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左右滑动选省市

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发明专利

更新时间:2025-06-01
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类型:发明专利;
地区:江苏-苏州;
源自:苏州高价值专利检索信息库;

专利名称: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310276803.9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奕双新材料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

专利发明(设计)人:陈丹霞,周佳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包括涡流管道,所述涡流管道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定向排放机构,所述定向排放机构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回收机构,所述导向回收机构包括接取装置、传输装置、吸收泵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吸收泵的底端,所述接取装置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在接取装置的顶端中心,所述接取装置包括吸收管道、第一复位弹簧、第一齿轮、接触杆、输出电机、推送架、滤网和接收腔体,所述输出电机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顶端上。本装置通过导向回收机构和定向排放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可将绒毛加湿向外排放的目的。

主权利要求:
1.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包括涡流管道(4),所述涡流管道(4)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联通管道(3),所述联通管道(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定向排放机构(2),所述定向排放机构(2)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回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回收机构(1)包括接取装置(5)、传输装置(6)、吸收泵(7)和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固定安装在吸收泵(7)的底端,所述接取装置(5)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管(8)之间,所述传输装置(6)固定安装在接取装置(5)的顶端中心,所述接取装置(5)包括吸收管道(9)、第一复位弹簧(10)、第一齿轮(11)、接触杆(12)、输出电机(13)、推送架(14)、滤网(15)和接收腔体(16),所述输出电机(13)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顶端上,所述第一齿轮(11)固定安装在输出电机(13)的前端中心,所述接触杆(12)固定安装在第一齿轮(11)的后端表面上,所述吸收管道(9)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前端上,所述滤网(15)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内部中心,所述第一复位弹簧(10)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内部两端上,所述推送架(14)固定安装在第一复位弹簧(10)相对的一端上,所述传输装置(6)包括导向腔体(17)、连接绳(18)、支撑轴(19)、支撑架(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传动齿带(23)、第四齿轮(24)、螺旋叶片(25)和阻拦滤网(26),所述支撑架(20)固定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顶端上,所述支撑轴(19)转动安装在支撑架(20)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21)固定安装在支撑轴(19)的前端中心,所述第三齿轮(22)固定安装在第二齿轮(21)的前端中心,所述传动齿带(23)啮合在第三齿轮(22)的外圈上,所述第四齿轮(24)啮合在传动齿带(23)的内部底端,所述螺旋叶片(25)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四齿轮(24)的后端中心,所述螺旋叶片(25)的后端中心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后端内部,所述阻拦滤网(26)对称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内部底端上,所述连接绳(18)等距贯穿导向腔体(17)固定安装在支撑轴(19)的外圈上,所述定向排放机构(2)包括联通装置(27)和循环装置(28),所述循环装置(28)固定安装在联通装置(27)的后端顶部,所述联通装置(27)包括T型滑架(29)、中转腔体(30)、导向竖杆(31)、对位腔体(32)和雾化喷头(33),所述导向竖杆(31)