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4-11-01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地区:河北-沧州;
源自:沧州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311750945.0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广安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滕庄子镇城西工业区

专利发明(设计)人:齐国庆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涉及电缆铺设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转动调节杆,推着牵引块和上料架移动,滑出行走小车,并旋转倾斜形成了斜面后,推着电缆卷筒沿着上料架移动到行走小车上,S2、转动横杆,并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带动收纳竖筒旋转,推动支撑丝杆、托架和支撑辊上升,再转动顶杆推着垫块移动,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了行走放线机构,通过转动升降杆,推着引导框移动,方便对电缆进行引导铺设,同时转动挤压螺杆推着升降块和活动辊移动,改变了活动辊和固定辊之间的距离,转动推杆带着移动架和挤压辊在引导框内部滑动,改变了挤压辊和引导框之间距离,方便对不同之间的电缆进行夹持。

主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小车(1),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一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轴座(2),两个所述轴座(2)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两个所述旋转轴(3)相反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后滚轮(4),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行走放线机构(5),所述行走放线机构(5)包括支架(501);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支架(501),两个所述支架(501)内壁顶部位置处均开设有竖槽(502),所述竖槽(502)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挤压螺杆(503),两个所述挤压螺杆(503)外侧对应竖槽(502)内部位置处均通过螺纹套接有升降块(504),两个所述升降块(504)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活动辊(505),两个所述支架(501)之间对应活动辊(505)底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辊(506);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两个支架(501)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507),所述凹槽(507)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508),且转杆(508)外侧和旋转轴(3)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509),所述凹槽(50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内十字转筒(510),所述内十字转筒(510)内部活动连接有十字杆(511),所述十字杆(511)一端卡接有连接轴(512),所述连接轴(512)外侧对应凹槽(507)内部位置处活动套接有限位块(513),所述连接轴(512)和转杆(508)相邻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摩擦轮(514),所述固定辊(506)转轴外侧和内十字转筒(510)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轮(515),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传动轮(515)外侧均套接有第一传动带(516);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两个支架(501)之间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放置架(517),所述放置架(517)内壁转动连接有套筒(518),所述套筒(518)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牵引杆(519);
两个所述支架(50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延长板(520),所述延长板(520)顶端通过螺纹对称连接有升降杆(521),所述升降杆(521)底端转动连接有引导框(522),且引导框(522)内壁和延长板(520)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523),所述引导框(522)内壁对应导向轮(523)顶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推杆(524),所述推杆(524)外侧对应引导框(522)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525),所述移动架(525)内壁转动连接有挤压辊(526);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称开设有限位槽(527),两个所述限位槽(527)内壁均卡接有定位杆(528),所述定位杆(528)外侧活动套接有松紧滑架(529),所述松紧滑架(529)和限位槽(527)之间对应定位杆(528)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支撑弹簧(530),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凹槽(507)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固定座(531),所述固定座(531)内壁和松紧滑架(529)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532),所述固定座(531)上的传动轴(532)外侧、松紧滑架(529)上的传动轴(532)外侧和引导框(522)上的导向轮(523)转轴外侧均套接有弹力传输带(533),所述固定座(531)上的传动轴(532)外侧另一端和内十字转筒(510)外侧均套接有第二传动带(534);
