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

更新时间:2024-01-14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地区:山东-聊城;
源自:聊城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1910200617.0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九路泊车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人和街道办事处和安社区卢田楼村北段

专利发明(设计)人:陈金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包括安装在车库架体上的循环传输大链轮、提升链条、稳定装置;提升链条为由若干链节通过轮轴依次首尾铰接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各轮轴上同轴安装有滚轮;循环传输大链轮的径向外周表面上沿其中轴线环状阵列有若干与提升链条的滚轮啮合的驱动凹槽;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的至少一轴向侧安装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垂向设置的前导向板、后导向板,前导向板的前侧面、后导向板的后侧面均与提升链条的滚轮的径向外周表面相接触。本发明可使循环传输大链轮与提升链条之间实现了啮合面的全长接触,获得了高的啮合传动性能、高的抗磨性及高的挤压强度,具有运行安全、稳定的特点。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库架体上的循环传输大链轮(1)、提升链条(2)、稳定装置(3);
提升链条(2)为由若干链节(22)通过轮轴(21)依次首尾铰接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各轮轴(21)上同轴安装有滚轮(23);
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径向外周表面上沿其中轴线环状阵列有若干与提升链条(2)的滚轮(23)啮合的驱动凹槽(11);
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至少一轴向侧安装有稳定装置(3),所述稳定装置(3)包括垂向设置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均与提升链条(2)的滚轮(23)的径向外周表面相接触;
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分别与纵向连接杆(33)相连;
纵向连接杆(33)上设有可调节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间距的连接装置;
纵向连接杆(33)上设有纵向设有若干螺钉孔(34),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分别螺钉连接在所述螺钉孔(34)上;
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后的弧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前的弧面;
前导向板的前侧面材料的屈服强度、后导向板材料的屈服强度均大于900MPa,前导向板的前侧面材料的布氏硬度、后导向板材料的布氏硬度均为570‑6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仅在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靠近离车库载车吊架侧安装有稳定装置(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链节(22)包括两平行排列的链板(24),两链板(24)的同端与一轮轴(21)相连,两链板(24)垂直于轮轴(21)的中轴线;滚轮(23)包括轮体本体(25),轮体本体(25)各设有中轴线与轮体本体(25)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圆柱状的翼缘(26),轮体本体(25)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链条驱动轮的驱动凹槽(11)相啮合,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同轴设有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相接触的加厚盘(27);各滚轮(23)的加厚盘(27)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厚度大于其远离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轮体本体(25)的径向外周表面上设有尼龙层(28)。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链板(24)的长度不小于40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上轴向设有若干减重孔(12),各减重孔(12)的形心沿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形心环状阵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轴孔(14)上设有内套(13),内套(13)的轴向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厚度;内套(13)上设有键槽(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靠近轴孔(14)部分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其余部分的厚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凹槽(11)的靠近轴孔(14)端的垂直于轴孔(14)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驱动凹槽(11)的远离轴孔(14)端的垂直于轴孔(14)的中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远离轴孔(14)端的边的长度大于其靠近轴孔(14)端的边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凹槽(11)的数量不少于8个。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设置在车库架体的下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本体的直径不小于1400mm。 说明书 :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垂直循环系统。