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顶端上,所述T型滑架(29)滑动套接在导向竖杆(31)上,所述对位腔体(32)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后端内部,所述雾化喷头(33)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顶端上,且所述雾化喷头(33)位于导向竖杆(31)的前端,所述循环装置(28)包括同步杆(34)、第二复位弹簧(35)、蓄水腔体(36)、封闭塞(37)和排放水管(38),所述排放水管(38)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5)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内部顶端,所述封闭塞(37)固定安装在第二复位弹簧(35)与蓄水腔体(36)之间,所述同步杆(34)固定安装在封闭塞(37)的顶端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泵(7)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前端上,所述连接管(8)远离吸收泵(7)的一端与接收腔体(16)连接,所述导向腔体(17)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顶端中心,所述第二齿轮(21)与第一齿轮(11)啮合,所述连接绳(18)远离支撑轴(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送架(14)的顶端上,所述接收腔体(16)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前端底部,所述排放水管(38)远离蓄水腔体(36)的一端与对位腔体(32)连接,所述联通管道(3)的前端与中转腔体(30)的后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腔体(16)靠近第一复位弹簧(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推送架(14)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与滑槽相适配的导向键,所述推送架(14)的底端与滤网(15)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齿轮(11)上的齿牙分布角度为2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滤网(26)与推送架(14)的长度相同,所述T型滑架(29)的前端底部位于接触杆(12)的正上方,所述雾化喷头(33)与蓄水腔体(36)的内部互通,所述封闭塞(37)的底端外圈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T型滑架(29)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同步杆(34)之间,所述蓄水腔体(36)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两端顶部,所述中转腔体(30)的内部呈中空状态设置,且中转腔体(30)的内部开设有由高至低的45°斜坡,所述联通管道(3)与中转腔体(30)互通。 说明书 : 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说是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背景技术[0002] 涡流纺纱机是利用气体形成旋涡气流带动纱线按照规律转动盘绕为一体的设备,通过涡流纺纱机的设置,可快速有效的将纱线加捻,从而可提升纱线的生产效率,同时,涡流纺纱机具有结构简单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使得涡流纺纱机可作为现代纺织工厂内部最为常用的设备。[0003] 而现有的涡流纺纱机在使用时,由于涡流气体是利用外界的吸气设备制造,使得气体在吸收纱线时,会将纱线绒毛同时吸收,致使绒毛会积存堵塞在吸气设备中,而现有的吸气设备中未设有导向传输与集中收集的设备,致使无法将绒毛进行有效的治理,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设备对其进行改进。发明内容[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包括涡流管道,所述涡流管道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联通管道,所述联通管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定向排放机构,所述定向排放机构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回收机构,所述导向回收机构包括接取装置、传输装置、吸收泵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固定安装在吸收泵的底端,所述接取装置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传输装置固定安装在接取装置的顶端中心,所述接取装置包括吸收管道、第一复位弹簧、第一齿轮、接触杆、输出电机、推送架、滤网和接收腔体,所述输出电机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顶端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在输出电机的前端中心,所述接触杆固定安装在第一齿轮的后端表面上,所述吸收管道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前端上,所述滤网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内部中心,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内部两端上,所述推送架固定安装在第一复位弹簧相对的一端上。