所述挤压螺杆(503)的顶端贯穿支架(501)的顶端,所述限位块(513)两端均与凹槽(50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辊(506)的转轴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架(501)的一端,所述牵引杆(519)另一端与限位块(513)一端转动连接;
所述导向轮(523)和活动辊(505)、固定辊(506)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平面上,所述挤压辊(526)的长度等于导向轮(523)的长度,所述移动架(525)两端均与引导框(52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松紧滑架(529)外侧与限位槽(52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轮(523)的转轴两端均贯穿引导框(522)的两端;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定位机构(6),所述安装定位机构(6)包括支撑板(601);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中部位置处对称卡接有支撑板(601),两个所述支撑板(601)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顶杆(602),且两个顶杆(602)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垫块(603);
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中部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底架(604),所述底架(604)内壁转动连接有横杆(605),所述横杆(605)外侧对称套接有蜗杆(606),所述底架(604)顶端对应蜗杆(606)两侧位置处均等距转动连接有收纳竖筒(607),且收纳竖筒(607)外侧固定套接有蜗轮(608),所述收纳竖筒(607)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丝杆(609),所述支撑丝杆(609)顶端卡接有托架(610),所述托架(610)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辊(611);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托架(610)一侧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行程槽(612),两个所述行程槽(612)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杆(613),两个所述调节杆(613)外侧对应行程槽(612)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牵引块(614),两个所述牵引块(614)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上料架(615),所述上料架(615)内壁等距转动连接有滚筒(616);
两个所述垫块(603)之间夹持有电缆卷筒,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底架(604)顶部位置处开设有槽口,所述蜗杆(606)与蜗轮(608)啮合,相邻的两个所述收纳竖筒(607)内壁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所述顶杆(602)一端和横杆(605)两端均卡接有转盘;
所述调节杆(613)一端贯穿行走小车(1)一端,所述牵引块(614)外侧与行程槽(612)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滚筒(616)的外径大于上料架(615)的高度;
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便捷转向机构(7),所述便捷转向机构(7)包括L型板(701);
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另一侧位置处对称转动连接有L型板(701),且两个L型板(701)相反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前滚轮(702),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两个前滚轮(702)之间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盘(703),且圆盘(703)外侧等距卡接有齿凸(704),所述圆盘(703)底端对称卡接有限位杆(705),两个所述限位杆(705)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摆动板(706);
所述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圆盘(703)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N型板(707),且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N型板(707)内侧中部位置处卡接有固定块(708),所述N型板(707)内壁对应固定块(708)内部位置处卡接有滑杆(709),所述N型板(707)和固定块(708)之间对应滑杆(709)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复位弹簧(710),所述N型板(707)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齿条(711);
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凹槽(507)外侧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推架(712),所述推架(712)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转向拉块(713),所述行走小车(1)顶端两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引线管(714),所述转向拉块(713)一端对应引线管(714)内侧位置处卡接有牵引绳(715);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转动调节杆(613),推着牵引块(614)和上料架(615)移动,滑出行走小车(1),并旋转倾斜形成了斜面后,推着电缆卷筒沿着上料架(615)移动到行走小车(1)上;
S2、转动横杆(605),并通过蜗杆(606)和蜗轮(608)的配合,带动收纳竖筒(607)旋转,推动支撑丝杆(609)、托架(610)和支撑辊(611)上升,再转动顶杆(602)推着垫块(603)移动,对电缆卷筒夹持固定;
S3、转动升降杆(521),推着引导框(522)下降到电缆铺设的位置后,利用活动辊(505)、固定辊(506)和挤压辊(526)、导向轮(523)对电缆进行夹持;
