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更新时间:2025-07-01
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地区:江苏-南通;
源自:南通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410082993.5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伊诺精密塑胶导管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紫琅路30号(狼山工业园)6号楼三楼

专利发明(设计)人:秦晓鹏,魏先锋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涉及绕线架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安装架,其上通过运输件安装有绕线辊。本申请在使用时,将弹簧钢绕设在绕线辊上,并通过固定件将绕线辊安装在运输件上,使得位于工作位置处绕线辊上的弹簧钢被使用,在过程中,随着绕线辊上的弹簧钢逐渐减少,弹簧钢与绕线辊的绕线点逐渐降低,此时通过抬高件的配合,使得固定件带动绕线辊逐渐上升,使得绕线点的高度变化较小,且在绕线辊上的弹簧钢使用完毕后,通过运输件的配合,使得与其相邻的绕线辊运动到工作位置再次进行使用,减少了在使用时的绕线辊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了当弹簧钢与绕线辊解除连接后拖到地上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1),其上通过运输件(2)安装有绕线辊(3),绕线辊(3)用于绕设弹簧钢,安装架(1)上设置有工作位置,运输件(2)包括承载端与驱动端,承载端数量有多个,承载端通过固定件(5)与绕线辊(3)连接,驱动端用于驱动不同的承载端运动到工作位置,所述运输件(2)包括安装在安装架(1)上的驱动电机(201),所述安装架(1)上转动安装有转块(204),驱动电机(201)输出轴与转块(204)连接,转块(204)上安装有多个承载板(202),所述承载板(202)上活动安装有主芯(203),绕线辊(3)用于套设在主芯(203)上;
抬高件(4),安装在安装架(1)上,抬高件(4)与固定件(5)连接,当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被拉动时,抬高件(4)使得固定件(5)在承载端上的高度发生改变,所述固定件(5)包括安装在所述主芯(203)的外周侧的环板(501),主芯(203)通过环板(501)安装在承载板(202)上,所述环板(501)上开设有环槽(502),安装在所述绕线辊(3)底部安装有连接块(503),连接块(503)用于插设在环槽(502)内,连接块(503)上通过抵触弹簧(504)安装有凸块(505),所述环槽(50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505)的凹孔(506),所述抬高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环板(501)底部的转动杆(401),环板(501)通过转动杆(401)活动安装在承载板(202)上,转动杆(401)上开设有螺旋槽(402),所述承载板(202)底部安装有延长筒(403),延长筒(403)内壁安装有与螺旋槽(402)滑动配合的滑块(404),所述安装架(1)包括容纳壳(101)与支撑架(102),容纳壳(101)用于容纳驱动电机(201),支撑架(102)位于容纳壳(101)外周侧,支撑架(102)上安装有与承载板(202)滑动配合的圆圈板(6),转块(204)位于圆圈板(6)的环腔内,所述圆圈板(6)上安装有与承载板(202)滑动配合的升高板(7),升高板(7)的正上方为工作位置,所述承载板(202)滑动安装在转块(204)上,升高板(7)两侧开设有导向斜面,当承载板(202)与升高板(7)接触时,导向斜面使得承载板(202)朝升高板(7)的上表面运动,所述承载板(202)上滑动安装有L型板(8),承载板(202)通过L型板(8)与转块(204)滑动连接,承载板(202)与L型板(8)之间的滑动方向与L型板(8)在转块(204)上的滑动方向相垂直,L型板(8)与承载板(20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9),所述承载板(202)上安装有受力斜块(18),所述安装架(1)上安装有与转块(204)转动配合的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安装有施力斜块(11),当受力斜块(18)与施力斜块(11)抵触时,受力斜块(18)带动承载板(202)远离转块(204),所述承载板(202)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框(12),限位框(12)的框腔与L型板(8)滑动配合,限位框(12)的框腔内安装有限位杆(13),所述L型板(8)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杆(13)的限位槽(14),所述限位框(12)底部安装有贯穿承载板(202)底部的抵触块(15),所述圆圈板(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抵触块(15)的容纳槽(16),所述限位框(12)顶部贯穿承载板(202)顶部,所述限位框(12)上安装有抵触环(17),抵触环(17)滑动套设在环板(501)外周侧,当抵触块(15)与升高板(7)抵触时,抵触环(17)与绕线辊(3)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02)两侧开设有弧形面,承载板(202)通过弧形面与升高板(7)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3)朝向L型板(8)的端部为半球面。 