[0006] 具体的,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导向腔体、连接绳、支撑轴、支撑架、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传动齿带、第四齿轮、螺旋叶片和阻拦滤网,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在导向腔体的顶端上,所述支撑轴转动安装在支撑架的内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在支撑轴的前端中心,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齿轮的前端中心,所述传动齿带啮合在第三齿轮的外圈上,所述第四齿轮啮合在传动齿带的内部底端,所述螺旋叶片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四齿轮的后端中心,所述螺旋叶片的后端中心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的后端内部,所述阻拦滤网对称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的内部底端上,所述连接绳等距贯穿导向腔体固定安装在支撑轴的外圈上。[0007] 具体的,所述定向排放机构包括联通装置和循环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固定安装在联通装置的后端顶部。[0008] 具体的,所述联通装置包括T型滑架、中转腔体、导向竖杆、对位腔体和雾化喷头,所述导向竖杆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的顶端上,所述T型滑架滑动套接在导向竖杆上,所述对位腔体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的后端内部,所述雾化喷头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的顶端上,且所述雾化喷头位于导向竖杆的前端。[0009] 具体的,所述循环装置包括同步杆、第二复位弹簧、蓄水腔体、封闭塞和排放水管,所述排放水管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的底端中心,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的内部顶端,所述封闭塞固定安装在第二复位弹簧与蓄水腔体之间,所述同步杆固定安装在封闭塞的顶端中心。[0010] 具体的,所述吸收泵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的前端上,所述连接管远离吸收泵的一端与接收腔体连接,所述导向腔体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的顶端中心,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连接绳远离支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送架的顶端上,所述接收腔体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的前端底部,所述排放水管远离蓄水腔体的一端与对位腔体连接,所述联通管道的前端与中转腔体的后端连接。[0011] 具体的,所述接收腔体靠近第一复位弹簧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推送架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与滑槽相适配的导向键,所述推送架的底端与滤网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牙分布角度为270°。[0012] 具体的,所述阻拦滤网与推送架的长度相同,所述T型滑架的前端底部位于接触杆的正上方,所述雾化喷头与蓄水腔体的内部互通,所述封闭塞的底端外圈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所述T型滑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同步杆之间,所述蓄水腔体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的两端顶部,所述中转腔体的内部呈中空状态设置,且中转腔体的内部开设有由高至低的45°斜坡,所述联通管道与中转腔体互通。[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014] 一,通过接取装置和传输装置的组合设置,当滤网表面积蓄绒毛时,可将输出电机启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致使第二齿轮同时转动,当第二齿轮转动时,可带动支撑轴将连接绳收卷,致使连接绳带动推送架相向移动,从而推送架可将滤网表面上的绒毛扫动,当推送架带动绒毛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可进入阻拦滤网的内部,直至绒毛进入导向腔体的内部,此时,通过第二齿轮在转动时还可带动第三齿轮转动,致使第四齿轮可带动螺旋叶片同时转动,致使螺旋叶片可将导向腔体内部底端的绒毛向外传输,完成绒毛的传送工作。