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服务器及其免背板安装散热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专利申请号:CN202210753279.5
专利申请(专利权)人:浪潮(山东)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地址:山东省济南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浪潮路1036号S05号楼501室
专利发明(设计)人:罗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包括散热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散热主体底部的多个连接部件、套设于各连接部件上的支撑板,各连接部件的底部穿过支撑板后用于与主板相连,支撑板的底面用于压紧主板的表面,且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位发热部件的避位孔。本发明通过连接部件实现散热主体在主板上的安装,同时利用连接部件上套接的支撑板压紧在主板的表面上,实现对主板表面的压力分摊,防止各个连接部件与主板的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主板出现局部凸出形变,能够在保证实现对主板进行压力分摊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散热器在主板上的拆装,同时降低拆装操作难度,提高拆装操作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服务器,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主权利要求:
1.一种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包括散热主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主体(2)底部的多个连接部件(3)、套设于各所述连接部件(3)上的支撑板(4),各所述连接部件(3)的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4)后用于与主板(1)相连,所述支撑板(4)的底面用于压紧所述主板(1)的表面,且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用于避位发热部件(a)的避位孔(41);
所述连接部件(3)包括上端连接杆(31)和下端连接杆(32),所述支撑板(4)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上端连接杆(31)形成嵌套配合的嵌套孔(42),所述下端连接杆(32)用于与所述主板(1)相连;
所述上端连接杆(31)与所述下端连接杆(32)均呈圆柱状,且所述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大于所述下端连接杆(32)的外径;
所述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嵌套孔(42)的内径;
所述上端连接杆(31)和/或所述嵌套孔(42)的孔壁具有弹性;
所述支撑板(4)为弹性板;
各个所述连接部件(3)在所述散热主体(2)的底部的边缘位置均匀分布;
所述支撑板(4)为矩形板,所述避位孔(41)为矩形孔,所述支撑板(4)整体为“回”字形,所述避位孔(41)的各侧孔壁至同向的所述支撑板(4)的各对应侧边的距离均相等;
或,所述支撑板(4)为圆环形板,所述避位孔(41)为与所述支撑板(4)的外边缘同心的圆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连接杆(32)的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4)后穿透所述主板(1)的底面,且通过镶嵌于所述主板(1)中的锁紧部件(5)将所述下端连接杆(32)与所述主板(1)锁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为矩形板,所述避位孔(41)为矩形孔,且所述避位孔(41)的各侧孔壁至同向的所述支撑板(4)的各对应侧边的距离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为圆形板,所述避位孔(41)为圆形孔,且所述避位孔(41)与所述支撑板(4)的外缘呈同心分布。
5.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所述主板(1)上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具体为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 说明书 : 一种服务器及其免背板安装散热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背板安装散热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服务器。背景技术[0002] 随着中国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0003] 服务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根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网页服务器等。服务器的主要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0004] 在大数据时代,大量的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设备会集中放置在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包含各类型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及大量的机柜及其它基础设施。每种IT设备都是有各种硬件板卡组成,如计算模块、存储模块、机箱、风扇模块等等。[0005] 目前,服务器等电子设备的配置和性能越来越强大,对散热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服务器为例,常规的散热措施通常是在服务器机箱内安装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吸收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HDD(HardDiskDrive,机械硬盘)、SSD(SolidStateDisk,固态硬盘)、PCIE(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Express,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板卡等发热部件的热量,再通过散热器上附带的风扇等加强散热。