说明书 : 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申请涉及绕线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背景技术[0002]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弹簧一般用条形的弹簧钢通过绕簧机绕卷制成,绕簧机使用时,需要通过绕线架对弹簧钢进行收卷,便于将弹簧钢进行收纳。[0003] 现有绕簧机的绕线架上会存放有多个收卷辊,在使用时,依次将收卷辊上的弹簧钢进行收卷加工,当靠近绕簧机处的收卷辊上的弹簧钢使用完毕后,下一个收卷辊上的弹簧钢在使用时,其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会增加,使得越远离绕簧机上的弹簧钢与绕线架分离后拖在地上的长度越长,容易拖在地上造成磨损,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来改善该问题。发明内容[0004]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0005] 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包括:[0007] 安装架,其上通过运输件安装有绕线辊,绕线辊用于绕设弹簧钢,安装架上设置有工作位置,运输件包括承载端与驱动端,承载端数量有多个,承载端通过固定件与绕线辊连接,驱动端用于驱动不同的承载端运动到工作位置;[0008] 抬高件,安装在安装架上,抬高件与固定件连接,当绕线辊上的弹簧钢被拉动时,抬高件使得固定件在承载端上的高度发生改变。[0009] 进一步地,所述运输件包括:[0010] 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块,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转块连接,转块上安装有多个承载板;[0011] 主芯,活动安装在承载板上,绕线辊用于套设在主芯上。[0012]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0013] 环板,安装在主芯的外周侧,主芯通过环板安装在承载板上,所述环板上开设有环槽;[0014] 连接块,安装在绕线辊底部,连接块用于插设在环槽内,连接块上通过抵触弹簧安装有凸块,所述环槽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的凹孔。[0015] 进一步地,所述抬高件包括:[0016] 转动杆,安装在环板底部,环板通过转动杆活动安装在承载板上,转动杆上开设有螺旋槽;[0017] 延长筒,安装在承载板底部,延长筒内壁安装有与螺旋槽滑动配合的滑块。[0018]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容纳壳与支撑架,容纳壳用于容纳驱动电机,支撑架位于容纳壳外周侧,支撑架上安装有与承载板滑动配合的圆圈板,转块位于圆圈板的环腔内,所述圆圈板上安装有与承载板滑动配合的升高板,升高板的正上方为工作位置,所述承载板滑动安装在转块上,升高板两侧开设有导向斜面,当承载板与升高板接触时,导向斜面使得承载板朝升高板的上表面运动。[0019]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滑动安装有L型板,承载板通过L型板与转块滑动连接,承载板与L型板之间的滑动方向与L型板在转块上的滑动方向相垂直,L型板与承载板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受力斜块,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与转块转动配合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施力斜块,当受力斜块与施力斜块抵触时,受力斜块带动承载板远离转块。[0020]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框,限位框的框腔与L型板滑动配合,限位框的框腔内安装有限位杆,所述L型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杆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框底部安装有贯穿承载板底部的抵触块,所述圆圈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抵触块的容纳槽。[0021]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顶部贯穿承载板顶部,所述限位框上安装有抵触环,抵触环滑动套设在环板外周侧,当抵触块与升高板抵触时,抵触环与绕线辊抵触。[0022]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两侧开设有弧形面,承载板通过弧形面与升高板接触。