动触头引弧板三313设置的第一跑弧板4131和面向引弧角5设置的第二跑弧板4132,由于第一跑弧板4131和动触头引弧板三313之间的距离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电弧很容易在第一跑弧板4131和动触头引弧板三313形成的跑弧通道内向远离触头系统方向运动,当电弧接触到引弧角5后,电弧被引弧角5分割成两段电弧,一段电弧形成于动触头引弧板一311与第一引弧片51之间,另一段电弧形成于第二引弧片52与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之间,分割成的两段电弧通过引弧角5的桥板53电连接。[0044] 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与第一引弧片51、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引弧片52两组均形成“八”字形,所述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第一引弧片51之间的最小距离与静触头引弧板三413和第二引弧片52之间的最小距离之和接近动静触点之间的开距。工作过程中,被引弧角5分割的两段电弧中的一段电弧很容易进入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第一引弧片51之间,并沿着动触头引弧板一311和第一引弧片51运动到第一灭弧栅片组3内;同时另一段电弧很容易进入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引弧片52之间,并沿着静触头引弧板二412与第二引弧片52进入第二灭弧栅片组4内,被灭弧栅片切割,从而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被完全利用。[0045] 实施例2[0046]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引弧片52的第二固定端521对称且呈一角度地设置在支架6上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的相接处。其余零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0047] 实施例3[004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引弧片52的第二固定端521对称且平行地设置在支架6上横向延伸段61和纵向延伸段62的相接处。在所述邻接部8上的第一固定端511的面向第一灭弧栅片组3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一32,在所述邻接部8上的第二固定端521的面向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一侧的位置设有一U字形灭弧栅片二42。上述设置,U字形灭弧栅片一32的两个栅片腿上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并且与第一固定端511靠近的栅片腿和第一固定端511上流过电流的方向相反;同时,U字形灭弧栅片二42的两个栅片腿上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并且与第二固定端521靠近的栅片腿和第二固定端521上流过电流的方向相反。有利于电弧进入U字形灭弧栅片一32的与第一固定端511靠近的栅片腿和第一固定端511之间,以及,进入U字形灭弧栅片二42的与第二固定端521靠近的栅片腿和第二固定端521之间,从而更有利于电弧进入邻接部8区域内的被灭弧栅片切割,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其余零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0049] 实施例4[005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引弧片52的第二固定端521均与第二灭弧栅片组4上的横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6的纵向延伸段62上。在邻接部8的折弯处增设有一V字形的角形栅片7。V字形的角形栅片7的靠近第一固定端511的栅片腿和第一固定端511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更有利于电弧进入邻接部8区域内的被灭弧栅片切割,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其余零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0051] 实施例5[005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引弧片51的第一固定端511和第二引弧片52的第二固定端521均与第一灭弧栅片组3上的纵向布置的灭弧栅片平行且均设置在支架6的横向延伸段61上。在邻接部8的折弯处增设有一V字形的角形栅片7。V字形的角形栅片7的靠近第二固定端521的栅片腿和第二固定端521之间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更有利于电弧进入邻接部8区域内的被灭弧栅片切割,充分利用了第一灭弧栅片组3和第二灭弧栅片组4的所有栅片来切割电弧。其余零部件结构及工作过程均与实施例1相同。[0053] 上述各实施例中,各个灭弧栅片之间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上部的两片灭弧栅片采用彼此平行间隔设置,也可以是图6中所示的最下部的两片灭弧栅片彼此间呈一个微小角度设置。灭弧栅片可以是如图7所示大致呈U形,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大致呈矩形。灭弧栅片为金属材料,优选高电阻导磁材料。[0054] 所述支架6可以是呈“┐”的一个整体的部件,也可以由两个部件即一个呈“—”的支架61和一个呈“︱”的支架62拼接构成,也可以由三个部件即一个呈“—”的支架61、一个呈“︱”的支架62和一个在邻接部8内的单独设置的一个小支架由三者拼接构成,此时小支架用于安装引弧角5及实施例8中的角形栅片7。
专利地区:江苏
专利申请日期:2020-08-17
专利公开日期:2024-08-30
专利公告号:CN11190005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