[0015] 二,通过循环装置和联通装置的组合设置,通过联通管道与中转腔体内部互通,使得联通管道可将绒毛吸收至中转腔体的内部,通过雾化喷头可向绒毛上喷洒水,可将绒毛加湿,致使绒毛会变重掉落至中转腔体的内部表面,此时,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可带动接触杆带动T型滑架和同步杆同时向上移动,致使封闭塞与排放水管的顶端内部脱离,此时,蓄水腔体内部的水会由排放水管进入对位腔体的内部,通过对位腔体的内部底端与中转腔体的内部表面贴合,使得对位腔体内部的水会沿着中转腔体的内部表面流动,可将积存在中转腔体内部的绒毛冲入滤网上,完成绒毛导向传输的工作。附图说明[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7] 图1为本本发明的主体结构示意图;[0018] 图2为本发明的导向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0019] 图3为本发明的接取装置的后端结构示意图;[0020] 图4为本发明的传输装置局部剖切示意图;[0021] 图5为本发明的定向排放机构结构示意图;[0022] 图6为本发明的联通装置局部剖切示意图;[0023] 图7为本发明的循环装置局部剖切示意图。[0024] 图中:1‑导向回收机构、2‑定向排放机构、3‑联通管道、4‑涡流管道、5‑接取装置、6‑传输装置、7‑吸收泵、8‑连接管、9‑吸收管道、10‑第一复位弹簧、11‑第一齿轮、12‑接触杆、13‑输出电机、14‑推送架、15‑滤网、16‑接收腔体、17‑导向腔体、18‑连接绳、19‑支撑轴、20‑支撑架、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3‑传动齿带、24‑第四齿轮、25‑螺旋叶片、26‑阻拦滤网、27‑联通装置、28‑循环装置、29‑T型滑架、30‑中转腔体、31‑导向竖杆、32‑对位腔体、33‑雾化喷头、34‑同步杆、35‑第二复位弹簧、36‑蓄水腔体、37‑封闭塞、38‑排放水管。具体实施方式[002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0026]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进气可控式涡流纺纱设备,包括涡流管道4,涡流管道4的前端底部固定安装有联通管道3,联通管道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定向排放机构2,定向排放机构2的前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回收机构1,导向回收机构1包括接取装置5、传输装置6、吸收泵7和连接管8,连接管8固定安装在吸收泵7的底端,接取装置5固定安装在两个连接管8之间,传输装置6固定安装在接取装置5的顶端中心,接取装置5包括吸收管道9、第一复位弹簧10、第一齿轮11、接触杆12、输出电机13、推送架14、滤网15和接收腔体16,输出电机13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顶端上,第一齿轮11固定安装在输出电机13的前端中心,接触杆12固定安装在第一齿轮11的后端表面上,吸收管道9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前端上,滤网15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内部中心,第一复位弹簧10对称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内部两端上,推送架14固定安装在第一复位弹簧10相对的一端上。[0027] 传输装置6包括导向腔体17、连接绳18、支撑轴19、支撑架20、第二齿轮21、第三齿轮22、传动齿带23、第四齿轮24、螺旋叶片25和阻拦滤网26,支撑架20固定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顶端上,支撑轴19转动安装在支撑架20的内部,第二齿轮21固定安装在支撑轴19的前端中心,第三齿轮22固定安装在第二齿轮21的前端中心,传动齿带23啮合在第三齿轮22的外圈上,第四齿轮24啮合在传动齿带23的内部底端,螺旋叶片25的前端固定安装在第四齿轮24的后端中心,螺旋叶片25的后端中心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后端内部,阻拦滤网26对称转动安装在导向腔体17的内部底端上,连接绳18等距贯穿导向腔体17固定安装在支撑轴19的外圈上,通过导向腔体17的内部底端呈圆弧状态设置,使得可贴合螺旋叶片25进行绒毛导向传输的工作。[0028] 定向排放机构2包括联通装置27和循环装置28,循环装置28固定安装在联通装置27的后端顶部,可支撑循环装置28进行排放水的工作。[0029] 联通装置27包括T型滑架29、中转腔体30、导向竖杆31、对位腔体32和雾化喷头33,导向竖杆31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顶端上,T型滑架29滑动套接在导向竖杆31上,对位腔体32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后端内部,雾化喷头33等距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顶端上,且雾化喷头33位于导向竖杆31的前端,通过中转腔体30的内部与接收腔体16的内部互通,可将水和绒毛传输至滤网15的顶端上过滤。[0030] 循环装置28包括同步杆34、第二复位弹簧35、蓄水腔体36、封闭塞37和排放水管38,排放水管38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底端中心,第二复位弹簧35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内部顶端,封闭塞37固定安装在第二复位弹簧35与蓄水腔体36之间,同步杆34固定安装在封闭塞37的顶端中心,通过封闭塞37的顶端上固定安装有垫圈,且垫圈的直径大于第二复位弹簧35,使得第二复位弹簧35挤压垫圈带动封闭塞37向下移动。