背景技术[0002] 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发展,城市停车位供应严重不足,当前普遍存在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它主要表现在停车需求与停车位不足的矛盾,即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为此,机械式车库应运而生。[0003] 随着立体停车设备制造水平的发展,运转的速度不断地提高,以及对作业质量的要求日益苛刻,特别是对于一些大中型的起重机械,如垂直循环车库的传动机构技术改进刻不容缓。现在国内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传动系统主要有两级齿轮传动和拨叉式传动,在高速运转下具有噪音大、维修量大等缺点。[0004] 如图11‑14所示,拨叉式传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两提升链条2分别安装在架体7的左、右两端;两提升链条2分别与一拨叉轮73相连;拨叉轮73安装在驱动轴5上;驱动轴5上的驱动轮4与减速电机74通过传动链条75相连。两提升链条2上各设有若干载车链板6且同一高度的载车链板6之间设有载车吊架安装横杆71,载车吊架安装横杆71上安装有载车吊架72。现有技术中,由于大直径拨叉轮在承受较大应力时易出现变形,因此,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拨叉轮73的直径一般在700mm左右,只能有3‑4个拨叉。现有技术这种3‑4齿的拨叉轮,由于拨叉的数量少,拨叉与提升链条2结合不紧密,无法解决400mm以上大节距链条的“多边形效应”,所以运行过程中始终存在“时松时紧”和“跳链”现象。想解决这种问题,只有将链条张紧度大幅度提高,方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这样做的后果无疑增加了摩擦阻力,动力消耗也跟着提升,况且需要频繁张进,也带来了设备维护保养成本的增加。提升链条与拨叉轮在进入啮合过程中不论是在上端,还是底部,受与提升链条三角板相连的载车盘自重载荷与额定载荷Q的作用,会对提升链条产生一对力偶。在这对力偶的作用下,进入啮合空挡区的链板和导向轮就会产生转动,脱离正常运动轨迹,造成的结果就是轻者“跳链”,重着“卡滞”,严重者“闷车”。产生应力集中,拨叉轮磨损较大,导致现有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传动稳定性差,运行不平稳,而链条或拨叉轮一旦结合不紧密或断裂现象,将直接导致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的载车吊架发生意外坠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库架体上的循环传输大链轮、提升链条、稳定装置。[0008] 提升链条为由若干链节通过轮轴依次首尾铰接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各轮轴上同轴安装有滚轮。[0009] 循环传输大链轮的径向外周表面上沿其中轴线环状阵列有若干与提升链条的滚轮啮合的驱动凹槽。[0010] 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的至少一轴向侧安装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垂向设置的前导向板、后导向板,前导向板的前侧面、后导向板的后侧面均与提升链条的滚轮的径向外周表面相接触。[0011]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前导向板、后导向板分别与纵向连接杆相连。[001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纵向连接杆上设有可调节前导向板、后导向板间距的连接装置。[0013]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纵向连接杆上设有纵向设有若干螺钉孔,前导向板、后导向板分别螺钉连接在所述螺钉孔上。[0014]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前导向板的前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前导向板的前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后的弧面;后导向板的后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后导向板的后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前的弧面。[0015]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仅在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的靠近离车库载车吊架侧安装有稳定装置。[0016]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每链节包括两平行排列的链板,两链板的同端与一轮轴相连,两链板垂直于轮轴的中轴线;滚轮包括轮体本体,轮体本体各设有中轴线与轮体本体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圆柱状的翼缘,轮体本体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链条驱动轮的驱动凹槽相啮合,各滚轮的靠近稳定装置端的翼缘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的前侧面、后导向板的后侧面相接触。[0017]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滚轮的靠近稳定装置端的翼缘的靠近稳定装置端同轴设有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后导向板相接触的加厚盘。各滚轮的加厚盘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后导向板相接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各滚轮的靠近稳定装置端的翼缘的厚度大于其远离稳定装置端的翼缘的厚度。[0018]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轮体本体的径向外周表面上设有尼龙层。设有尼龙层,颠覆了传统刚性运行原理,完全实现了垂直循环系统运行的真正“柔性化”,运动副之间完全达到了免润滑、无噪音,无污染,长寿命的安全运行效果[0019]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链板的长度为40‑50cm。[0020]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循环传输大链轮上轴向设有若干减重孔,各减重孔的形心沿循环传输大链轮的形心环状阵列。