[0023]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朝向L型板的端部为半球面。[0024]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在使用时,将弹簧钢绕设在绕线辊上,并通过固定件将绕线辊安装在运输件上,使得位于工作位置处绕线辊上的弹簧钢被使用,在过程中,随着绕线辊上的弹簧钢逐渐减少,弹簧钢与绕线辊的绕线点逐渐降低,此时通过抬高件的配合,使得固定件带动绕线辊逐渐上升,使得绕线点的高度变化较小,且在绕线辊上的弹簧钢使用完毕后,通过运输件的配合,使得与其相邻的绕线辊运动到工作位置再次进行使用,减少了在使用时的绕线辊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了当弹簧钢与绕线辊解除连接后拖到地上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0025] 图1是本申请立体结构示意图;[0026] 图2是本申请安装架与圆圈板结构示意图;[0027] 图3是本申请安装架与运输件结构示意图;[0028] 图4是本申请部分结构爆炸图;[0029] 图5是本申请运输件结构爆炸图;[0030] 图6是本申请L型板及其上结构爆炸图;[0031] 图7是本申请承载板及其上结构爆炸图;[0032] 附图标记:1、安装架;101、容纳壳;102、支撑架;103、架板;2、运输件;201、驱动电机;202、承载板;203、主芯;204、转块;3、绕线辊;4、抬高件;401、转动杆;402、螺旋槽;403、延长筒;404、滑块;5、固定件;501、环板;502、环槽;503、连接块;504、抵触弹簧;505、凸块;506、凹孔;6、圆圈板;7、升高板;8、L型板;9、复位弹簧;10、固定板;11、施力斜块;12、限位框;13、限位杆;14、限位槽;15、抵触块;16、容纳槽;17、抵触环;18、受力斜块。具体实施方式[0033]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0034] 实施例一[0035] 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在实施例一中提出的一种四轴绕簧机绕线机构,包括:[0036] 安装架1,其上通过运输件2安装有绕线辊3,绕线辊3用于绕设弹簧钢,在使用时,安装架1放置在绕簧机的附近,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呈圆条状,在使用时,将弹簧钢的自由端与绕簧机进行连接,使其被收卷加工;[0037] 安装架1上设置有工作位置,运输件2包括承载端与驱动端,承载端数量有多个,承载端通过固定件5与绕线辊3连接,驱动端用于驱动不同的承载端运动到工作位置,固定件5使得绕线辊3与承载端活动连接,使得绕线辊3能在承载端上转动且能竖直方向改变其位置,在安装时,对安装架1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弹簧钢在工作位置与绕线辊3分离后尾端通过弹簧钢自身的韧性不会拖到地上,便于后续使用;[0038] 工作位置为安装架1最靠近绕簧机的部位,在使用时,通过运输件2驱动端的配合,使得当其中一个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用完后,将其相邻的绕线辊3通过承载端运输到工作位置,如此循环,使得位于该装置上的弹簧钢在被加工时的固定位置到绕簧机之间的距离一致,减少了在当其与绕线辊3分离后,末端过长而拖到地上的可能;[0039] 抬高件4,安装在安装架1上,抬高件4与固定件5连接,当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被拉动时,抬高件4使得固定件5在承载端上的高度发生改变,在使用时,弹簧钢由上到下与绕线辊3解除连接,在使用时,弹簧钢与绕线辊3的绕线点难免会往下降,此时,通过抬高件4的配合,使得固定件5带动绕线辊3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得绕线辊3整体的位置向上移动,进一步使得弹簧钢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保持较为稳定,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将弹簧钢绕设在绕线辊3上,并通过固定件5将绕线辊3安装在运输件2上,使得位于工作位置处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被使用,在过程中,随着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逐渐减少,弹簧钢与绕线辊3的绕线点逐渐降低,此时通过抬高件4的配合,使得固定件5带动绕线辊3逐渐上升,使得绕线点的高度变化较小,且在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使用完毕后,通过运输件2的配合,使得与其相邻的绕线辊3运动到工作位置再次进行使用,减少了在使用时的绕线辊3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少了当弹簧钢与绕线辊3解除连接后拖到地上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41] 实施例二[0042] 如图1‑图7所示,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运输件2、固定件5和抬高件4进行公开,在实施例二中,运输件2包括:[0043] 