S4、推动行走小车(1)移动,使后滚轮(4)带动旋转轴(3)转动,然后通过传动组件,对电缆进行牵引、放线,使电缆被铺设到对应的位置;
S5、拉动转向拉块(713)带着牵引绳(715)移动,并拉动N型板(707)滑动,并通过齿条(711)和齿凸(704)的配合,推动圆盘(703)旋转,再通过摆动板(706)带动L型板(701)和前滚轮(702)旋转,调整角度;
S6、在铺设完成后,转动套筒(518)通过牵引杆(519)拉动限位块(513)、连接轴(512)和十字杆(511)移动,两个摩擦轮(514)分离,解除对动力的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703)通过齿凸(704)与齿条(711)啮合,所述摆动板(706)两端分别与L型板(701)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709)贯穿固定块(708),且滑杆(709)外侧与固定块(708)内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管(714)一端贯穿行走小车(1)底端,所述推架(712)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向拉块(713)内壁对应滑槽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卡块,所述牵引绳(715)另一端穿过引线管(714)与N型板(707)一端固定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电缆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背景技术[0002] 电力工程,即与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广义上还包括把电作为动力和能源在多种领域中应用的工程,同时可理解到送变电业扩工程,长途通信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一般采用直埋铺设方式;[0003] 但是现有的电缆在铺设时,需要人们手动拉动、调整电缆的位置,从而将电缆铺设到对应的位置,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并且电缆卷筒重量较大,不容易进行移动铺设,所以我们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需要人们手动拉动、调整电缆的位置,从而将电缆铺设到对应的位置,影响了施工的效率,并且电缆卷筒重量较大,不容易进行移动铺设的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6] S1、转动调节杆,推着牵引块和上料架移动,滑出行走小车,并旋转倾斜形成了斜面后,推着电缆卷筒沿着上料架移动到行走小车上;[0007] S2、转动横杆,并通过蜗杆和蜗轮的配合,带动收纳竖筒旋转,推动支撑丝杆、托架和支撑辊上升,再转动顶杆推着垫块移动,对电缆卷筒夹持固定;[0008] S3、转动升降杆,推着引导框下降到电缆铺设的位置后,利用活动辊、固定辊和挤压辊、导向轮对电缆进行夹持;[0009] S4、推动行走小车移动,使后滚轮带动旋转轴转动,然后通过传动组件,对电缆进行牵引、放线,使电缆被铺设到对应的位置;[0010] S5、拉动转向拉块带着牵引绳移动,并拉动N型板滑动,并通过齿条和齿凸的配合,推动圆盘旋转,再通过摆动板带动L型板和前滚轮旋转,调整角度;[0011] S6、在铺设完成后,转动套筒通过牵引杆拉动限位块、连接轴和十字杆移动,两个摩擦轮分离,解除对动力的传递。[001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小车底端一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轴座,两个所述轴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相反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后滚轮,[0013]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行走放线机构,所述行走放线机构包括支架;[0014]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支架,两个所述支架内壁顶部位置处均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挤压螺杆,两个所述挤压螺杆外侧对应竖槽内部位置处均通过螺纹套接有升降块,两个所述升降块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活动辊,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对应活动辊底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辊;[0015]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应两个支架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外侧和旋转轴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凹槽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内十字转筒,所述内十字转筒内部活动连接有十字杆,所述十字杆一端卡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外侧对应凹槽内部位置处活动套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轴和转杆相邻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摩擦轮,所述固定辊转轴外侧和内十字转筒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轮,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传动轮外侧均套接有第一传动带;[0016]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应两个支架之间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内壁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牵引杆;[0017] 两个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顶端通过螺纹对称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底端转动连接有引导框,且引导框内壁和延长板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引导框内壁对应导向轮顶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外侧对应引导框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内壁转动连接有挤压辊;[0018]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称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槽内壁均卡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侧活动套接有松紧滑架,所述松紧滑架和限位槽之间对应定位杆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支撑弹簧,所述行走小车底端对应凹槽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壁和松紧滑架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固定座上的传动轴外侧、松紧滑架上的传动轴外侧和引导框上的导向轮转轴外侧均套接有弹力传输带,所述固定座上的传动轴外侧另一端和内十字转筒外侧均套接有第二传动带。