[0021]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循环传输大链轮的轴孔上设有内套,内套的轴向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的厚度;内套上设有键槽。[0022]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传输大链轮的靠近轴孔部分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的其余部分的厚度。[0023]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驱动凹槽的靠近轴孔端的垂直于轴孔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驱动凹槽的远离轴孔端的垂直于轴孔的中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远离轴孔端的边的长度大于其靠近轴孔端的边的长度。[0024]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驱动凹槽的数量不少于8个。[0025]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循环传输大链轮设置在车库架体的下端。[0026]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循环传输大链轮本体的直径不小于1400cm。[002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的拨叉轮驱动提升链条不同,本发明采用循环传输大链轮驱动提升链条,循环传输大链轮的驱动凹槽数量相比拨叉轮大幅度提高,循环传输大链轮与提升链条之间实现了啮合面的全长接触,获得了高的啮合传动性能、高的抗磨性及高的挤压强度。增加了稳定装置,采用高强耐磨材质制成,调整方便,终生补偿,可有防止循环传输大链轮在驱动提升链条时承受较大应力时易出现变形的问题,提高了车库运行的安全性,降低维护与保养费用。附图说明[0028] 图1是本发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9]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30] 图3是图2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31] 图4是图2的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32] 图5是一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0033] 图6是一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0034] 图7是图6所示滚轮沿D‑D’的剖面图。[0035] 图8是一种循环传输大链轮的结构示意图。[0036] 图9是一种循环传输大链轮的结构示意图。[0037] 图10是图9所示循环传输大链轮沿E‑E’的剖面图。[0038] 图11是现有技术中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0039] 图12是图11的F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40] 图13是图11的G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41] 图14是图13的H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42] 图15是载车盘自重载荷与额定载荷Q的作用对提升链条产生一对力偶F的示意图。[0043] 其中:循环传输大链轮‑1;驱动凹槽‑11;减重孔‑12;内套‑13;轴孔‑14;键槽‑15;[0044] 提升链条‑2;轮轴‑21;链节‑22;滚轮‑23;链板‑24;轮体本体‑25;翼缘‑26;加厚盘‑27;尼龙层‑28;[0045] 稳定装置‑3;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纵向连接杆‑33;螺钉孔‑34;[0046] 驱动轮‑4;[0047] 驱动轴‑5;[0048] 载车链板‑6;[0049] 架体‑7;载车吊架安装横杆‑71;载车吊架‑72;拨叉轮‑73;减速电机‑74;传动链条75。具体实施方式[005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51] 实施例1。如图1‑5、8所示,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安全柔性垂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库架体上的循环传输大链轮1、提升链条2、稳定装置3[0052] 提升链条2为由若干链节22通过轮轴21依次首尾铰接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各轮轴21上同轴安装有滚轮23[0053] 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径向外周表面上沿其中轴线环状阵列有若干与提升链条2的滚轮23啮合的驱动凹槽11;循环传输大链轮1本体的直径不小于1400cm。[0054] 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至少一轴向侧安装有稳定装置3,所述稳定装置3包括垂向设置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均与提升链条2的滚轮23的径向外周表面相接触。循环传输大链轮16的设计是参考GB8350‑2003《输送链、附件和链轮》标准并对其进行了改良,因为市场上应用的产品未对使用工况的不同进行改进设计,存在啮合不良的问题。在ISO606‑1994传动用短节距精密滚子链和链轮国际标准中,并不规定具体的链轮齿形,而只规定链轮最大齿槽形状和最小齿槽形状。但在设计循环大链轮时,除了要保证链条能在链轮上顺利地啮入与啮出以及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外,发明人还考虑了一下原则:链轮齿必须能吸收和传递链条张力,更需要链轮能实现平稳、连续地工作;链轮齿必须合理地容纳链条伸长量以及链轮齿的工作面与根圆处的磨损量;链轮齿必须与使用时的工况条件相适应。如链条运行速度、是否有外来物落入链条与链轮啮合部位等。对循环大链轮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多次装机实验,使其关键性能参数如齿槽中心分离量、啮合压力角、链轮齿面圆弧半径、根圆直径等得到了优化。使其与提升链条导向轮之间实现了啮合面的全长接触,获得了高的啮合传动性能。并通过严格控制热处理工艺,使其齿面获得了高的抗磨性及高的挤压强度,取代了现有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四齿式拨叉轮”,使链轮工作更稳定、更可靠,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0055] 采用计算机“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通过迭代计算,对提升大链条运行轨迹的精确模拟。