[0006] 在现有技术中,散热器上一般都配置有背板,该背板或称为下支撑板,散热器与背板是独立的两个部件但需成对使用。在安装时,散热器位于主板上方(表面),背板位于主板下方(底面),通过位于散热器四周的四个紧固螺丝将主板上的CPU等发热部件夹在中间并进行紧固。背板的作用是正确锁紧散热器上的紧固件,保证对CPU等发热部件的压力处于定值,并对散热器的各个紧固位的压力进行均摊,使这部分范围的内应力作用在下支撑板上,形成应力平衡,确保主板的变形降至最小,避免主板出现局部凸出形变。[0007] 然而,传统的散热器与背板设计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生产制造时,需要人工或者通过专用治具先将背板放到主板的背面,尤其是人工组装时,需要将背板对准主板上相应孔位,并且在锁附散热器紧固件的过程中,背板可能会和主板偏移或者分离,造成锁附失败,操作不便且麻烦;二是在检修维护时,若只需拆换散热器,则在拆换散热器的同时,背板失去锁附会掉落至机箱内或主板下方,因此必须把主板、电源和几乎所有线缆都拆下来,才能取得背板,之后还需重新进行组装,不仅额外增加了维修时间和难度,还可能会在拆装主板的时候造成主板损伤。[0008] 因此,如何在保证实现对主板进行压力分摊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散热器在主板上的拆装,同时降低拆装操作难度,提高拆装操作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背板安装散热器,能够在保证实现对主板进行压力分摊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散热器在主板上的拆装,同时降低拆装操作难度,提高拆装操作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服务器。[0010]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包括散热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主体底部的多个连接部件、套设于各所述连接部件上的支撑板,各所述连接部件的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后用于与主板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底面用于压紧所述主板的表面,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避位发热部件的避位孔。[0011]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上端连接杆和下端连接杆,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上端连接杆形成嵌套配合的嵌套孔,所述下端连接杆用于与所述主板相连。[0012]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端连接杆与所述下端连接杆均呈圆柱状,且所述上端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所述下端连接杆的外径。[0013]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端连接杆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嵌套孔的内径。[0014]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端连接杆和/或所述嵌套孔的孔壁具有弹性。[0015]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端连接杆的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后穿透所述主板的底面,且通过镶嵌于所述主板中的锁紧部件将所述下端连接杆与所述主板锁固。[0016]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矩形板,所述避位孔为矩形孔,且所述避位孔的各侧孔壁至同向的所述支撑板的各对应侧边的距离均相等。[0017]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圆形板,所述避位孔为圆形孔,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支撑板的外缘呈同心分布。[0018]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弹性板。[001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主板和设置于所述主板上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中,所述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0020] 本发明所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主要包括散热主体、连接部件、支撑板。其中,散热主体为本散热器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通过吸热板等部件与CPU等发热部件的接触实现对发热部件的热量吸收,并通过散热鳍片等结构实现对热量的高效发散,一般可搭配风扇增强散热效率。连接部件设置在散热主体上,具体连接在散热主体的底部位置,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同时,连接部件在散热主体的底部往外朝向主板延伸,直至穿过支撑板后再与主板相连,实现散热主体在主板上的安装。支撑板套设在各个连接部件上,同时与各个连接部件连接固定,主要用于压紧主板的表面,以通过支撑板的较大表面积与主板表面之间的紧贴,实现对主板表面的压力分摊,防止各个连接部件与主板的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主板出现局部凸出形变。同时,在支撑板上开设有避位孔,该避位孔主要用于避位主板表面上安装的CPU等发热部件,防止支撑板直接压在发热部件上。如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通过连接部件实现散热主体在主板上的安装,同时利用连接部件上套接的支撑板压紧在主板的表面上,实现对主板表面的压力分摊,防止各个连接部件与主板的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主板出现局部凸出形变。