[0019]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挤压螺杆的顶端贯穿支架的顶端,所述限位块两端均与凹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辊的转轴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架的一端,所述牵引杆另一端与限位块一端转动连接。[0020]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向轮和活动辊、固定辊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平面上,所述挤压辊的长度等于导向轮的长度,所述移动架两端均与引导框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松紧滑架外侧与限位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导向轮的转轴两端均贯穿引导框的两端。[002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小车顶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定位机构,所述安装定位机构包括支撑板;[0022]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中部位置处对称卡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顶杆,且两个顶杆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垫块;[0023] 所述行走小车底端中部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底架,所述底架内壁转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外侧对称套接有蜗杆,所述底架顶端对应蜗杆两侧位置处均等距转动连接有收纳竖筒,且收纳竖筒外侧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收纳竖筒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丝杆,所述支撑丝杆顶端卡接有托架,所述托架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辊;[0024]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应托架一侧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行程槽,两个所述行程槽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个所述调节杆外侧对应行程槽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牵引块,两个所述牵引块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上料架,所述上料架内壁等距转动连接有滚筒。[0025]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垫块之间夹持有电缆卷筒,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应底架顶部位置处开设有槽口,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相邻的两个所述收纳竖筒内壁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两个所述顶杆一端和横杆两端均卡接有转盘。[0026]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杆一端贯穿行走小车一端,所述牵引块外侧与行程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滚筒的外径大于上料架的高度。[0027]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行走小车底端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便捷转向机构,所述便捷转向机构包括L型板;[0028] 所述行走小车底端另一侧位置处对称转动连接有L型板,且两个L型板相反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前滚轮,所述行走小车底端对应两个前滚轮之间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盘,且圆盘外侧等距卡接有齿凸,所述圆盘底端对称卡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摆动板;[0029] 所述行走小车底端对应圆盘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N型板,且行走小车底端对应N型板内侧中部位置处卡接有固定块,所述N型板内壁对应固定块内部位置处卡接有滑杆,所述N型板和固定块之间对应滑杆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复位弹簧,所述N型板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齿条;[0030] 所述行走小车顶端对应凹槽外侧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推架,所述推架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转向拉块,所述行走小车顶端两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引线管,所述转向拉块一端对应引线管内侧位置处卡接有牵引绳。[0031]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圆盘通过齿凸与齿条啮合,所述摆动板两端分别与L型板底端转动连接,所述滑杆贯穿固定块,且滑杆外侧与固定块内壁滑动连接。