比如,提升大链条循环轨迹中心距Ayh=1472.41mm,链条在最下部三角板向单边(左或右)偏转18°时,对提升链条进行张紧,则链条运行过程中的最大松弛量为:Δmax=Kmax‑Kmin=455.00‑454.74=0.26mm,这个结果与整个链条总长度数量级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试验结果也做出了很好的证明:提升链条的“多边形效应”和“跳链”现象未再发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为保证“高强导向板”能够可靠工作,其必须要有足够的挤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因此材料选用综合性能优越的耐磨板。为保证“高强导向板”能够可靠工作,其必须要有足够的挤压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因此前导向板的前侧面、后导向板材料选用综合性能优越的耐磨板。屈服强度大于900MPa,布氏硬度为570‑600。经工业验证结果,12以上车位的设备采用循环传输大链轮相比与拨叉轮传动方式相比,安全性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传统垂直循环类机械式停车设备运行晃动问题。[0056] 提升链条与循环大链轮在进入啮合过程中不论是在上端,还是底部,受与提升链条三角板相连的载车盘自重载荷与额定载荷Q的作用,会对提升链条产生一对力偶F(见图15)。在这对力偶的作用下,进入啮合空挡区的链板和导向轮就会产生转动,脱离正常运动轨迹,造成的结果就是轻者“跳链”,重着“卡滞。采用前导向板、后导向板后,滚轮在进入与循环传输大链轮啮合之前的过渡区,与前导向板51接触,保证了提升链条与循环传输大链轮的相切。当滚轮将要离开循环大链轮的转向啮合区时,“后导向板就会对滚轮产生抵抗约束,迫使导向轮顺利与“循环大链轮”啮合与脱出,可以消除力偶F的影响,完全解决了现有循环系统存在的“卡滞”、“闷车”现象。[0057] 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分别与纵向连接杆33相连。[0058] 纵向连接杆33上设有可调节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间距的连接装置。[0059] 纵向连接杆33上设有纵向设有若干螺钉孔34,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分别螺钉连接在所述螺钉孔34上。[0060] 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后的弧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的中部为平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的底部、顶部为开口向前的弧面。[0061] 仅在车库架体上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靠近离车库载车吊架侧安装有稳定装置3。[0062] 每链节22包括两平行排列的链板24,两链板24的同端与一轮轴21相连,两链板24垂直于轮轴21的中轴线;滚轮23包括轮体本体25,轮体本体25各设有中轴线与轮体本体25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的圆柱状的翼缘26,轮体本体25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链条驱动轮的驱动凹槽11相啮合,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相接触。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厚度大于其远离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厚度。循环传输大链轮1上轴向设有若干减重孔12,各减重孔12的形心沿循环传输大链轮1本体的形心环状阵列。[0063] 链板24的长度为40‑50cm,轮体的直径为60‑100mm。[0064] 所述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靠近轴孔14部分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其余部分的厚度。[0065] 驱动凹槽11的靠近轴孔14端的垂直于轴孔14中轴线方向的截面为半圆形,驱动凹槽11的远离轴孔14端的垂直于轴孔14的中轴线方向的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远离轴孔14端的边的长度大于其靠近轴孔14端的边的长度。[0066] 驱动凹槽11的数量位10个。[0067] 循环传输大链轮1设置在车库架体的下端。[0068] 实施例2,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各滚轮23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的翼缘26的靠近稳定装置3端同轴设有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后导向板32相接触的加厚盘27。加厚盘27采用耐磨材质制成。轮体本体25的径向外周表面上设有尼龙层28。各滚轮23的加厚盘27的径向外周表面与立体车库的机架上的前导向板31的前侧面、后导向板32的后侧面相接触。立体车库的提升链条运行中的噪音主要来源于提升链条循环过程中钢制导向轮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在主体框架结构设计、制造合理的情况下,降低噪音的主要手段,就是创新运行技术原理,最大限度降低摩擦力。采用钢塑“复合导向轮”,颠覆了传统刚性运行原理。其中工程塑料为高强度高分子材料,摩擦系数小,实现了摩擦副之间的以柔克刚。经装机运行试验,设备整体噪音大幅度降低,不大于50Db,并且不需要润滑,环保无污染,维保费用低。[0069] 颠覆了传统刚性运行原理,完全实现了垂直循环系统运行的真正“柔性化”,运动副之间完全达到了免润滑、无噪音,无污染,长寿命的安全运行效果。[0070] 实施例3。如图9‑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的轴孔14上设有内套13,内套13的轴向的厚度大于循环传输大链轮1本体其余部分轴向的厚度;内套13上设有键槽15。[0071] 以上所列举的实施方式仅供理解本实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有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所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作出多种变化或变形,所有等同的变化或变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专利地区:山东

专利申请日期:2019-03-16

专利公开日期:2024-09-03

专利公告号:CN109972882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