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实现了免背板安装设计,在拆装过程中,均无需对背板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在保证实现对主板进行压力分摊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散热器在主板上的拆装,同时降低拆装操作难度,提高拆装操作效率。附图说明[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2]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3] 图2为连接部件的剖视图。[0024] 图3为支撑板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0025] 图4为支撑板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0026] 其中,图1—图4中:[0027] 发热部件—a;[0028] 主板—1,散热主体—2,连接部件—3,支撑板—4,锁紧部件—5;[0029] 上端连接杆—31,下端连接杆—32,避位孔—41,嵌套孔—42。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1]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2]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免背板安装散热器主要包括散热主体2、连接部件3、支撑板4。[0033] 其中,散热主体2为本散热器的主体结构,主要用于通过吸热板等部件与CPU等发热部件a的接触实现对发热部件a的热量吸收,并通过散热鳍片等结构实现对热量的高效发散,一般可搭配风扇增强散热效率。当然,散热主体2并不局限于风冷散热器,其余比如液冷板或热电制冷散热器也同样可以采用。[0034] 连接部件3设置在散热主体2上,具体连接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位置,一般同时设置有多个,比如4~8个等,具体数量不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连接部件3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往外朝向主板1延伸,直至穿过支撑板4后再与主板1相连,实现散热主体2在主板1上的安装。[0035] 支撑板4套设在各个连接部件3上,同时与各个连接部件3连接固定,主要用于压紧主板1的表面,以通过支撑板4的较大表面积与主板1表面之间的紧贴,实现对主板1表面的压力分摊,防止各个连接部件3与主板1的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主板1出现局部凸出形变。[0036] 同时,在支撑板4上开设有避位孔41,该避位孔41主要用于避位主板1表面上安装的CPU等发热部件a,防止支撑板4直接压在发热部件a上。[0037] 如此,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通过连接部件3实现散热主体2在主板1上的安装,同时利用连接部件3上套接的支撑板4压紧在主板1的表面上,实现对主板1表面的压力分摊,防止各个连接部件3与主板1的连接位置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避免主板1出现局部凸出形变。[003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实现了免背板安装设计,在拆装过程中,均无需对背板进行操作,因此能够在保证实现对主板1进行压力分摊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散热器在主板1上的拆装,同时降低拆装操作难度,提高拆装操作效率。[0039] 如图2所示,图2为连接部件3的剖视图。[0040] 在关于连接部件3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该连接部件3整体呈杆状,形成连接杆结构,且整体长度通常在5cm左右。同时,连接部件3的顶部与散热主体2的底部相连,一般可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实现可拆卸连接,或者通过卡扣等部件实现卡接连接。连接部件3的底部一直延伸至穿过支撑板4,并最终穿过主板1上的通孔,伸出至主板1的底面。[0041] 为尽量提高受力均衡性,各个连接部件3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呈均匀分布,由于需要避开发热部件a,因此,各个连接部件3具体分布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边缘位置。同时,各个连接部件3沿着散热主体2的底面周向均匀分布,比如散热主体2一般呈矩形结构,则各个连接部件3可以分别连接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四个角落位置处,或者还可以连接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四个侧边位置处。比如,当连接部件3设置有4个时,可分别设置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的四个角落位置处;当连接部件3设置有8个时,不仅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的四个角落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个,还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的四个侧边中心分别设置有一个。[0042]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3具体包括两部分,即上端连接杆31和下端连接杆32。一般的,该上端连接杆31与下端连接杆32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或者可以通过焊接等工艺连接成一体。同时,上端连接杆31与下端连接杆32可均呈圆柱状,当然,上端连接杆31与下端连接杆32还可均呈方柱状或其余异形主体结构;或者上端连接杆31呈方柱状,而下端连接杆32呈圆柱状,也是可行的。[0043] 其中,上端连接杆31相对靠上且轴向长度较短,其顶端与散热主体2的底部相连,而下端连接杆32相对靠下且轴向角度较长,其顶端与上端连接杆31的底端相连。同时,上端连接杆31主要用于与支撑板4相连,而连接板主要用于与主板1相连。