[0032]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引线管一端贯穿行走小车底端,所述推架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转向拉块内壁对应滑槽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卡块,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穿过引线管与N型板一端固定连接。[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0034] 1、设置了行走放线机构,通过转动升降杆,推着引导框移动,方便对电缆进行引导铺设,同时转动挤压螺杆推着升降块和活动辊移动,改变了活动辊和固定辊之间的距离,转动推杆带着移动架和挤压辊在引导框内部滑动,改变了挤压辊和引导框之间距离,方便对不同之间的电缆进行夹持,保证了电缆输送时的稳定性,防止电缆出现松动、掉落的现象;[0035] 另外,通过传动齿轮的配合,使旋转轴带动转杆旋转,再通过摩擦轮、连接轴、十字杆、内十字转筒、第一传动带和传动轴的配合,带动固定辊旋转,同时通过第二传动带、内十字转筒、传动轴和弹力传输带的配合,带动导向轮同步旋转,对电缆进行牵引、输送,使行走小车在移动时,对电缆进行牵引放线、铺设,提高了电缆铺设的便捷性;[0036] 另外,通过弹力传输带拉动传动轴和松紧滑架沿着限位槽内部滑动,改变松紧滑架和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在引导框升降时,保持弹力传输带的绷紧度,保证对动力的传递效果,转动套筒通过牵引杆拉动限位块在凹槽内部滑动,带动连接轴和十字杆在内十字转筒内部移动,使连接轴上的摩擦轮与转杆上的摩擦轮分离,解除对动力的传递,停止放线。[0037] 2、设置了安装定位机构,通过转动调节杆带着牵引块沿着行程槽内部滑动,推着上料架移出行走小车,迫使上料架转动倾斜,形成了斜面,并通过滚筒的配合,方便人们推着电缆卷筒移动到行走小车上,提高了便捷性;[0038] 另外,通过转盘带动横杆和蜗杆旋转,再通过蜗轮带动收纳竖筒旋转,推动支撑丝杆、动托架和支撑辊上升,与电缆卷筒底端贴合,方便带着电缆卷筒上升,然后通过转动顶杆,推着垫块移动,对电缆卷筒进行夹持固定,保证了电缆卷筒的稳定性,并且在后续放卷铺设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辊的配合,降低电缆卷筒和托架之间的摩擦,提高了电缆卷筒的转动效果。[0039] 3、设置了便捷转向机构,通过拉动转向拉块,带着牵引绳沿着引线管内部移动,从而带动N型板在行走小车底端滑动,并通过齿条和齿凸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推动圆盘旋转,然后再通过限位杆的配合,推动摆动板,使摆动板推着行走小车底端的两个L型板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改变了前滚轮的角度,提高了行走小车转向的便捷性,另外通过复位弹簧伸缩的特性,在完成转向后,推动N型板滑动复位,并通过齿条和齿凸的配合,使前滚轮摆正,并保持稳定性,防止行走小车在移动时出现偏移的现象,保证了行走的稳定性。[0040] 综合所述,通过安装定位机构方便对电缆卷筒进行安装定位,保证了电缆卷筒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行走放线机构,在行走的过程中,对电缆卷筒上的电缆进行牵引、放线,从而将电缆引导到需要铺设的位置,提高了便捷性,并且通过便捷转向机构,便捷的改变行走的方向,保证了推送的效果,附图说明[004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0042] 在附图中:[0043] 图1是本发明电缆铺设方法的步骤流程图;[0044] 图2是本发明后滚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45] 图3是本发明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46] 图4是本发明图3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0047] 图5是本发明行走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48] 图6是本发明安装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49] 图7是本发明限位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50] 图8是本发明上料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51] 图9是本发明便捷转向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0052] 图中标号:1、行走小车;2、轴座;3、旋转轴;4、后滚轮;[0053] 5、行走放线机构;501、支架;502、竖槽;503、挤压螺杆;504、升降块;505、活动辊;506、固定辊;507、凹槽;508、转杆;509、传动齿轮;510、内十字转筒;511、十字杆;512、连接轴;513、限位块;514、摩擦轮;515、传动轮;516、第一传动带;517、放置架;518、套筒;519、牵引杆;520、延长板;521、升降杆;522、引导框;523、导向轮;524、推杆;525、移动架;526、挤压辊;527、限位槽;528、定位杆;529、松紧滑架;530、支撑弹簧;531、固定座;532、传动轴;533、弹力传输带;534、第二传动带;[0054] 6、安装定位机构;601、支撑板;602、顶杆;603、垫块;604、底架;605、横杆;606、蜗杆;607、收纳竖筒;608、蜗轮;609、支撑丝杆;610、托架;611、支撑辊;612、行程槽;613、调节杆;614、牵引块;615、上料架;616、滚筒;[0055] 7、便捷转向机构;701、L型板;702、前滚轮;703、圆盘;704、齿凸;705、限位杆;706、摆动板;707、N型板;708、固定块;709、滑杆;710、复位弹簧;711、齿条;712、推架;713、转向拉块;714、引线管;715、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005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57]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的电缆铺设方法,包括需如下步骤:[0058] S1、转动调节杆613,推着牵引块614和上料架615移动,滑出行走小车1,并旋转倾斜形成了斜面后,推着电缆卷筒沿着上料架615移动到行走小车1上;[0059] S2、转动横杆605,并通过蜗杆606和蜗轮608的配合,带动收纳竖筒607旋转,推动支撑丝杆609、托架610和支撑辊611上升,再转动顶杆602推着垫块603移动,对电缆卷筒夹持固定;[0060] S3、转动升降杆521,推着引导框522下降到电缆铺设的位置后,利用活动辊505、固定辊506和挤压辊526、导向轮523对电缆进行夹持;[0061] S4、推动行走小车1移动,使后滚轮4带动旋转轴3转动,然后通过传动组件,对电缆进行牵引、放线,使电缆被铺设到对应的位置;[0062] S5、拉动转向拉块713带着牵引绳715移动,并拉动N型板707滑动,并通过齿条711和齿凸704的配合,推动圆盘703旋转,再通过摆动板706带动L型板701和前滚轮702旋转,调整角度;[0063] S6、在铺设完成后,转动套筒518通过牵引杆519拉动限位块513、连接轴512和十字杆511移动,两个摩擦轮514分离,解除对动力的传递;[0064] 