驱动电机201,安装在安装架1上,安装架1上转动安装有转块204,驱动电机201输出轴与转块204连接,转块204上安装有多个承载板202,在使用时,当驱动电机201输出轴转动时会带动转块204转动,进而带动转块204上的承载板202转动,驱动电机201与转块204为驱动端,承载板202为承载端;[0044] 主芯203,活动安装在承载板202上,绕线辊3用于套设在主芯203上,在使用时,将绕线辊3初步套设在主芯203上,将绕线辊3在承载板202上的位置进行确定,便于使得绕线辊3与固定件5进行连接,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45] 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电机201的转动,使得不同的承载板202轮流的运动到工作位置,使得每个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到绕簧机之间的距离差距较小,也进行了弹簧杆与绕线辊3分离后末端拖到地面上的可能。[0046] 在实施例二中,固定件5包括:[0047] 环板501,安装在主芯203的外周侧,主芯203通过环板501安装在承载板202上,环板501上开设有环槽502,环板501用于将主芯203的底部进行包裹,且环板501的直径大于主芯203的直径,环槽502开设在环板501的上表面,环板501用于和抬高件4连接,环板501通过抬高件4的配合,能在承载板202上转动并能改变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0048] 连接块503,安装在绕线辊3底部,连接块503用于插设在环槽502内,连接块503上通过抵触弹簧504安装有凸块505,环槽502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凸块505的凹孔506,连接块503呈环状,凸块505远离连接块503的一端为弧形面,在使用时,将其与环槽502对齐后进行插设,使得绕线辊3与环板501进行连接,过程中,环槽502的内壁通过弧形面的导向对凸块505进行挤压,使得抵触弹簧504被压缩,当连接块503运动到凹孔506与凸块505对齐时,抵触弹簧504推动凸块505插设到凹孔506内,将绕线辊3与环板501进行固定,使得绕线辊3能够正常使用;[0049] 当需要对绕线辊3进行更换时,由于凸块505的端面为弧形面,通过弧形面的导向,使得凸块505与凹孔506内壁之间发生挤压,将绕线辊3向外拔出即可使得凸块505与凹孔506发生分离,便于将绕线辊3进行拆卸,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50] 在实施例二中,抬高件4包括:[0051] 转动杆401,安装在环板501底部,环板501通过转动杆401活动安装在承载板202上,转动杆401上开设有螺旋槽402,转动杆401插设在承载板202上并贯穿承载板202,使得其自由端位于承载板202底部;[0052] 延长筒403,安装在承载板202底部,延长筒403内壁安装有与螺旋槽402滑动配合的滑块404,延长筒403用于容纳转动杆401的自由端,并对转动杆401进行限制,使其只能在延长筒403内进行运动;[0053] 在使用时,当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被绕簧机收卷加工时,会拉动绕线辊3带动环板501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401转动,过程中,滑块404在螺旋槽402内滑动,沿螺旋槽402内壁切向将转动杆401向上推动,使得转动杆401与绕线辊3在转动的同时也发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使得弹簧钢与绕簧机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减少了当弹簧钢与绕线辊3分离后末端拖到地上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54] 当弹簧钢收卷完毕,驱动电机201转动带动承载板202远离工作位置时,工作人员对绕线辊3进行更换,并将转动杆401进行复位。[0055] 实施例三[0056] 如图1‑图7所示,实施例三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本申请进行公开,在实施例三中,安装架1包括容纳壳101与支撑架102,容纳壳101用于容纳驱动电机201,支撑架102位于容纳壳101外周侧,容纳壳101位于转块204底部,二者转动配合,容纳壳101用于对驱动电机201进行保护;[0057] 支撑架102上安装有与承载板202滑动配合的圆圈板6,转块204位于圆圈板6的环腔内,容纳壳101也位于环腔内;[0058] 圆圈板6上安装有与承载板202滑动配合的升高板7,升高板7的正上方为工作位置,承载板202滑动安装在转块204上,以图1为主视角,承载板202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在转块204上;[0059] 升高板7两侧开设有导向斜面,当承载板202与升高板7接触时,导向斜面使得承载板202朝升高板7的上表面运动,在使用时,承载板202架设在圆圈板6上,并在其上滑动,当承载板202运动带与升高板7接触时,通过其上导向斜面的导向,使得承载板202的位置逐渐升高,使得位于工作位置处的承载板202的高度高于其他承载板202的高度,进而使得被收卷的绕线辊3的位置最突出,减少了在弹簧钢被收卷时其余的绕线辊3对其造成影响,且当弹簧钢末端与绕线辊3分离时,末端受到惯性容易甩动,减少了其余的绕线辊3及其上弹簧钢被抽打到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60] 当绕线辊3上的弹簧钢使用完毕后,驱动电机201带动承载板202转动,承载板202通过升高板7另一侧的导向斜面的导向向下滑动,直至落到圆圈板6上,完成复位。