具体的,在支撑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嵌套孔42,该嵌套孔42主要用于与各个连接部件3的上端连接杆31形成嵌套配合,类似于轴孔凹凸配合,从而实现支撑板4在连接部件3上的嵌套安装。[0044] 一般的,在支撑板4上开设的嵌套孔42的数量,与连接部件3的数量相同,同时,各个嵌套孔42在支撑板4上的分布形式,与各个连接部件3在散热主体2的底部上的分布形式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每个嵌套孔42能够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部件3上的上端连接杆31形成嵌套配合。此处优选的,嵌套孔42在支撑板4上开设有4~8个,且各个嵌套孔42沿着支撑板4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0045] 为提高支撑板4上的各个嵌套孔42与各个连接部件3中的上端连接杆31的嵌套结合强度和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上端连接杆31的轮廓形状虽然与嵌套孔42的形状相同,但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面积略大于嵌套孔42的截面面积,也就是说,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与嵌套孔42的截面形状互为相似形。如此设置,当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配合时,两者将形成过盈配合,从而通过过盈结合力增强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之间的嵌套结合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一般的,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积比嵌套孔42的截面积大1%~2%。[0046] 考虑到嵌套孔42一般为圆孔,即嵌套孔4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因此,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即上端连接杆31整体呈圆柱状。同时,为保证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积比嵌套孔42的截面积略大,在本实施例中,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略大于嵌套孔42的内径,比如大1%~2%。当然,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也可以正好等于嵌套孔42的内径。[0047] 此外,嵌套孔4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呈其余形状,比如方孔、多边形孔、椭圆孔等,当然,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始终与嵌套孔42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因此,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呈矩形、多边形或椭圆形等。以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形状及嵌套孔42的截面形状均呈矩形为例,为保证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之间形成过盈配合,上端连接杆31的截面各侧边均与嵌套孔42的截面各侧边长度略大,比如大1%~2%。[0048]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高支撑板4上的各个嵌套孔42与各个连接部件3中的上端连接杆31的嵌套结合强度和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各个嵌套孔42不仅与对应的上端连接杆31形成过盈配合,且上端连接杆31还具体弹性,或者嵌套孔42的孔壁具有弹性,或者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的孔壁均具有弹性。如此设置,上端连接杆31或嵌套孔42的孔壁即可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在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形成嵌套配合时,通过上端连接杆31的单独形变,或嵌套孔42的孔壁的单独形变,或者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的孔壁的同时形变,形成弹性势能,并在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的孔壁之间形成弹性预紧力,从而利用该弹性预紧力增强两者之间的结合力。[0049] 一般的,上端连接杆31可采用金属材质,而嵌套孔42的孔壁可采用橡胶材质,或者反过来,上端连接杆31采用橡胶材质,而嵌套孔42的孔壁采用金属材质,或者还可以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的孔壁均采用橡胶材质。当然,上端连接杆31与嵌套孔42的孔壁的具体材质不限,具备弹性的材料还有很多,比如聚氨酯、软质合金等。[0050] 考虑到支撑板4在与连接部件3相连时,首先需要将支撑板4上的嵌套孔42从连接部件3下部的下端连接杆32外穿过后,再往上运动至与连接部件3上部的上端连接杆31形成嵌套配合,针对此,为保证嵌套孔42能够顺利穿过下端连接杆32,在本实施例中,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比下端连接杆32的外径大。如此设置,连接部件3整体形成上粗下细的分体式结构或阶梯轴结构,由于嵌套孔42的内径与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相当(或略小),因此,嵌套孔42的内径显然也大于下端连接杆32的外径,从而能够顺利穿过下端连接杆32。[0051] 一般的,上端连接杆31的外径比下端连接杆32的外径大10%~20%,比如10%、12%、14%、16%、18%、20%等。当然,具体差值并不固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0052] 如前所述,上端连接杆31与散热主体2的底部相连,而下端连接杆32用于与主板1相连。为便于实现下端连接杆32与主板1之间的连接,此处优选的,下端连接杆32的末端具体与主板1的表面形成焊接连接。