如图2‑9所示,行走小车1底端一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轴座2,两个轴座2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旋转轴3,两个旋转轴3相反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后滚轮4,[0065] 行走小车1顶端一侧位置处设置有行走放线机构5,行走放线机构5包括支架501、竖槽502、挤压螺杆503、升降块504、活动辊505、固定辊506、凹槽507、转杆508、传动齿轮509、内十字转筒510、十字杆511、连接轴512、限位块513、摩擦轮514、传动轮515、第一传动带516、放置架517、套筒518、牵引杆519、延长板520、升降杆521、引导框522、导向轮523、推杆524、移动架525、挤压辊526、限位槽527、定位杆528、松紧滑架529、支撑弹簧530、固定座531、传动轴532、弹力传输带533和第二传动带534;[0066] 行走小车1顶端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支架501,两个支架501内壁顶部位置处均开设有竖槽502,竖槽502内部对称转动连接有挤压螺杆503,两个挤压螺杆503外侧对应竖槽502内部位置处均通过螺纹套接有升降块504,两个升降块504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活动辊505,两个支架501之间对应活动辊505底部位置处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辊506;[0067] 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两个支架501一侧位置处均开设有凹槽507,凹槽507一端转动连接有转杆508,且转杆508外侧和旋转轴3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509,凹槽50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内十字转筒510,内十字转筒510内部活动连接有十字杆511,十字杆511一端卡接有连接轴512,连接轴512外侧对应凹槽507内部位置处活动套接有限位块513,连接轴512和转杆508相邻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摩擦轮514,固定辊506转轴外侧和内十字转筒510外侧均固定套接有传动轮515,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传动轮515外侧均套接有第一传动带516;[0068] 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两个支架501之间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放置架517,放置架517内壁转动连接有套筒518,套筒518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牵引杆519,为了方便对电缆进行输送,挤压螺杆503的顶端贯穿支架501的顶端,限位块513两端均与凹槽507内壁滑动连接,固定辊506的转轴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架501的一端,牵引杆519另一端与限位块513一端转动连接;[0069] 两个支架50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延长板520,延长板520顶端通过螺纹对称连接有升降杆521,升降杆521底端转动连接有引导框522,且引导框522内壁和延长板520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导向轮523,引导框522内壁对应导向轮523顶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推杆524,推杆524外侧对应引导框522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525,移动架525内壁转动连接有挤压辊526;[0070] 行走小车1顶端对称开设有限位槽527,两个限位槽527内壁均卡接有定位杆528,定位杆528外侧活动套接有松紧滑架529,松紧滑架529和限位槽527之间对应定位杆528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支撑弹簧530,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凹槽507一侧位置处通过螺栓对称连接有固定座531,固定座531内壁和松紧滑架529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传动轴532,固定座531上的传动轴532外侧、松紧滑架529上的传动轴532外侧和引导框522上的导向轮523转轴外侧均套接有弹力传输带533,固定座531上的传动轴532外侧另一端和内十字转筒510外侧均套接有第二传动带534,为了便于对电缆进行夹持,导向轮523和活动辊505、固定辊506的中心均位于同一竖平面上,挤压辊526的长度等于导向轮523的长度,移动架525两端均与引导框522内壁滑动连接,松紧滑架529外侧与限位槽527内壁滑动连接,导向轮523的转轴两端均贯穿引导框522的两端;[0071] 行走小车1顶端中部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定位机构6,安装定位机构6包括支撑板601、顶杆602、垫块603、底架604、横杆605、蜗杆606、收纳竖筒607、蜗轮608、支撑丝杆609、托架610、支撑辊611、行程槽612、调节杆613、牵引块614、上料架615和滚筒616;[0072] 行走小车1顶端中部位置处对称卡接有支撑板601,两个支撑板601内壁均转动连接有顶杆602,且两个顶杆602相邻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垫块603;[0073] 行走小车1底端中部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底架604,底架604内壁转动连接有横杆605,横杆605外侧对称套接有蜗杆606,底架604顶端对应蜗杆606两侧位置处均等距转动连接有收纳竖筒607,且收纳竖筒607外侧固定套接有蜗轮608,收纳竖筒607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支撑丝杆609,支撑丝杆609顶端卡接有托架610,托架610内壁对称转动连接有支撑辊611,为了便于对电缆卷筒进行安装定位,两个垫块603之间夹持有电缆卷筒,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底架604顶部位置处开设有槽口,蜗杆606与蜗轮608啮合,相邻的两个收纳竖筒607内壁的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两个顶杆602一端和横杆605两端均卡接有转盘;[0074] 