[0031] 吸收泵7固定安装在蓄水腔体36的前端上,连接管8远离吸收泵7的一端与接收腔体16连接,导向腔体17固定安装在接收腔体16的顶端中心,第二齿轮21与第一齿轮11啮合,连接绳18远离支撑轴1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推送架14的顶端上,接收腔体16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前端底部,排放水管38远离蓄水腔体36的一端与对位腔体32连接,联通管道3的前端与中转腔体30的后端连接,可将涡流管道4内部的气体吸收。[0032] 接收腔体16靠近第一复位弹簧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滑槽,且推送架14的两端固定安装有与滑槽相适配的导向键,推送架14的底端与滤网15的表面贴合,第一齿轮11上的齿牙分布角度为270°,当第一齿轮11的缺口处转动至与第二齿轮21接触时,第二齿轮21会失去啮合力,释放支撑轴19。[0033] 阻拦滤网26与推送架14的长度相同,T型滑架29的前端底部位于接触杆12的正上方,雾化喷头33与蓄水腔体36的内部互通,封闭塞37的底端外圈上固定安装有密封圈,T型滑架29固定安装在两个同步杆34之间,蓄水腔体36固定安装在中转腔体30的两端顶部,中转腔体30的内部呈中空状态设置,且中转腔体30的内部开设有由高至低的45°斜坡,联通管道3与中转腔体30互通,可将涡流管道4和中转腔体30内部的气体通过吸收管道9向外吸收。[0034]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先将涡流管道4纺纱机内部的出线设备连接,直至外界的纱线经过涡流管道4的内部移动至外界的收卷设备上,当涡流管道4在使用时,可将吸收管道9与外界的吸气设备连接,致使涡流管道4内部可进行纱线涡流纺织的工作,与此同时,吸收管道9吸收的气体还会携带着绒毛流动,此时,通过雾化喷头33与外界的水阀连接,且雾化喷头33的底端位于中转腔体30的内部,使得可将气体中的绒毛加湿,致使绒毛会掉落至中转腔体30的内部表面,同时,与此同时,可将输出电机13启动,带动第一齿轮11转动,当第一齿轮11转动一周时,可带动接触杆12挤压T型滑架29的前端底部向上抬起,致使T型滑架29沿着导向竖杆31向上移动,通过T型滑架29固定安装在两个同步杆34之间,使得同步杆34还会同时向上移动,当T型滑架29向上移动至极限位置时,可带动同步杆34将封闭塞37从排放水管38的内部取出,此时,蓄水腔体36内部的水会经过排放水管38的内部流动至对位腔体32的内部,同时,通过对位腔体32的底端与中转腔体30的内部底端贴合,使得水可经过中转腔体30的内部底端,使得可将附着在中转腔体30内部的绒毛向下冲动,通过中转腔体30与接收腔体16互通,致使水会带动绒毛流动至滤网15的顶端上,与此同时,通过滤网15的格挡,可防止绒毛流动至接收腔体16的内部,防止吸收泵7出现堵塞的现象,通过第一齿轮11在转动时,还可带动第二齿轮21转动,使得第二齿轮21在转动时,可带动支撑轴19将连接绳18收卷,通过推送架14固定安装在连接绳18的底端上,使得连接绳18可拉拽推送架14相向移动,通过推送架14的两端上固定安装有导向键,且接收腔体16靠近第一复位弹簧10的内部两侧开设有与导向键相适配的滑槽,使得推送架14可沿着滤网15的表面向上移动,当推送架14移动至移动位置时,推送架14可推动阻拦滤网26向导向腔体17的内部转动,通过阻拦滤网26转动时不会与螺旋叶片25接触,使得可防止阻拦滤网26与螺旋叶片25出现干涉的现象,同时,当推送架14进入导向腔体17的内部时,即可将绒毛推送至导向腔体17的内部底端,此时,通过第二齿轮21转动时,带动第三齿轮22转动,且第三齿轮22转动时,可通过传动齿带23带动第四齿轮24转动,致使螺旋叶片25可在导向腔体17的内部底端转动,从而可将导向腔体17内部的底端的绒毛向外导向传输,在第一齿轮11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11上的齿牙分布角度为270°,使得第一齿轮11的缺口处转动至第二齿轮21时,第二齿轮21会失去啮合力,此时,通过第一复位弹簧10的弹性,会带动推送架14快速的复位,同时,阻拦滤网2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配重块,使得阻拦滤网26失去推送架14的挤压力时,会向下保持垂直状态,完成阻拦滤网26的复位工作,同时,通过滤网15格挡绒毛进入接收腔体16的内部,且接收腔体16与连接管8互通,使得吸收泵7在启动时,可带动连接管8将接收腔体16内部的水吸收,通过吸收泵7与蓄水腔体36互通,使得可将水再次排入蓄水腔体36的内部,便于对位腔体32再次将水流排放至中转腔体30的内部,当第一复位弹簧10带动接触杆12经过T型滑架29的前端底部时,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5的弹性会带动T型滑架29和同步杆34同时向下移动至极限位置,致使封闭塞37再次插入排放水管38的顶端内部,从而可防止排放水管38持续将水源输出至对位腔体32的内部。[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专利地区:江苏

专利申请日期:2023-03-21

专利公开日期:2024-09-03

专利公告号:CN116219590B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
该专利所有权非本平台所有,我方无法提供专利权所有者联系方式,请勿联系我方。
电话咨询
到底部
搜本页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