如此设置,不同的连接部件3中的下端连接杆32分别焊接在主板1表面上的不同位置处,能够提高焊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0053] 此外,下端连接杆32与主板1之间并不局限于上述通过焊接工艺实现固定连接,还可以形成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考虑到主板1上的若干个预设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或via孔,本实施例中,下端连接杆32的底部穿过支撑板4上的嵌套孔42后,还穿透了主板1上的通孔或via孔,并一直延伸至主板1的底面外,同时,再通过镶嵌设置于主板1上的通孔或via孔中的锁紧部件5,与下端连接杆32形成配合连接,将下端连接杆32的杆部与主板1进行锁固。[0054] 一般的,下端连接杆32的杆部外壁上设置有螺纹,而锁紧部件5具体为锁紧螺母,能够与下端连接杆32的杆部形成螺纹配合,从而通过旋拧下端连接杆32的方式,将下端连接杆32锁紧在主板1上,进而拉紧支撑板4与主板1。同时,通过对下端连接杆32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拧,能够方便地调节支撑板4与主板1之间的拉紧力。当将下端连接杆32逆时针旋拧至完全脱离锁紧部件5时,则可顺利将下端连接杆32从主板1上的通孔中抽出,实现支撑板4在主板1上的拆卸操作。当然,此时上端连接杆31与散热主体2之间也形成可拆卸连接。[0055] 不仅如此,下端连接杆32与主板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通过锁紧部件5进行螺纹锁固,还可以通过在主板1上开设卡槽,并利用下端连接杆32的底部与卡槽形成卡接配合的方式实现卡接连接,此种情况下,下端连接杆32的底部并未穿透主板1。[0056] 如图3所示,图3为支撑板4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0057] 在关于支撑板4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考虑到CPU等发热部件a通常呈矩形,且主板1也通常呈矩形,因此,支撑板4具体为矩形板,比如正方形板或长方形板。同时,由于支撑板4上还开设有避位孔41,因此,支撑板4整体形成环状结构或“回”字形结构,主要利用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对散热主体2的压力进行均摊,从而减小主板1上CPU等发热部件a所在区域的受到的压强。[0058] 相应的,在关于避位孔41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考虑到支撑板4整体呈矩形,则避位孔41也可以呈矩形,且两者可以互为相似形,也可以一者为长方形而另一者为正方形,或者两者均为长方形但并不相似。[0059] 进一步的,考虑到支撑板4主要利用其外缘环边分散压力,而在本实施例中,外缘环边共有4个侧边,为保证外缘环边各个侧边的压力分散均衡性,避位孔41的各侧孔壁至同向的支撑板4的各对应侧边的距离均保持相等。以支撑板4及避位孔41均呈长方形为例,即避位孔41的一侧短边至支撑板4的同侧短边的距离(图示X1),与避位孔41的另一侧短边至支撑板4的同侧短边的距离(X2)、避位孔41的一侧长度至支撑板4的同侧长边的距离(图示Y1)、避位孔41的另一侧长度至支撑板4的同侧长边的距离(Y2)均相等。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的宽度处处相等。[0060] 一般的,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的宽度范围通常在1~3cm之间。当然,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的宽度并不局限于特定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调整,宽度值越大,则对散热主体2的压力的分摊效果越明显,反之亦然。[0061] 同理,为尽量降低散热器对主板1表面的压力,无论支撑板4呈何种形状,支撑板4的表面积可尽量增大(在不影响主板1上其余电子元器件的情况下),比如可比散热主板1的横截面积略大。[0062] 如图4所示,图4为支撑板4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0063] 在关于支撑板4及避位孔41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支撑板4具体为圆形板,同时,避位孔41具体也为圆形孔,从而使支撑板4整体形成圆环状结构或内外圆嵌套的“回”字形结构。当然,在支撑板4呈圆形的基础上,避位孔41还可以呈矩形状或其余复杂形状,从而使支撑板4整体形成内方外圆的铜钱形结构。[0064] 进一步的,考虑到支撑板4主要利用其外缘环边分散压力,而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呈圆环状,因此,为保证外缘环边在周向上的各处压力分散均衡性,避位孔41的孔壁周向各处至支撑板4的外缘周向各处的距离均保持相等,即避位孔41与支撑板4的外缘呈同心分布,两者形成同心圆形状。也就是说,整体上看,支撑板4的外缘环边的宽度处处相等(为内外圆的半径之差,图示ΔR)。[0065] 当然,支撑板4的具体形状并不极限于上述矩形或圆形,还可以是其余复杂平面图形或椭圆形等,避位孔41的形状同理。[0066] 另外,为尽量提高支撑板4对散热主体2的压力分散效果,本实施例中,支撑板4具体为弹性板,比如橡胶板、聚氨酯板等,具有弹性形变特性,从而能够在压紧主板1的表面时,通过支撑板4的弹性形变,将部分压力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从而降低对主板1表面的压力;另一方面,支撑板4本身为薄板,其厚度通常只有若干毫米,而当其产生弹性形变后,将被压缩地更加扁平,从而利用弹性形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额外扩大支撑板4的表面积,降低主板1表面受到的压强。[0067]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主要包括主板1和设置于主板1上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其中,该免背板安装散热器的具体内容与上述相关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0068]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免背板安装散热器,不仅适用于服务器,还能够适用于PC(PersonalComputer,电脑)等电子设备。[006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专利地区:山东
专利申请日期:2022-06-29
专利公开日期:2024-07-26
专利公告号:CN115097916B