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托架610一侧位置处对称开设有行程槽612,两个行程槽612内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杆613,两个调节杆613外侧对应行程槽612内部位置处通过螺纹连接有牵引块614,两个牵引块614内壁均转动连接有上料架615,上料架615内壁等距转动连接有滚筒616,为了方便带动上料架615移动,调节杆613一端贯穿行走小车1一端,牵引块614外侧与行程槽612内壁滑动连接,滚筒616的外径大于上料架615的高度;[0075] 行走小车1底端另一侧位置处设置有便捷转向机构7,便捷转向机构7包括L型板701、前滚轮702、圆盘703、齿凸704、限位杆705、摆动板706、N型板707、固定块708、滑杆709、复位弹簧710、齿条711、推架712、转向拉块713、引线管714和牵引绳715;[0076] 行走小车1底端另一侧位置处对称转动连接有L型板701,且两个L型板701相反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前滚轮702,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两个前滚轮702之间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盘703,且圆盘703外侧等距卡接有齿凸704,圆盘703底端对称卡接有限位杆705,两个限位杆705外侧均转动连接有摆动板706;[0077] 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圆盘703一侧位置处滑动连接有N型板707,且行走小车1底端对应N型板707内侧中部位置处卡接有固定块708,N型板707内壁对应固定块708内部位置处卡接有滑杆709,N型板707和固定块708之间对应滑杆709外侧位置处均卡接有复位弹簧710,N型板707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齿条711,为了方便带动L型板701转动,圆盘703通过齿凸704与齿条711啮合,摆动板706两端分别与L型板701底端转动连接,滑杆709贯穿固定块708,且滑杆709外侧与固定块708内壁滑动连接;[0078] 行走小车1顶端对应凹槽507外侧位置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推架712,推架712两端均滑动连接有转向拉块713,行走小车1顶端两侧位置处对称卡接有引线管714,转向拉块713一端对应引线管714内侧位置处卡接有牵引绳715,为了方便拉动N型板707滑动,引线管714一端贯穿行走小车1底端,推架712两端均开设有滑槽,转向拉块713内壁对应滑槽内部位置处卡接有卡块,牵引绳715另一端穿过引线管714与N型板707一端固定连接。[007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转动调节杆613,使调节杆613带着牵引块614沿着行程槽612内部滑动,进而推着上料架615移动,使上料架615移出行走小车1,当上料架615移出行走小车1后,沿着牵引块614旋转下降,迫使上料架615一端与地面接触,形成了斜面,从而通过上料架615和滚筒616的配合,方便人们推着电缆卷筒移动到行走小车1上;[0080] 接着,当行走小车1移动到托架610上方时,通过转盘带动横杆605和蜗杆606旋转,然后再通过蜗轮608的配合,形成传动组件,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收纳竖筒607旋转,从而推动支撑丝杆609上升,再推动托架610和支撑辊611上升,与电缆卷筒底端贴合,进一步带着电缆卷筒上升,随后转动顶杆602,使顶杆602推着垫块603移动,对电缆卷筒进行夹持固定,保证了电缆卷筒的稳定性,并且在后续放卷铺设的过程中,通过支撑辊611的配合,降低摩擦,提高了电缆卷筒的转动效果;[0081] 接着,转动升降杆521,使升降杆521推着引导框522下降,移动到铺设槽内部,将电缆一端绕过活动辊505、固定辊506和导向轮523后,固定在铺设槽内部,同时转动挤压螺杆503推着升降块504和活动辊505移动,改变了活动辊505和固定辊506之间的距离,并且转动推杆524带着移动架525和挤压辊526在引导框522内部滑动,改变了挤压辊526和导向轮523之间距离,方便对不同之间的电缆进行夹持,保证了电缆输送时的稳定性;[0082] 接着,推动行走小车1移动,使后滚轮4带动旋转轴3旋转,并通过传动齿轮509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转杆508旋转,然后再通过摩擦轮514的配合,带动连接轴512、十字杆511和内十字转筒510转动,迫使内十字转筒510通过第一传动带516和传动轮515的配合,带动固定辊506旋转,并因为活动辊505的夹持,方便固定辊506带动电缆移动,方便在行走小车1移动的过程中,对电缆进行牵引放线;[0083] 接着,通过第二传动带534的配合,方便内十字转筒510带动传动轴532旋转,并和弹力传输带533的配合,进一步对动力进行传递,带动导向轮523与固定辊506同步旋转,保证了对电缆的牵引、输送效果,使电缆铺设在铺设槽内部,提高了电缆铺设的便捷性,在引导框522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弹力传输带533拉动传动轴532和松紧滑架529沿着限位槽527内部滑动,改变松紧滑架529和固定座531之间的距离,保持弹力传输带533的绷紧度,便于持续对动力进行传递,另外转动套筒518,使套筒518通过牵引杆519拉动限位块513在凹槽507内部滑动,进而带动连接轴512和十字杆511在内十字转筒510内部移动,使连接轴512上的摩擦轮514与转杆508上的摩擦轮514分离,解除对动力的传递,在行走小车1移动的过程中,停止放线;[0084] 最后,推动行走小车1的过程中,拉动转向拉块713,使转向拉块713带着牵引绳715沿着引线管714内部移动,从而带动N型板707在行走小车1底端滑动,并通过齿条711和齿凸704的配合,对动力进行传递,推动圆盘703旋转,然后再通过限位杆705的配合,推动摆动板706,使摆动板706推着行走小车1底端的两个L型板701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改变了前滚轮702的角度,提高了行走小车1转向的便捷性,另外通过复位弹簧710伸缩的特性,在完成转向后,推动N型板707滑动复位,并通过齿条711和齿凸704的配合,使前滚轮702摆正,保证了行走时的稳定性。[008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专利地区:河北

专利申请日期:2023-12-19

专利公开日期:2024-09-03

专利公告号:CN117748369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