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4-11-01
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地区:安徽-合肥;
源自:合肥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011379425.X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方兴大道668号

专利发明(设计)人:司育进,田星亮,郑丽红,李华东,董文祥,唐秦汉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正工装主体,对正工装主体一侧设有对正齿轮,对正齿轮沿对正工装主体长度方向布置,对正工装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销轴,销轴与对正齿轮平行布置,对正工装主体内同轴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远离对正齿轮的一端延伸到对正工装主体的外部形成卡接槽,卡接槽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卡,本申请通过在对正工装上设置与输出轴齿轮相同的对正工装齿轮,利用齿轮啮合原理,确保在压装前,通过齿轮对正工装分别与齿轮与惰轮齿轮提前啮合,从而实现齿轮与惰轮齿轮预啮合,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装质量,同时还可以进行自动化的组装生产。

主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正工装主体(51),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对正轮齿(52),所述对正轮齿(52)沿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销轴(53),所述销轴(53)与所述对正轮齿(52)平行布置,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内同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对正轮齿(52)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的外部形成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卡(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为开放性半圆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正轮齿(52)设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5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销轴(53)在对正工装主体(51)端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对正轮齿(52)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53)的圆心位于所述对正轮齿(52)的分度圆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定卡(54)沿对正工装主体(51)轴线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弹性固定卡(54)与所述对正工装主体(51)通过螺栓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齿轮压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背景技术[0002] 变速箱是叉车上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其传动机构大多用齿轮传动。叉车变速箱装配过程中需要将齿轮及轴承压装入轴承孔内,由于压装过程要兼顾齿轮啮合,压装过程中需要人工对位修正,自动压装有安全隐患,所以常规齿轮压装主要依靠人工一边手工盘齿调整,一边手工敲装,确保啮合无误后再敲装或压装。该装配过程费时费力,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0003] 变速箱输入轴齿轮及轴承组件在敲入变速箱壳体轴承孔内时,齿轮及轴承组件中齿轮随着组件敲入,逐渐与惰轮齿轮啮合,当齿轮及轴承组件装配到位后齿轮与惰轮齿轮完全啮合,人工边转动齿轮调整啮合,边持续敲击输入轴齿轮及轴承组件入轴承孔内,直至齿轮及轴承组件到位,齿轮与惰轮齿轮完全啮合,这种压装方法难以实现自动化压装,劳动力大、压装效率低,敲击难以保证产品一致性,需要多次盘齿及检验,易造成质量问题,而且齿轮压装或敲装时,手工对齿造成的安全隐患。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包括对正工装主体,所述对正工装主体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对正轮齿,所述对正轮齿沿所述对正工装主体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对正工装主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对正轮齿平行布置,所述对正工装主体内同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对正轮齿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对正工装主体的外部形成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卡。[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正工装主体为开放性半圆柱体结构。[000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对正轮齿设有三个。[0009]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销轴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销轴在对正工装主体端面上的投影与所述对正轮齿不重合。[00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销轴的圆心位于所述对正轮齿的分度圆上。[00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固定卡沿对正工装主体轴线方向设有两个,所述弹性固定卡与所述对正工装主体通过螺栓连接。[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3] 1、本申请通过在对正工装上设置与输出轴齿轮相同的对正工装齿轮,利用齿轮啮合原理,确保在压装前,通过齿轮对正工装分别与齿轮与惰轮齿轮提前啮合,从而实现齿轮与惰轮齿轮预啮合,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装质量,同时还可以进行自动化的组装生产,减少敲击对齿轮带来的损伤已经产生的安全隐患;[0014] 2、本申请工装小巧、便捷、可靠,工人单手可操作,可提前预装至输入轴上随产品一起投装,并实现自动化压装,而且在磨损后可及时更换。附图说明[0015] 图1为本实施例输入轴及其组件与变速箱结构图;[0016] 图2、图3为本实施例对正工装结构示意图;[0017] 图4、图5、图6为本实施例对正工装与输入轴组件组装示意图;[0018] 图7、图8、图9为本实施对正工装工作状态示意图。[0019] 图中:1‑输入轴、2‑齿轮及轴承组件、21‑输出轴齿轮、3‑变速箱壳体轴承孔、4‑惰性齿轮、5‑齿轮对正工装、51‑对正工装主体、52‑对正轮齿、53‑销轴、54‑弹性固定卡。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21] 请参阅图1‑9,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变速箱齿轮压装的对正工装机构,包括对正工装主体51,对正工装主体51一侧设有只扫一个对正轮齿52,对正工装主体51一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销轴53、[0022] 对正工装主体51为开放性半圆柱体结构,起到支撑、连接工装各部分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压装过程中在轴承孔3内提供导向作用。对正工装主体51高度满足齿轮及轴承组件2进入轴承孔3前,确保对正轮齿52可提前与惰轮齿轮4接触并啮合;其直径略小于轴承孔3,起到导向作用;销轴53与对正轮齿52平行布置,对正工装主体51内同轴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远离对正轮齿52的一端延伸到对正工装主体51的外部形成开放性内腔结构的卡接槽,卡接槽内固定连接有至少一个弹性固定卡54,其开放性内腔既可以布置安装弹性固定卡54,开口满足齿轮对正工装5安装至输入轴1上,同时可以减少工装重量。[0023] 对正轮齿52沿对正工装主体51长度方向布置,对正轮齿52共有三排,其轮齿形状及参数与输出轴齿轮21轮齿一致,与对正工装主体51为一体,固定在对正工装主体51上;齿轮对正工装5装在输入轴1时,对正轮齿52与输出轴齿轮21轮齿一一对应。[0024] 销轴53设有两个,两个销轴53在对正工装主体51端面上的投影与对正轮齿52不重合,销轴53的圆心位于对正轮齿52的分度圆上,确保齿轮对正工装5装在输入轴1时,销轴53正好与输出轴齿轮21紧密啮合。[0025] 弹性固定卡54沿对正工装主体51轴线方向设有两个,弹性固定卡54与对正工装主体51通过螺栓连接,弹性固定卡54通过螺栓固定在对正工装主体51上,利用对正工装体主体51为开放性半圆柱体结构,实现通过弹簧片将齿轮对正工装5卡在输入轴1上。[0026] 本发明在使用时,操作者先将齿轮对正工装5安装至输入轴1上,并将销轴53于输出轴齿轮21啮合,此时对正轮齿52与输出轴齿轮21轮齿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在将输入轴1、齿轮及轴承组件2和齿轮对正工装5一起投入箱体轴承孔3中,同时转动输入轴1使超出轴承孔的对正轮齿52与惰轮齿轮4啮合,如图7所示;然后驱动伺服压机压装,齿轮对正工装5的对正轮齿52通过与惰轮齿轮4啮合导向,且对正轮齿52与输出轴齿轮21轮齿一一对应关系,确保齿轮及轴承组件2在压装过程中输出轴齿轮21与惰轮齿轮4完全啮合,如图8、图9所示;最后压装结束后操作者取出齿轮对正工装5,完成压装。[002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0028]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专利地区:安徽

专利申请日期:2020-11-30

专利公开日期:2024-09-03

专利公告号:CN112548556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电话咨询
读内容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