[0061] 在实施例三中,承载板202上滑动安装有L型板8,承载板202通过L型板8与转块204滑动连接,承载板202与L型板8之间的滑动方向与L型板8在转块204上的滑动方向相垂直,以图1为主视角,承载板202上开设有水平下方的槽体,使得承载板202与L型板8之间的滑动方向为沿水平方向滑动,而转块204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槽体,使得L型板8与转块204之间的滑动方向为沿竖直方向滑动;[0062] L型板8与承载板20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9,承载板202上安装有受力斜块18,安装架1上安装有与转块204转动配合的固定板10,安装架1还包括有架板103,其形状如图1所示,固定板10与架板103固定连接,固定板10位于转块204顶部,当转块204转动时,固定板10的位置保持不变;[0063] 固定板10上安装有施力斜块11,当受力斜块18与施力斜块11抵触时,受力斜块18带动承载板202远离转块204,在使用时,当承载板202运动到升高板7上的过程中,L型板8被承载板202带动逐渐被抬高,使得受力斜块18逐渐被施力斜块11推动,进而使得承载板202向远离转块204的方向滑动,使得复位弹簧9被拉伸,且承载板202在水平方向的位置也更加突出,进一步减少了装置上的其他部件对绕线辊3的阻挡,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64] 当承载板202随着升高板7的导向逐渐下落时,复位弹簧9复位,拉动承载板202进行复位,便于进行后续的使用。[0065] 在实施例三中,承载板202上滑动安装有限位框12,限位框12的框腔与L型板8滑动配合,限位框12的框腔内安装有限位杆13,L型板8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杆13的限位槽14,在使用时,限位框12通过重力的作用,压持在L型板8上,使得限位杆13插设在限位槽14内,将承载板202的滑动进行限制,减少了其在转动时,被离心力甩动远离转块204的可能,增加了承载板202在使用时的稳定性;[0066] 限位框12底部安装有贯穿承载板202底部的抵触块15,圆圈板6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抵触块15的容纳槽16,升高板7上并未开设容纳槽16,使得当抵触块15在圆圈板6上滑动时,被容纳槽16进行容纳,使得限位框12通过重力压持在L型板8上,但当承载板202运动到升高板7上时,抵触块15与升高板7的上表面抵触,使得限位框12被顶起,使得限位杆13与限位槽14解除连接,使得L型板8与承载板202之间的滑动恢复,使得承载板202进行滑动,当承载板202下落时,由于抵触块15仍旧与升高板7抵触,使得承载板202能够正常的进行复位,当其运动到圆圈板6上时,承载板202复位完成,限位杆13再次对准限位槽14,且限位框12受重力影响下落,使得限位杆13重新与限位槽14连接,承载板202的滑动再次被限制,在使用时,增加了承载板20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0067] 在实施例三中,限位框12顶部贯穿承载板202顶部,限位框12上安装有抵触环17,抵触环17滑动套设在环板501外周侧,当抵触块15与升高板7抵触时,抵触环17与绕线辊3抵触,在使用时,当抵触块15与升高板7抵触时,限位框12位置上升,使得抵触环17与绕线辊3抵触,进而使得转动杆401与承载板202之间的缝隙距离减少,由于绕线辊3的动力来自于绕簧机对弹簧钢的拉动,力足够大,此时绕线辊3仍旧可以转动,且由于转动杆401与承载板202之间的缝隙距离减少,使得绕线辊3在转动时更加稳定,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68] 在实施例三中,承载板202两侧开设有弧形面,承载板202通过弧形面与升高板7接触,在使用时,当承载板202与升高板7接触时,通过弧形面与导向斜面的导向进一步便于升高板7将承载板202进行抬升,且二者通过弧形面接触较为顺滑,减少了二者在接触时的磨损,进而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0069] 在实施例三中,限位杆13朝向L型板8的端部为半球面,当承载板202滑动时,限位杆13通过半球面与L型板8接触,通过球面的接触,使得L型板8与限位杆13之间的摩擦较小,减少了限位杆13在承载板202滑动时对其造成影响的可能,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007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专利地区:江苏

专利申请日期:2024-01-19

专利公开日期:2024-09-03

专利公告号:CN118023440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该专利所有权非本平台所有,我方无法提供专利权所有者联系方式,请勿联系我方。
电话咨询
到底部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